原標題:未來,人形機器人能當“消防員”——江蘇省智慧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探新奇
液壓人形機器人 “祝融”。徐冠英 攝
上舞臺扭秧歌、進工廠搬物料、騎自行車轉圈兒……人形機器人近來風頭無兩。人形機器人還能做什麼?由哈工大蘇州研究院牽頭建設的江蘇省智慧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正著力打造一款名為“祝融”的火災救援機器人。這是目前國內極少的液壓人形機器人,核心指標國際領先。
3月11日,《新華日報》記者見到進入功能驗證階段的“祝融”。它身披紅色“鎧甲”、身軀厚實、下肢粗壯,看起來威猛、拉風。“身高1.7米、體重65公斤,標準的成年男子體型。”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技術與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助理教授、“祝融”團隊技術負責人李旭説。
“祝融”由該實驗室副主任、哈工大蘇州研究院“人形機器人技術攻關”重大培育項目總指揮付宜利教授領導研製。從開始設計到2025年2月完成本體組裝、軟體裝載,“祝融”誕生用了約一年。“祝融”全身的164種、1078個主要零件,絕大多數為定制化産品,由20余家蘇州當地企業供貨。
李旭介紹,按驅動方式分,機器人有液壓驅動、氣壓驅動、電機驅動三大類。會跳舞的機器人是電驅人形機器人,而“祝融”是液壓人形機器人。與電驅機器人相比,液壓機器人結構更複雜,但功重比高、耐高溫、抗衝擊性強,更適宜工業、特種作業等場景。
“功重比就是機器人的輸出功率與自身重量的比率。功重比越高,意味著相同重量的情況下,機器人輸出的動力越強勁,也就是説機器人負載越大、運動越快,能更好地完成任務。”李旭很自豪,“‘祝融’的液壓動力單元功重比達到1.2千瓦/公斤,超過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曾經公佈的液壓機器人動力單元的1千瓦/公斤,達到國際領先。”
如何在保證結構強度的前提下減重?輕量化設計、集成化製造,使“祝融”本體減重50%。以一條大腿骨架為例,由30多個機械加工的零部件拼裝,改成一體化3D列印成型,重量減至1公斤。它的一條手臂負載達36公斤,即能拿起、搬運重達36公斤的物體,但手臂自重只有8公斤。
敢衝進火場,自身防火是第一位的。哈工大蘇州研究院納米微孔絕熱複合材料項目團隊研製的一種軟性防火材料,能抵抗1000℃高溫。兩個團隊將攜手為“祝融”量身定制一套“皮膚”。“祝融”具備感知、適應火場環境的能力,如識別起火點,判斷有無危險氣體泄漏,避開障礙物,搜救被困人員。它隨身背著滅火器,可以自己控制滅火器的閥門,噴出滅火劑。由於抗衝擊性強,它不怕摔跤,也能扛住火災現場砸落的物體。
李旭告訴《新華日報》記者,近年來,四足、輪式、履帶式等多種形態的火災救援機器人發展起來,但火災救援領域還沒有人形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更適應人類生活環境,如上下樓梯、開關門等,也可以像人類一樣使用工具、搬運物品,在救災場景中更能發揮作用。團隊將繼續提升“祝融”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讓它早日成為“消防員”。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