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高鐵時代 江蘇旅遊如何“乘風”飛馳
2025-04-11 09:54:17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李誠

  原標題:從“走得了”到“走得好”,從“快旅快離”到“深度體驗”——高鐵時代,江蘇旅遊如何“乘風”飛馳

  乘春日列車,去百花深處!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長三角鐵路安全發送旅客逾1117萬人次,同比多發送旅客近83萬人次,增幅超8%,高鐵沿線城市客流尤其火爆。

  就在3月底,由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與省文旅廳聯手打造的“樂遊長三角·水韻江蘇”主題旅遊列車G9438次和G8292次分別從南通站和上海站首發,未來還將以“快車漫遊”模式串聯起長三角100余座高鐵旅遊小城。

  從蘇北的灘塗濕地到江南的水鄉古鎮,從歷史名城到現代都市,高鐵如同一根金線,將這些散落的“珍珠”串聯成鏈,既打破傳統旅遊的空間壁壘,也催生了全域聯動的文旅新生態。

  當疾馳的列車將“詩與遠方”無限拉近,“高鐵+旅遊”如何跳出“快旅快離”的慣性,讓遊客從“走得了”到“走得好”,從“匆匆過客”變為“深度體驗者”?

  移動展廳 讓文化體驗從啟程開始

  主題旅遊列車究竟怎麼乘、怎麼玩?

  首發的“樂遊長三角·水韻江蘇”主題旅遊列車設A、B兩條線路。A線于南通站與上海虹橋站之間往返開行,途經鹽城、淮安、揚州等8個設區市。2025年第二季度列車運行圖施行後,計劃每天往返開行一列。B線在上海站和徐州東站之間往返開行,途經蘇州、南通、鹽城等設區市,經停阜寧、建湖、東臺等長三角高鐵旅遊小城,每天開行一列,全年常態化開行。

  途中,列車化身“移動的文化展廳”,蘇州評彈、錫劇《珍珠塔》、揚州小調、“霸王別姬”雙人舞等江蘇各地特色節目輪番上演。

  每個車廂主題也不同。在“水韻江蘇”主題旅遊列車揚州主題車廂,行李架、海報、小桌板都裝飾上清新淡雅的揚州春日圖景,蒼勁有力的書法體“來揚州 行大運”宣傳標語遍佈車廂。在小桌板上,還能領略“隋煬帝陵遺址公園”的風采。車廂內,隨處可見“下揚州”智慧旅遊小程式二維碼。

  隨車的揚州文旅工作人員表示,馳騁于高鐵線路上的“水韻江蘇”主題旅遊列車“來揚州 行大運”主題車廂,成為宣傳揚州的一張亮麗“流動名片”,“通過高鐵宣傳,可以為揚州提供更廣闊、更高效的傳播平臺,把揚州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三都’品牌更廣泛地傳播出去。”

  這樣的宣傳,遊客也喜聞樂見。“以前沒來過徐州,車廂裏到處都是漢文化彩貼,讓人能沉浸式感受當地人文歷史。”在徐州東站,搭乘G8292次列車從上海直達的趙阿姨難掩期待。

  “遊客在抵達目的地之前,在列車上就可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這種‘主題列車+城市IP’的文旅新模式精準抓住高鐵微度假趨勢,讓文化體驗從啟程便開始了。”上海師範大學旅遊學院副教授劉德艷評價説。

  《新華日報》記者了解到,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已與省文旅廳及13個設區市文旅局進行簽約,後期將針對“樂遊長三角·水韻江蘇”主題旅遊列車開行,設計開發週末遊、周中游等精品旅遊線路,推出計次票等特色客運産品。同時,用好長三角鐵路站車宣傳資源,推廣江蘇各地文化品牌;量身定制具有鐵路文化元素和沿線旅遊産品特徵的文創産品;推動蘇州、無錫、淮安等地方特色餐食進站上車,打造“百站百味”。

  高鐵速度 激活潛在旅遊市場

  “高鐵一響,黃金萬兩。”如今,這句話在江蘇旅遊發展中得到生動體現。

  蘇州市吳江區黎裏古鎮,曾因鐵路不便只能成為“小眾寶藏打卡地”。蘇州南站投用、滬蘇湖高鐵開通,以350公里的時速拉近吳江與上海、湖州等城市的時空距離,也讓遊客去黎裏古鎮更加方便了。

  “現在高鐵四通八達,‘説走就走’的旅行變得輕而易舉。”清明假期,上海旅客陳德龍與妻子不僅到黎裏古鎮觀賞梨花美景,還在青石板古巷探訪小説《繁花》作者金宇澄祖居,沉浸式體驗江南韻味與文學名家的故里風情。

  蘇州南站站長陳超觀察到,蘇州南站客流以踏青休閒的旅遊流為主,呈現“周中平穩,週末、假期集中”的規律,“蘇州南站處於滬蘇湖高鐵和通蘇嘉甬高鐵的十字交會點。隨著鐵路網絡的持續加密,會吸引更多遊客匯聚於此。”

  2024年12月底,滬蘇湖高鐵正式通車運營,把沿途風光美景與江南水鄉的顆顆“珍珠”串成文旅“項鍊”,沿途河網交織、湖蕩密布,練塘、金澤、朱家角、周莊、黎裏、盛澤、震澤、南潯、織裏等江南古鎮星羅棋佈。如今,滬蘇湖高鐵迎來首個春遊季,截至3月25日,已運送旅客近880萬人次。

  隨著江蘇鐵路建設加快推進,江蘇省高鐵面積密度已位居全國第一。鐵路出行在各種運輸方式中佔比超50%,成為群眾出行首選,“一網覆蓋江蘇、一票走遍全省、一站發往全國”正變為美好現實。一份預測報告顯示,江蘇鐵路2025年春遊運輸旅客發送量將有望突破3000萬人次。車輪飛馳,時光縮短,高鐵網絡的密集化,也讓一個個旅遊景區火速“出圈”。

  “‘貼地飛行’的高鐵速度突破傳統旅遊的空間障礙,可以更大程度實現‘快旅慢遊’,激活潛在旅遊市場。”江蘇紫金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張寧認為,對需求端來説,來一場“乘坐高鐵説走就走”的旅行,引流作用明顯;對供給端而言,高鐵促進了沿線城市的旅遊資源整合與協同發展,催生“Citywalk”“Countrywalk”等城市微旅行和鄉村微度假等産品,旅遊場景塑造具備無限可能。

  無縫對接 適遊化改善需跟上

  面對高鐵通車帶來的“潑天富貴”,江蘇各地以“高鐵+文旅”創新模式推動産業“破圈重生”。

  作為長三角首個鄉村振興樣板項目,蘇州市吳江區田園鄉村“曲水善灣”項目通過合理規劃佈局,將親子、度假、創意、集市等農文旅體驗功能植入村落,如何進一步提升業態,讓因高鐵而涌入的遊客感覺“不虛此行”?

  “江南水鄉獨特的生態景觀資源,為空中游覽提供了天然的美學場景。”吳江區田園鄉村“曲水善灣”主理人管弦樂認為,要搶抓風口,持續引進低空飛行等新模式、新業態。管弦樂告訴《新華日報》記者,其打造的環形遊覽航線將黿蕩湖、水杉林、古村落等核心景觀串聯成線,遊客可以實現“陸地遊覽+空中觀光”的全場景覆蓋。此外,還開展皮划艇培訓、動力艇競賽等一系列水上運動項目,進一步滿足不同需求的遊客。

  當然,高鐵並非“萬能鑰匙”,高鐵開通了,適遊化改善亦需跟上。

  進一步通過優惠政策引流。“我們以‘一張高鐵票’撬動出遊潛力。”蘇州市黎裏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龐海燕表示,黎裏古鎮月均接待遊客超20萬人次,為吸引更多遊客,持7日內高鐵票可免費兌換景區聯票,並在住宿、文化場館等消費時享受不同幅度優惠。

  打造“無縫對接”的交通服務,才能讓賞春踏青更輕鬆、更順心,同時打出好口碑、吸引回頭客。

  “自駕6小時,坐高鐵不到3小時,讓‘到此一遊’變‘到此深遊’。”在蘇州南站出站口,剛結束景德鎮之旅的蘇州市民陳燕向《新華日報》記者分享經歷:之前偶然在12306上看到蘇州南站直達景德鎮的高鐵票很心動,但自己住在蘇州市姑蘇區,擔心前往蘇州南站會很折騰、有些猶豫。後來得知,從蘇州南門汽車站坐便民快巴,只需29.9元,就能直達蘇州南站,新開班次還多,實現了一次“體驗非常不錯的出遊”。

  蘇州市吳江區運輸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劉歡介紹,自滬蘇湖高鐵開通後,吳江當地為蘇州南站配套了計程車、常規公交、客運專線等各類公共出行服務。目前,蘇州南站已配有9條公交線路、1條市區便民巴士、1條週末旅遊專線,方便遊客前往同裏、黎裏古鎮以及蘇州東太湖生態旅遊度假區等景點。

  “適遊化”改善不止於此。3月20日,江蘇首趟“銀發旅遊列車”從南京南站首發,搭載550余名老年旅客前往浙江湖州。為更好滿足銀發族出行需求,鐵路部門對列車開展適老化改造,“對盥洗室進行防滑處理,增加扶手,對熱水器等各方面設備設施進行升級,臥鋪車廂內桌面用圓角來加強安全性。”上鐵國旅江蘇分公司旅遊營業部經理錢韋文感慨,這些做法都是為了讓本地旅遊服務更專業,讓遊客出遊更舒心。

  快旅慢遊 帶動沿線文旅資源重組

  一條條高鐵的通車為當地文旅發展帶來了機遇,但《新華日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高鐵與文旅的深度融合仍面臨考驗。

  張寧調研發現,部分高鐵與地方旅遊交通無縫銜接度不夠,“最後一公里”尚未變成“最美零距離”,“高鐵+旅遊”模式上的創新不足,市場競爭力還沒有凸顯,融合産品形式上豐富度也不夠,新場景、新體驗還有上升空間,部分景區宣傳行銷各自為戰,聯合行銷一體化作戰能力不強。

  如何解決這些“痛點”,進一步激發“高鐵+文旅”的活力?

  不少景區已開始借力“抱團”。龐海燕透露,最近滬蘇湖高鐵沿線的古鎮景區聯合發起,成立滬蘇湖高鐵旅遊聯盟。“我們希望通過聯盟的作用帶動大家對古鎮資源整體宣傳,以及在遊客接駁、線路串聯上協同發力。”

  交通運輸部門也在積極推動客票服務、高鐵線路等有力升級。《新華日報》記者從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不久前,徐連高鐵、寧杭高鐵、滬蘇通鐵路等5條線路新增11款新型票制産品。鐵路南京站在現有運行圖基礎上,增開9對臨時旅客列車至上海、杭州、徐州、南通等春遊熱門路線。部分車次開行時間晚于既有車次,更加方便旅客夜間出行。

  “高鐵沿線城市要強化高鐵‘輻射效應’,帶動沿線及周邊城市文旅資源重組,提高區域協作效能,加強産業聯動發展,讓高鐵沿線城市都能分得市場一杯羹。”張寧提醒,要降低高鐵“虹吸效應”,做好産品差異化分配和要素功能互補;要打好供給“組合拳”,推出“高鐵+地鐵”“高鐵+自駕”“高鐵+酒店”“高鐵+美食”等套餐式、滿減式、定制化産品;要創新“智慧化”服務,將高鐵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合,讓服務更加智慧化、便捷化,遊客可“一機在手,暢行無憂”。

  這也正是旅遊主管部門的思考方向。“品牌旅遊列車的目標,就是實現車內車外都有景、車上車下相配套、去程返程能銜接,為長三角遊客提供‘一線多遊’便捷通道,同時通過整合沿江、沿海、沿運河的文旅資源,形成‘快旅慢遊’的深度體驗閉環。”省文旅廳旅遊推廣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後續將進一步整合酒店住宿、餐飲購物等優惠權益,持續擦亮“水韻江蘇”文旅品牌。(新華日報 記者 田墨池 許願 付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