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古城揚州“圈粉”海外遊客
2025-04-17 10:02:11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李誠

  原標題:行得順暢 遊得舒暢 玩得歡暢 古城揚州“圈粉”海外遊客

  2025年3月,來自新加坡的百人旅行團來到揚州,開啟一場跨越山海的深度文化體驗之旅:泛舟瘦西湖,感嘆“兩堤花柳全依水”的詩意畫卷;徜徉何園,領略片石山房的假山堆疊技藝;尋味“世界美食之都”,品味舌尖上的江南雅韻……

  這場串聯了非遺體驗、園林探秘、美食品鑒的旅程,正是揚州以“Find China in Yangzhou”品牌推動文旅國際化的生動實踐。去年年底,揚州泰州國際機場成為省內批准新增的兩個口岸之一,對54國人員實施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揚州成為不少國際遊客的旅遊目的地。從挪威師生與評話藝人開啟“跨時空對話”,到美國大學生用短視頻記錄“運河上的舟楫”;從日韓旅行團沉浸式體驗非遺漆扇製作,到西班牙遊客執剪感受剪紙技藝魅力……揚州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城市魅力“圈粉”海外遊客。數據顯示,2024年揚州接待入境過夜遊客同比增長81.5%,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前段時間,德國遊客漢娜在486非遺集聚區買完漆器後不由感慨,“現在刷卡就能消費,路邊還有外幣代兌點,太便利了!”如此絲滑的購物體驗,源於《揚州市促進入境旅遊發展若干舉措》的出臺。“我們錨定‘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定位,在設立入境遊服務平臺、優化入境遊支付環境、完善全流程便利化服務、開發入境旅遊精品線路産品等方面精準發力。”揚州市文廣旅局推廣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持續聚焦境外遊客關切,提升旅遊服務水準,讓遊客行得順暢、遊得舒暢、玩得歡暢。

  乘勢而上,揚州相繼推出更多務實舉措:今年2月,《揚州市2025年促進文體旅産業高品質發展的22條措施》出臺,鼓勵境內外遊客來揚過夜消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隨後,《2025年揚州市文旅消費推廣活動獎勵實施細則》中提到,揚州對旅行社招徠接待境外遊客在揚過夜的予以獎勵,鼓勵組織境外旅遊包機,以真金白銀激發入境旅遊市場活力。

  除了政策推動,揚州的吸引力還在於其獨特的文化敘事能力。在少堂書場,挪威學生伊麗莎白端坐在八仙桌前,目不轉睛地盯著舞臺——杖頭木偶戲《板橋作畫》驚艷亮相,木偶化身清代書畫家鄭板橋在舞臺上揮毫潑墨,筆鋒流轉間,墨竹的枝幹、竹葉的疏密躍然“紙上”;藝人表演的揚州評話《乾隆一夜話白塔》説到妙處時,讓坐在後排的美國遊客湯姆·史密斯頻頻點頭,實時雙語字幕讓他讀懂了“一夜造白塔”的傳説……為了讓更多外國遊客深入感受本土文化魅力,少堂書場不僅配備實時雙語字幕,還在演出中適時進行中英混説,讓江淮音韻架起跨文化溝通橋梁,讓承載著運河記憶的文化産品成為可觸摸、能理解的“世界語言”,推動揚州非遺從“本土舞臺”走向“國際秀場”。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揚州以創新思維解鎖傳統文旅體驗新範式。“想不到揚州竟然把古代大運河‘搬’進現代博物館,太酷了。”參觀完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西班牙遊客皮埃爾不禁驚嘆道,“館內裸眼3D技術讓我領略不同運河城市古時的繁華景象,配合全景式環幕投影,仿佛身臨其境般穿越時空,真切感受到‘世界運河之都’的魅力所在。”瘦西湖景區的“二分明月憶揚州”沉浸式夜遊,通過全息投影與三維立體技術,讓遊客在光影交織中穿越千年詩畫意境。值得一提的是,揚州還依託“下揚州”智慧文旅平臺,運用GIS、AI等前沿技術,構建起高度擬人化的數字導遊系統,為遊客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私人行程定制與無障礙旅遊服務,成為國際遊客探索揚州的“智慧指南針”。

  作為東亞文化之都,揚州深諳“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傳播邏輯,精心謀劃多層次海外文旅推廣矩陣。繼赴韓國首爾參加第39屆首爾國際旅遊展後,揚州馬不停蹄亮相日本福岡“水韻江蘇”文旅嘉年華,在這兩場國際文旅盛事中搭建獨立展區,通過現場古琴演奏、雕版印刷非遺技藝展示、富春茶點品鑒等沉浸式體驗,向海外遊客遞出“好地方”的立體名片。同時開展“千名留學生下揚州”,誠邀全球青年學子沉浸式體驗園林美學、非遺技藝與淮揚美食,通過留學生的跨文化視角,以Z世代喜愛的Vlog、直播等形式,向世界講述揚州故事。(新華日報 記者 張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