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時尚的沉浸式演出“邂逅”最美好的景致,文商旅融出新活力——越韻流芳 景中生“戲”
越劇《織造府》劇照。 南京市越劇團供圖
南京市越劇團在瞻園內演出。 南京市越劇團供圖
熙南裏街區,南京市越劇團帶來摺子戲《碧玉簪·送鳳冠》。 南京市越劇團供圖
越劇《鳳凰臺》劇照。 南京市越劇團供圖
越劇《烏衣巷》劇照。 南京市越劇團供圖
南京越劇博物館。 南京市越劇團供圖
“這真是一個浪漫的夜晚,儀式感拉滿!”8月29日晚,來自安徽宣城的宋偉和劉媛在熙南裏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七夕。
當晚,“廿一熙園”內好戲連臺,南京市越劇團繼續帶來三場大戲——《紅樓夢·讀西廂》詮釋寶黛之間的純真情愫,《天女散花》場面美妙絕倫,《碧玉簪·送鳳冠》講述破鏡重圓的故事,讓市民遊客在夏夜清風中、在嫋嫋越音中,感受那份夢幻與真實交織的浪漫。
走齣劇院,走進景區。
南京市越劇團的探索不止於此。
熙南裏、老門東、瞻園……越劇以不同的形式走進景區,融入文旅空間。這不僅讓傳統戲曲的表現力走向立體縱深,也進一步釋放出傳統文化助推文商旅融合發展的巨大潛能。
當遊客為一場戲奔赴、停留于一座城,當傳統文化以全新姿態融入現代生活,古都南京正以“越韻”為筆,在文商旅融合的畫卷上書寫著時代新篇。
園林夜遊移步換景,一秒變身“戲中人”
夜幕低垂,華燈初上,在素有“金陵第一園”之稱的瞻園裏,絲竹悠揚,伴著婉轉柔美的越劇唱腔,遊人隨劇情穿行于傳統園林,笑語掌聲盤桓夜空。
正在演出的,是南京首個園林戲曲實景演出——“夜瞻園”《金陵·王府往事》。“太有感覺了,古樂奏響,一場如夢似幻般的沉浸式演出在明代王府上演,恍惚中感覺自己也是戲中人。”來自上海的遊客王琦告訴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古建築裏聽戲別有一番韻味。”
讓最時尚的沉浸式演出和最美好的景致“邂逅”,讓觀眾在欣賞演出的同時,也將景色深刻印入腦海,更可在移步換景間觸摸歷史文脈的厚重肌理,實現審美愉悅與文化浸潤的雙重共鳴,這一切,最終化為對這座城市歷史文化的深切感知與獨特魅力的長久回味。
於是,南京市越劇團與南京市博物總館聯手打造了“夜瞻園”項目,推出《金陵尋夢·夜瞻園》。“演出曲目包括崑曲《遊園驚夢》、越劇《讀西廂》《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等,從而把傳統的戲曲和古典園林結合起來,讓觀眾移步換景,感受夢幻的遊園氛圍,更好地向公眾傳播傳統文化。”項目有關負責人説。
《金陵尋夢·夜瞻園》 火爆之後,“夜瞻園”再度煥新升級,推出《金陵·王府往事》——以瞻園為舞臺的沉浸式戲曲演出。
《金陵·王府往事》的主角是中山王徐達之孫——徐澄。一邊是兩相傾心但家境貧苦的“白月光”,另一邊是媒妁之言門當戶對的“富小姐”,到底誰才能成為新娘?演出中,觀眾可以跟隨著“家丁”們的腳步,慢慢步入瞻園這座園林,不僅能夠了解到明朝的大戶人家是如何籌備一場盛大的婚禮,還能夠參與其中,通過投票決定故事的走向和結局,沉浸式了解明代南京城的歷史文化和民俗。
如今,這已經成為夜遊瞻園的品牌項目,廣受好評,不僅是外地遊客,很多對瞻園非常熟悉的南京本地人都慕名前來賞劇。
“很多環節的互動增加了參與感跟沉浸感,容易碰撞出情感共鳴,而且還能增加點小知識,比如明代的伴郎伴娘的稱呼是什麼,白頭偕老的典故是什麼之類的,非常有趣。”已經“二刷”“夜瞻園”的汪旭分享自己的觀演心得,“一定要緊跟演出隊伍的步伐,否則一不留神錯過精彩互動,那就太可惜啦。尤其是最後投票定結局,參與感太強了。”
“劇團不僅要做精品藝術的‘生産車間’,更要邁向廣闊市場,進行産業拓展,在傳統戲曲的留白中尋找文商旅融合的‘鑰匙’。”李曉旭説。
從熙南裏購買站票的觀眾,到越劇博物館裏一張張年輕的面孔,再到瞻園中投票決定劇情走向的參與者,越劇正在成為這座城市可感知、可體驗、可消費的文化新符號。當越劇的婉轉唱腔與金陵的煙火氣相遇,這座城市的文旅故事便有了更鮮活的講述方式。
青磚黛瓦間,從“看景”到“入戲”
“離了井,又一堂,請梁兄就此留步轉回程,十八相送到長亭……”8月29日晚,在古樸雅致的熙南裏街區“廿一熙園”1號古戲臺上,身穿粉色戲裝,眉目間秋波流轉的“祝英臺”,和手拿折扇,踱著方步風度翩翩的“梁山伯”,一路相送,欲語還休。
這是由熙南裏街區聯合南京市越劇團共同推出的越劇摺子戲專場演出。“廿一熙園”是一座設在千年古巷,青磚黛瓦間的江南園林式小劇場。觀眾席內,坐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他們細細品味越劇雅韻,感受傳統文化之美。
“我們與熙南裏街區探索文商旅融合新模式,讓市民遊客從‘看景’走向‘入戲’。”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李曉旭説,在此前的演出中,當演員們穿著戲服走到演出場地時,觀眾紛紛拿出手機拍照,“觀眾越驚喜,我們越快樂,覺得傳統戲曲正在一步一步走近觀眾。”
當晚的越劇摺子戲專場連演3場,演出門票早早售罄。“沒有座位了有站票嗎?”不少慕名而來的觀眾,購買站票入園賞戲,大呼“不虛此行”。
“感謝《劈山救母》讓我第一次看到現場的長綢舞,力量與柔美並存,真的很震撼!”
“月光為燈,青磚作幕,星空下聽戲,晚風裏品茶,讓人沉醉在傳統文化的魅力之中,這才是金陵夏夜的正確打開方式!”
“越劇演員的扮相優雅美麗,唱腔婉轉動人,讓我們在六朝古都看到了一場視覺盛宴,為這趟旅行增添了不一樣的韻味。”
……
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觀眾紛紛分享看戲後的感受。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了解到,2024年,熙南裏打造了這座藏在青磚黛瓦間的“藝術客廳”——“廿一熙園”。選址在百年院落內,表演所在戲臺即為“戲曲世家”甘家曾經的古戲臺,這裡曾經上演過無數動人的故事。街區利用原有的戲台資源,將室內劇場搬到室外,打造江南園林式小劇場,將建築美和曲藝美融合。如今,這裡不間斷上演崑曲、白局、評彈、越曲、黃梅戲、音樂會等各種特色演出,講述著一段段生動的民俗傳承故事。
遊客解鎖新玩法,景區有了新氣象。
李曉旭還記得,演出結束後,演員們正在收拾物品返回劇團,隔壁飲品鋪的老闆衝著她們大喊:“你們越劇團以後可要常來呀,大家聽著越劇,喝著豆漿,我們生意更好了。”
“那一刻我們都特別感動,覺得要繼續進行這樣的探索。”李曉旭説。
打破展陳邊界,博物館裏體驗“越金陵”
清晨的老門東,恍若一幅正在甦醒的江南水墨畫。穿過幾條幽靜的深巷,來到邊營35號,就能看到一座兩進小馬頭墻院落,朱漆的門楣上懸挂著“南京越劇博物館”匾額。陽光漸漸升起,推開雕花木門,斑駁的光影投射在小院中,好似跌入了一段藝術的歷史長河中。
南京越劇博物館不僅是南京首座戲劇博物館,更是江蘇省內首家越劇主題博物館。館內珍藏著眾多見證南京越劇藝術變遷的珍貴展品,每一件都承載著歲月的重量——既有竺水招、筱水招、商芳臣等老一輩越劇名家曾穿戴的戲服、使用的道具與日常物件,也有她們當年登臺演出的劇本手稿。
這些帶著溫度的文物靜靜陳列,串聯起南京越劇的璀璨發展史,讓那段關於唱腔與舞臺的輝煌歲月觸手可及。
傳統戲曲如何走向大眾、走近年輕人,與他們實現“親密接觸”?博物館,提供了一種可能。
在南京市越劇團看來,借助更多新創意、新技術,博物館也可以成為越劇傳承與傳播的重要媒介與場景,可以突破單一的介紹、展示,讓傳統戲曲與年輕人的審美追求、文化記憶實現耦合,進而打造文商旅融合消費新場景。
該團在老門東這一“自帶流量”的景區打造集文化展示、非遺傳承、美育教育、演藝空間、文創消費于一體的越劇博物館,並推出“越金陵”文創品牌,目的就是讓傳統文化以更時尚的方式走進大眾生活。
近期,越劇博物館正在煥新升級,以“戲中有景,景中有戲”為設計理念,計劃在國慶期間正式開門迎客。
《梁祝》《紅樓夢》《桃花扇》,以及“金陵三部曲”《烏衣巷》《鳳凰臺》等備受觀眾歡迎的劇目,都將推出“文旅版”,提供沉浸式及舞臺版演出形式。舞臺版演出展示傳統越劇的藝術魅力,沉浸式演出則可以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劇情。
文創空間裏,全是年輕人的心頭好——
年輕人愛喝奶茶,可以在這裡找到戲曲奶茶品牌“喜越·金陵”,點上一杯“小生椰椰”或者“水袖飄飄”。
年輕人愛開盲盒,可以在這裡買到南京市越劇團的“金陵三部曲”盲盒,看看開出的是“曹雪芹”“金陵十二釵”“李白”還是“王獻之”?
年輕人愛買冰箱貼,可以在這裡買到《柳毅傳書》《莫愁女》等經典劇目的冰箱貼,還有各種可愛的抱枕、手機包、戲曲明信片……
多處拍照打卡點,更是“包出片的”。
坐上戲曲舞台中央的經典座椅,感受“主角光環”加持;或置身於古風雅韻的場景中,與“好運蓮蓮”主題裝置合影——荷葉田田、錦鯉游動,仿佛瞬間跌入一個寓意吉祥、光影流轉的東方美學夢境,隨手一拍,皆是自帶故事感的好景致。
社交平臺上,已經有許多網友在翹首以待,直呼“分分鐘被‘拿捏’!”
當傳統戲曲不再局限于普通展演形式,而是通過打破邊界的創新,將古老藝術的莊嚴與靈動、華美與韻味,轉化為可觸、可感、可參與的沉浸體驗,百年越劇正在與當代生活深情對望、煥發新生。每一個走進這裡的人,都能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裏,觸摸到文化傳承最鮮活的溫度。(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 記者 邢虹 魯舒婷 李子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