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開館十年煥新出發:大報恩寺國際專題展助力數字藝術與海外遺珍共續文脈
2025-09-28 14:57:3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高一芳責編:李誠

  2025年,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迎來開館十週年,其形象已成為經典符號,不斷被研究、使用、傳播與創新。9月26日,博物館舉辦“重回長干里”暨《去看塔:從城市地標到世界記憶》專題展特別活動,匯聚國際聲音和公眾參與,為十週年展覽登場“預熱”。

  由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主辦的《去看塔——從城市地標到世界記憶》是首個系統性呈現中西視角下琉璃塔形象的專題展覽,將於10月1日正式啟幕。展覽得到來自全球7個國家、26家機構的支持,通過文物、文獻、影像、數字藝術等多種形式呈現,多件珍稀藏品首次在中國境內展出。

  本次展覽通過國際合作、公眾共建、與青年創意的方式,旨在讓文化遺産在新時代煥發新生,從南京走向世界,共同延續這份人類的精神財富。

  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館長王文溪介紹道:“琉璃塔雖已消失,但它作為文明的記憶與城市精神的符號,仍能激活公眾的集體記憶。我們希望通過系統性梳理與再現,讓觀眾重新感知琉璃塔的歷史與價值,推動社會共同保護與傳承。”

  本次展覽通過回溯琉璃塔數百年來被不斷“觀看—描繪—再創”的歷程,揭示其從城市地標逐漸演變為全球文化符號的關鍵軌跡。展陳部負責人邱琳婉説:“儘管這座偉大的建築消散在了戰火裏,但它的故事、精神和對後世的啟迪永不磨滅。”

  此次展覽最受矚目的展品是“漂泊”110年後首次歸鄉的大報恩寺琉璃塔模型。它由上海土山灣孤兒工藝院製作,1915年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榮獲最高榮譽“甲等大獎章”,博覽會後被美國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收藏,直到2024年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特展中再次現身。

開館十年煥新出發:大報恩寺國際專題展助力數字藝術與海外遺珍共續文脈_fororder_圖片 1

美國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藏的大報恩寺琉璃塔模型 供圖 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

  美國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的丹尼爾表示:“這座塔模型1915年在世界舞臺上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可能是許多西方人第一次接觸中國建築的機會。如今它來到了最適合展出的地方,在這裡將得到最大化的欣賞。”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高級研究員林家銘帶來了相關研究成果,強調該模型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價值:“這不僅是一件展品的回歸,更是一次跨越國界、跨越時間的文化合作案例。”

  同樣來自海外的代爾夫特鬱金香花瓶,以“南京瓷塔”為靈感造型,是中西文明互鑒的産物,常被作為外交禮品文化交流的象徵。

開館十年煥新出發:大報恩寺國際專題展助力數字藝術與海外遺珍共續文脈_fororder_圖片 2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藏的代爾夫特鬱金香花瓶 供圖 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

  本次展覽既有實物文物的直觀呈現,也有數字交互與影像的創新融合,為觀眾打造了一場可參與、可感知的沉浸式文化體驗,讓琉璃塔的形象在多元互動中變得生動可觸。

  大英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機構提供的琉璃碎片高清數字圖像,使流散海外的遺存在虛擬空間中“重聚”,讓觀眾直觀感受到琉璃塔曾經的風貌和精美工藝。“誰的過去”展區特別設置的老式幻燈機,讓觀眾親手輪播底片,將一段段老城南生活印記投射在墻面,體驗琉璃塔與城市記憶交織的延續。

  此外,首屆“永不消失的遺産”全球創客大賽的獲獎作品《記憶生花》《叩今鈴·見古風》《禪韻南都》首次落地展出,通過數字技術賦予琉璃塔全新的展示語境,生動展現了青年一代在遺産保護中的創新表達。《記憶生花》主創李昱瑩表示:“每個時代都用最好的方式去建造大報恩塔,而我們這一代,希望用數字創意讓它繼續生長。”

開館十年煥新出發:大報恩寺國際專題展助力數字藝術與海外遺珍共續文脈_fororder_圖片 3

《記憶生花》數字藝術裝置互動效果 供圖 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

  在9月26日的活動現場,博物館舉行了“重回長干里·捐贈儀式”,向參與琉璃塔相關文物捐贈的市民頒發證書。展覽集中呈現的“重回長干里”全球文物徵集的階段性成果,成為公眾參與文化遺産保護的珍貴見證。展覽同期還發佈了“重回長干里·古今同框”攝影倡議,號召社會公眾記錄遺址與城市的影像,共同守護文明記憶。(文 王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