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貿進出口躍上5萬億台階,規模連續22年居全國第二——“外向”的江蘇,何以贏得主動權
全球每10件穿戴甲中,就有4件來自“世界水晶之都”東海縣;德國、法國、韓國的市場佔有率第一的移動空調,産自常州;平均每1分鐘,就有2.4輛電動車從無錫錫山走向世界……
這裡是江蘇,中國的“開放窗口”,2024年外貿進出口額達5.62萬億元,近4年年均增速超6%,規模連續22年居全國第二位,佔全國比重穩定在1/8以上。
當前,全球經濟愈發複雜嚴峻。越是外貿大省,承壓也越大。而江蘇交出的,是今年前8月外貿進出口3.82萬億元、同比增長5.1%,增幅高於全國1.6個百分點的成績單。
江蘇,如何做到“頂風破浪”,以持續高水準開放贏得發展的主動權?連日來,“活力中國調研行”團隊來到這片開放的土地,尋找這裡的“開放密碼”。
調結構、拓市場,出海産品更多元
在位於常州市武進區的江蘇友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機械臂有序擺動,自動化生産線高效運轉,大約3本書高度的一批移動空調源源不斷地從産線上落地。它們,將從常州發往寧波港、上海港,然後漂洋過海,進入柏林的別墅、巴黎的公寓和韓國的寫字樓。
“友奧成立20年來一直做外貿,從做生産到做品牌,移動空調和除濕機等智慧小家電産品已遠銷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市場佔有率在16%左右。”公司董事長吳清平坦言,今年,面對美國掀起的“關稅戰”,友奧在美業務的確受到衝擊。然而今年1—8月,公司小家電産品業務凈利潤卻增長20%,奧秘就在於,“開闢新興市場,轉移産線。”
20公里外,常州博瑞電力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的特高壓試驗大廳裏,一套10人高的設備矗立。這裡,具備開展目前世界最高電壓等級交流1000千伏、直流±110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産品的高壓試驗能力。
就在去年,公司在巴西實施了我國首個海外高壓直流工程換流閥改造項目。“我們的高端電力裝備,完全可以與西方老牌強企同臺競技。”博瑞電力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姚寧自信地説,這些年公司把關鍵技術沉澱為標準與專利,主導、牽頭、參與國際及國家行業標準制訂30余項,並把首臺套、國産化的每一步,都提煉成“可複製的方案”,讓後續項目發展更快、更穩、更省。
從“小家電”到“大電網”,“常州造”加速進入海外市場各個“生態位”,這正是“江蘇製造”出口結構向優的縮影。
江蘇出口産品中,高技術産品、綠色低碳産品比例擴大,加快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數據顯示,2024年,江蘇機電産品出口比重達到68.7%、較2020年提升1.9個百分點,2023、2024年江蘇新能源汽車出口分別增長3.6倍、1.05倍。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産品出海結構調優的“鑰匙”。在鹽城,一家寵物用品公司——中恒寵物,擁有130余人研發團隊,年研發投入超過2000萬元,年研發産品超100件,年申請專利超60件,其自主研發生産的寵物消費用品幾乎覆蓋全品類,産品“爆賣70國”,在柬埔寨等國已實現産業鏈出海。
優質産品加速出海的背後,是本地産業生態的支撐。在江蘇各地,一棟樓裏找齊全産業鏈已不鮮見。在蘇州盛澤跨境電商産業園一棟22層的高樓裏,80余家企業幾乎覆蓋紡織全産業鏈。盛澤鎮副鎮長、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理辦公室主任陸子平舉例説,“做面料的企業,接到需要原料加工的訂單,直接上樓就能完成採購。”僅今年上半年,園區外貿進出口額就達近2.2億美元。
過硬的品質和技術鍛強核心競爭力、敏銳的嗅覺提前佈局多元化市場、來自政府部門有的放矢的精準支持,這些,都成為推動江蘇外貿企業出口增長的重要引擎。
一個個數據和一份份訂單也再次證明:江蘇製造出海,正在從“成本優勢”向“品牌優勢”轉變。
創模式、提效率,出海方式更便捷
“直播間剛爆單!這批圓尖造型的‘杏仁甲’在泰國特別火,國內出廠價十幾元,到當地能賣到100—200元人民幣一副,下單的人還特別多!”9月20日,東海縣跨境電商交易中心內,主播陳智指著螢幕上滾動的訂單介紹。數字大屏實時顯示,當日跨境銷售額已突破170萬美元,而這樣的增長態勢貫穿全年:今年1—8月,東海穿戴甲外貿額達38.8億元,同比激增89%。
跨境電商模式,帶來業態革新。依託12家跨境平臺在交易中心設點優勢,當地孵化1800余名多語種主播,24小時直播覆蓋歐美、東南亞市場。“‘家門口’的跨境監管倉帶來便利,物流時效從半個月縮至幾天,海外復購率直線提升。”江蘇東海水晶産業發展集團總經理宋正強説,“晶貿通”平臺更實現報關結匯“一站式”服務,今年已處理出口包裹8.3萬件。
舉全省之力發展跨境電商,江蘇在全國首批實現跨境電商綜試區設區市全覆蓋,今年1—7月,全省跨境電商平臺進出口同比增長80%以上。
對於江蘇外貿企業來説,眼下,線上跨境更方便,線下出海也更高效。
平均每10輛出口國産汽車中,就有一輛是從太倉港發往全球的。“今年1至8月,太倉港出口汽車達51.3萬輛,同比增長64.3%,這一數據已超去年全年出口總量,創下歷史新高。”海通(太倉)汽車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兒七指著實時數據大屏告訴記者,這座設計年吞吐量130萬輛汽車的碼頭,已成為長江幹線最大的汽車滾裝樞紐。
高速出海的關鍵,是高效的運作模式。作為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太倉港與上海港、寧波舟山港的協同發展日益深入。通過“滬太通”“太申快航”等模式,太倉港與上海港全面實現通關一體化,貨物在兩港之間進出口均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太倉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太倉口岸“聯動接卸”模式下進出口集裝箱約14萬標箱,為企業節約物流成本超5000萬元。
一批出海新模式,正從江蘇向全國推廣——
曾經,小微外貿企業經常面對“無票難出口、收匯風險高、流程繁瑣”等痛點,2019年,“市採通”平臺應運而生。
“作為全國首創的企業端綜合服務平臺,它通過連接海關、外匯、稅務等多個部門,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註冊、備案、申報、結匯等一站式服務。”常熟海關監管科科長吳明傑介紹,平臺創新推行“先查驗後裝運”模式,貨物在裝櫃前就地完成海關查驗,避免口岸掏箱延誤時間,並將智慧監管融入全程。
數據印證了實效。自“市採通”上線以來,平臺累計服務超4.4萬家中小微經營主體。今年1—8月,常熟市場採購貿易出口額達135.3億元,同比增長29.9%。目前,“市採通”已向全國輸出“常熟經驗”,並於廣西、新疆等六地試點推廣。
拓展外貿通道、優化口岸服務,“外向”的江蘇,正通過一個個出海“小樞紐”、一套套出海新模式,加快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大樞紐。
優環境、深改革,制度開放更深入
無錫高新區綜合保稅區,産出了全球14%的存儲晶片、全球20%的機械硬碟、全球20%的貼片式陶瓷電容、全球15%的光電轉換元器件。這片總規劃面積3.49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完成進出口總額1740.4億元。
以前,國內企業開展維修業務時,需先將境外設備進口,維修完成後再辦理出口手續,流程繁瑣且成本高昂。通過探索保稅維修模式,在這裡,堪稱可以“修全球”。
今年7月11日,無錫高新區綜合保稅區獲批規劃調整設立新片區1.11平方公里,為這片熱土再添活力與空間。
開放與改革相輔相成,園區正是改革的窗口和試驗田。在江蘇,各類園區等高端平臺引領支撐功能越來越強。高標準建設自貿試驗區,江蘇自貿試驗區以佔全省千分之一的國土面積,貢獻10%的外貿進出口。推動開發區創新提升,因地制宜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在2024年國家級經開區考核評價中,江蘇9家進入全國前30強、數量全國第一。
作為開放高地,全省上下發揮開放平臺數量多、類型全、能級高的優勢,推動首創性、全鏈條、集成式改革創新,江蘇制度型開放先行先試不斷深入——
在連雲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記者見到了一滴地溝油轉變為生物航空煤油的神奇過程。今年5月,嘉澳新能源1.34萬噸生物航煤成功出口,標誌著全國首個生物航煤“白名單”出口試點正式落地。據預測,這一試點每年將帶動超50億元的外貿增量。
生物航煤出口曾面臨“無證難行”的困境,而通過“白名單”機制開放出口,既防止低效産能無序擴張,也為技術領先企業創造先發優勢。“獲批企業可在核定産能內自主申領出口許可證,打破傳統成品油出口的配額限制。”嘉澳新能源總經理何健振奮地説。
江蘇各地積極對標CPTPP、DEPA等國際高標準規則,更大力度探索先行先試和壓力測試,首批高水準制度型開放“38條”措施已全部落地。
迎風擊浪,重點領域改革創新還在加快突破。
作為新興生産要素,數據跨境流動“箭在弦上”。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的江蘇國際數據港,大屏上數字不斷躍動。截至今年8月,平臺已完成場內交易額9910萬元,上架數據産品3837個。
這座“無水之港”是由南京市創新打造的輻射長三角、連結國際的數據産業集聚區。“數據經濟的發展,讓産品帶著包括作業系統、軟體服務、雲服務等在內的整套數字化服務出海。”江蘇跨境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祥舟表示,江蘇國際數據港的定位就是打造數據流通核心樞紐,“一方面幫企業找場景、找應用,讓數據更好發揮價值。另一方面是幫助企業數據出海,從數據合規、風險防控等角度提供服務和支撐。”
拓展更加多元的市場合作、更具韌性的産業合作、更高層次的制度合作,江蘇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不斷構築起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優勢。(新華日報 記者 付奇 王夢然 姚政宇 李嘉豪)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