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和水稻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昌)邀請有關專家,對叢枝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種“贛菌稻1號”在興國縣農技推廣中心的示範基地進行了現場考察。該品種屬於“節肥抗逆和重金屬低積累新品種選育”“江西省農業科研協同創新專項—早稻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項目成果之一。在本次測産中,該品種在節肥條件下保持高産,平均畝産達507.32公斤,比當前早稻主推品種“中早35”增産6.24%。同時,該品種還具有抗逆、抗病、低積累重金屬等優勢,是一種綠色高産的水稻新品種,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興國縣農技推廣中心的示範基地測産現場
叢枝菌根真菌(AMF)是土壤中最為廣泛分佈的一類真菌,能夠與植物的根部産生共生體——叢枝菌根(AM)。AMF不僅可以幫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礦物鹽,提高植物抗旱、抗逆能力和營養條件,還能改善土壤特徵特性,對生態環境保護也具有重要作用。江西省農業科學院組織優勢團隊歷時10年協同攻關,克隆出世界首個促進水稻與叢枝菌根高效共生基因OsCERK1DY,並獲得基因專利,搶佔了水稻分子育種的制高點和菌根共生領域的主動權。OsCERK1DY基因不僅能顯著提高水稻與AMF的定殖水準,在不添加營養的情況下顯著提高水稻産量,還能提高水稻對稻瘟病的抗性,堪稱集綠色高效合二為一的有利基因。而“贛菌稻1號”,就是利用OsCERK1DY基因培育的水稻新品種。
現場,專家們選取三塊減肥25%“贛菌稻1號”的拋秧田塊進行測産,“贛菌稻1號”與“中早35”相比,平均增産6.24%;相較于“中早35”,菌根共生水稻“贛菌稻1號”節肥可達25%左右;在相同施肥條件下,水稻氮肥利用率由36.87%增加至44.79%,提高7.92個百分點。專家組組長謝華安認為,“贛菌稻1號”在節肥條件下保持高産,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建議加快示範推廣。
試驗田(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種贛菌稻1號減磷試驗)
試驗田(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種贛菌稻1號示範展示)
“贛菌稻1號”並非江西省農科院利用OsCERK1DY基因培育的“獨苗”,經多年育種應用,江西省農科院利用OsCERK1DY基因創制了一系列菌根高效共生的水稻新品係或新品種。“徽兩優慧佔”就是江西省農科院自主研發的國審水稻品種,通過將OsCERK1DY基因導入其恢復係,獲得了菌根高效共生的水稻新品係“徽兩優慧菌佔”(目前正參加區試)。區試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品種,“徽兩優慧菌佔”巨幅提升水稻産量達18.2%,是區域試驗中産量最高的水稻品種。
此外,江西省農科院還著力培育了安優5020、贛晨光1號等優質水稻品種。其中安優5020苗期耐寒性好,米質優,能有效促進早稻“口糧化”和“優質化”;贛晨光1號是秈型常規水稻品種,具有高産、優質、抗性好、熟期偏早等優勢。這些優質品種的育成成功打破了早稻生産“早而不豐,豐而不優”的天然屏障。
禾苗茁壯生長離不開有效施肥,江西省農科院長期研究改良施肥播種技術,所研發的水稻側深施肥種肥同播技術也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減少了人力成本,助力新型水稻品種綠色、健康、高品質生長。
試驗田(贛晨光1號)
試驗田(雜交早稻安優5020“兩優一增”豐産高效模式)
近年來,江西省科研單位和種業企業積極開展種業核心技術協同攻關,據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處長劉翔介紹,“優質晚稻早種”技術,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在高溫條件下進一步打好特色牌,利用灌漿對高溫頓感的優質晚稻品種作早稻種植,將“早稻高溫逼熟”劣勢轉變為“區域稻米經濟”優勢,兼顧了高産與雙季優質,走出了傳統稻作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江西經驗”。他説,“優質晚稻早種”模式能有效解決早稻缺乏優質稻、政府收儲早稻的財政壓力大、落地谷造成優質晚稻原糧純度差等問題,穩定提高糧農收入,在實現早稻優質化和穩定早稻生産中發揮重要作用,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早稻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項目現場會
據了解,2023年,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叢枝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係即將在江西落地,包括雜交稻、常規優質稻以及親本材料等,將極大提高菌根共生在水稻産業的覆蓋面。同時,江西省農科院將繼續加強菌根作用機理研究,加大配套栽培技術示範推廣力度,為更好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獻計獻策,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實現水稻可持續發展、保護綠水青山作出更大貢獻。(文/圖 胡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