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宜春袁州區:用好“四堂課”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2024-01-11 17:12:1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鐘薇責編:尹紅燕

  第二批主題教育啟動以來,宜春市袁州區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立足主責主業,高標準統籌謀劃,高品質推進,圍繞理論學習、黨性錘鍊、調查研究、知行統一“四堂課”,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用好理論學習“必修課”。袁州區堅持把“學思想”作為首要任務貫穿始終,採用“以上率下聯動學+理論宣講穿插學”的方式,推動全區上下特別是縣級領導幹部通過集中學習和日常自學,持續在學深悟透、融會貫通、凝心聚魂上下功夫,讓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縣級領導幹部做到先學一步、深學一層,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第二批主題教育啟動以來,該區舉辦全區縣級領導幹部讀書班,開展4次專題輔導、4次理論中心組學習、6次自學、6次交流研討和1次現場教學。該區推進全區1000余支黨支部、3萬餘名黨員依託“三會一課”、黨員議事日組織開展集中學習和自學,併為他們發放主題教育學習資料10萬餘冊;從區委部門、黨代表、青年黨員志願者中抽調60名骨幹力量組建12支“宣講輕騎兵”小分隊,以講促學,採取發放學習資料,表演小品、三句半等形式,開展“習語潤袁”創新理論宣講大舞臺活動,採用理論宣講與文藝演出相結合的形式,將黨的創新理論融于喜聞樂見的活動中,推進黨的先進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用好黨性錘鍊“鑄魂課”。袁州區堅持學習教育內容可視化,將紅色資源融入主題教育,在實踐學習中錘鍊黨性修養,汲取奮進力量。該區依託水江鎮邊境作戰指揮部舊址、省地下交通站、毛澤東舊居、彭德懷舊居等紅色資源,打造水江紅色教學基地,整理收集《奪橋勇士劉梓華》《英雄故里》《小洞村口送紅軍》等5部接地氣、冒熱氣的紅色影視作品,以及《永遠的豐碑》《紅色記憶》《水江紅色故事》等8本紅色書籍,致力提升本土紅色研學基地功能,幫助前來研學的基層黨組織提升主題教育學習質效。同時,袁州區通過組織身邊榜樣講黨課、談體會,運用正面典型開展警示教育等做法,讓廣大黨員接受思想洗禮。袁州區柏木鄉武裝部、退役軍人服務站邀請柏木籍對越參戰老兵袁檢妹為柏木中學的學生上專題黨課,講黨史故事,讓學生們切身感受到戰爭歲月的艱辛和輝煌成就的來之不易。在飛奪瀘定橋勇士劉梓華的家鄉袁州區水江鎮,98歲的抗美援朝老兵何萬生給鎮村幹部講述抗美援朝期間高地爭奪戰的故事。一堂堂生動鮮活的紅色課程,不斷為黨員幹部傳遞奮進力量。截至目前,全區各級黨組織開展專題黨課1368次、紅色研學300余次,廣大黨員領導幹部在追尋紅色記憶中潤心鑄魂。

  用好調查研究“求索課”。袁州區將調查研究作為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把調查研究和發展實際相結合,深入園區企業、工廠車間、小區樓棟、田間地頭調研,推動調查研究落地見效。該區立足特色優勢産業開展“點單式”調研,由區領導“接單”,帶隊入企調研鋰電新能源、生物醫藥、裝備製造等特色優勢産業發展中存在的難點堵點問題,探尋管用對策,形成《袁州區關於規範鋰電新能源産業健康發展的調研與思考》等5篇調研報告,為有效推動特色優勢産業發展提供思路決策;立足新業態新就業群體之需開展專題調研,認真分析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找準管用對策,實現黨支部與新就業群體之間的雙向奔赴……一次次調研的背後是深深的為民情懷。截至目前,袁州區縣級幹部緊扣12個方面的調查研究內容,結合各自工作職責分工和袁州區工作現狀共完成調研106次、調研報告39個。

  用好知信行統一“實踐課”。袁州區堅持將主題教育融入推進高品質發展、建設全省經濟強區工作中。針對産業園管理制度改革工作面臨的僵屍企業和低效用地、閒置土地清理問題,該區制定《袁州産業園閒置和低效用地清理處置工作方案》和《袁州區招商引資管理辦法》。針對社會關注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問題,該區統籌各級各類資金1.6億元,新建校舍0.9萬平方米,維修改造校舍2.5萬平方米、運動場2.69萬平方米,調整優化全區村小、教學點,共撤並61所村小、教學點,將34所村小調整為教學點,不斷均衡城鄉教育資源配置。針對群眾呼聲較高的老舊小區改造等問題,該區2023年完成34個老舊小區、18條背街小巷、12座公廁的改造提升,整治提升226個創文小區。一樁樁一件件民生實事詮釋著袁州區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據統計,第二批主題教育啟動以來,袁州區聚焦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等群眾急難愁盼的身邊問題共列出民生清單1987個,為群眾辦實事2435件,高品質發展難題破解率實現100%。(文 彭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