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南昌工學院多措並舉助力假期學生教育、服務、管理工作
2024-02-02 15:18:5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震寰責編:尹紅燕

  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學生成人成才,2024年寒假期間,南昌工學院多措並舉落實“真心關愛、熱情服務、科學管理”的學生工作理念,開展“安心、貼心、熱心、暖心”的“四心”行動,充分發揮多部門協同、家校社合力育人作用,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安心:開展學生安全排查與教育

  學生寒假離校前,南昌工學院召開了專門的安全教育主題班會,同時結對教師與所聯繫的學生進行了1次談話。放假後一週內各班召開了線上家長會,由輔導員和班主任面向學生家長就學生的在校情況與家長進行了溝通,同時就寒假期間的防火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網絡安全等進行了叮囑和提醒。寒假以來,學校通過微信公眾號、班級QQ微信群等媒介向學生及家長推送《致全體學生及家長的一封信》等安全提示20余篇,同時要求學生每週報一次平安,由輔導員進行跟進。學生返校前輔導員還會與家長再進行1次充分溝通,及時掌握學生動態。同時,1月10日至20日,學工處聯合各二級學院為共計755個班級召開寒假線上家長會,立足大改革、大建設、大發展關鍵期,黨建思政、教學科研、隊伍建設、招生就業、學生管理、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後勤服務保障等各項工作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與家長分享,讓更多家長了解學校,了解學院,了解學生,達到家校共育促成長目的。

  貼心:開展“萬師潤萬心·大走訪大談心”活動

  南昌工學院通過線上訪談與實地走訪相結合的方式,面向“六類”重點關注學生(生理困難、心理困難、學習困難、經濟困難、就業困難及其他困難學生)進行大走訪大談心活動,開展“六談”活動(朋輩之間相互談、班主任/輔導員全面談、專任教師用心談、心理教師深入談、學生家長傾心談、院校領導重點談),要求做到“六進”家庭(學校育人理念進家庭,生理心理健康輔導進家庭,學困生轉化措施進家庭,經困生資助方案進家庭,就業幫扶政策進家庭,教師個性化關愛進家庭),就學生在校期間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表現情況與家長們進行了交流,同時傾聽了家長們對學生未來發展方向的希望和期待,對於學生所學專業的未來就業方向、考研選擇等家長關心的問題進行解答。目前線下走訪42人,視頻通話方式進行“一對一”線上談心做到了全覆蓋。

南昌工學院多措並舉助力假期學生教育、服務、管理工作_fororder_圖片2

線下走訪

  熱心:開展“五彩假期”寒假社會實踐主題活動

  在校團委的熱心組織和當地的精心安排下,5547名寒假“返家鄉大學生”走進社區、走進街道、走進公共服務場所,以“基因紅”實地走讀、“奮進青”主題宣傳、“活力橙”運動打卡、“天工藍”科技創新、“實踐彩”基層鍛鍊,引導青年學生傳承紅色基因、提高身體素質、樹立勞動意識,為社會、為家鄉、為家庭傳遞更多正能量,積極開展“返家鄉”社會實踐志願服務活動。大學生們用源源不斷的活力和熱情,將青春與綠色相結合,以志願服務點亮激情燃燒的紅色烈焰,在城鄉的街頭巷尾奏響了奉獻家鄉的讚歌。

南昌工學院多措並舉助力假期學生教育、服務、管理工作_fororder_圖片3

南昌工學院開展“返家鄉”社會實踐志願服務活動

  暖心:開展寒假促就業“暖心行動”

南昌工學院多措並舉助力假期學生教育、服務、管理工作_fororder_圖片4

訪企拓崗活動合影

  南昌工學院積極響應寒假促就業“暖心行動”,聚焦畢業生促就業重點工作,搶抓寒假窗口期,持續拓展崗位渠道。線上組織“雲家訪”“雲招聘”“雲指導”等方式,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為他們的就業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幫助;組織用人單位開展“雲招聘”,將招聘信息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網端平臺,向畢業生精準推送就業崗位信息,並積極聯繫用人單位與畢業生開展線上對接;還組織畢業生積極參與江西省大學生“就業育人大講堂”公益直播課等。同時,南昌工學院積極推進“1+1+N”結對促就業、訪企拓崗促就業、推送就業崗位信息、困難畢業生就業幫扶、強化就業指導服務,從生涯規劃、政策解讀、簡歷製作、面試指導、求職技能等方面為畢業生提供實用性的指導服務;精準做好思想引導和心理疏導,幫助畢業生解決現實問題、化解焦慮情緒,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職業觀、擇業觀,保持平實之心積極主動求職就業。寒假期間,學校已開展就業指導活動35次,合計4721人次參加;為350名畢業生提供了“一對一”諮詢服務,為29名畢業生辦理了招考報名證明材料,審核畢業生簽約信息272條。(文/圖 徐秋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