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建設銀行南昌分行:金融活水化“春雨” 灌溉春耕潤“三農”
2024-04-02 15:49:4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鐘薇責編:尹紅燕

  近期,南昌的田間地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春耕備耕是全年糧食生産的“首戰”,也是一年收成的基礎,建設銀行南昌分行把金融支持春耕備耕作為服務“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讓農戶春耕不等“貸”。

  以“繡花”功夫 織密“服務網絡”

  走進位於南昌安義縣鼎湖鎮的建設銀行“裕農通”服務點,“貸款不用愁,致富好幫手”的宣傳海報映入眼簾。

建設銀行南昌分行:金融活水化“春雨” 灌溉春耕潤“三農”_fororder_5

“裕農通”服務點

  “‘裕農通’太方便了,以前辦理貸款要到縣城辦理,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可以辦理業務,值得點讚。”正在為春耕籌措資金的村民趙暉高興地説,“家門口就可以辦理貸款,節省了不少時間。”

  該“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為打通下沉服務鄉村振興的“最後一公里”,建設銀行南昌分行以“繡花”功夫,與各村委會等主體合作,不斷織密農村金融服務網絡,設立“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將銀行的窗口搬到“村口”,讓村民在足不出村的情況下就能辦理貸款等金融服務。同時,建設銀行南昌分行充分發揮“裕農通+涉農”優勢,解決鄉村地區金融服務供給不充分等痛點問題。截至2023年底,建設銀行南昌分行已設置696個“裕農通”普惠金融服務點。

  下沉服務因“需”施策 不誤農時

  “感謝建設銀行的長期支持,這給我們的後續發展帶來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同時也給我們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能。”江西春暉生態藍莓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葉春暉高興地説。

  該公司在南昌安義縣東陽鎮流轉了3000畝土地從事藍莓種植,近年來,得益於當地政府的支持,已發展成為集生態藍莓種植、果品精深加工、研學科普教育、休閒觀光旅遊為一體的鄉村振興綜合産業基地。

  藍莓種植具有前期投入大、回收期時間長等特點。由於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加之江西春暉生態藍莓發展有限公司多年打下的良好客戶群體,更為其擴大投資提供了充足的信心。

  為搶抓商機,江西春暉生態藍莓發展有限公司不斷完善藍莓種植、生産等産業鏈。春耕春播、灌水施肥等方面面臨部分資金缺口。季節、農時不等人,春耕春播時間短暫,如何解決資金缺口,成為該公司當前一個時期面臨的難題。建設銀行安義支行工作人員對藍莓種植戶進行走訪時,了解到該企業的實情,鋻於其良好發展和經營情況,以最快的時間完成其授信,解決了其金融需求。

  為春耕生産播撒金融“及時雨”

  “建行高效、優質的服務,讓今年用於春耕備耕的資金壓力得到了有效緩解。”在安義縣從事農資銷售的李先生,春節過後試探性地給建設銀行安義支行客戶經理撥了個電話,焦灼地問:“申請貸款最近能下得來嗎?要為春耕備貨。”

  獲悉客戶訴求後,銀行當晚便為李先生發放了貸款。李先生的幸運並不是個例,在南昌各地的田間地頭,無數像李先生一樣的農民、農資經銷商“貸”出了美好未來。

  近年來,建設銀行南昌分行全方位做好糧食供給金融服務保障工作,加大對糧食生産用種、用技、用機、用地、用肥、用人等生産環節的扶持力度,確保對農田水利建設、糧食播種田管、農資保供採購、農機生産購置等重點領域的備耕資金投放充足,大力支持穩定糧食播種面積、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重點涉農工作,精耕細作農村市場,提供一體化、特色化、專業化的金融服務。

  助力智慧農業 孕育“金種子”

  “嘀——嘀——”日前,江西省綠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小李正準備吃飯,一陣提示音催促他點開手機。他隨即在手機“智慧農業雲平臺”上點了幾下,小李邊吃飯邊盯著手機螢幕上的監控實景:數公里之前的農田,拖拉機嗡嗡作響正在耕地。

  “公司是一家集土地流轉、水稻種植、種植技術推廣、大米加工生産及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企業,近年來在建設銀行的幫扶下,實現了智慧農耕。”江西省綠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淩繼河説,當前正值春耕,他是建設銀行的老客戶了,每當在流動資金方面有需求,建設銀行總會第一時間進行幫助。

  “資金的有效供給是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建設銀行南昌分行相關負責人説,近年來,建設銀行南昌分行積極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運用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支持現代農業産業春耕備耕,努力用金融實踐為鄉村振興貢獻建行智慧。

  贛鄱大地,春潮涌動,建設銀行南昌分行牢記“國之大者”,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為生機盎然的春耕大地引入金融活水,讓金融服務不等“貸”,為廣大“三農”“貸”去豐收希望,服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文/圖 蔣亞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