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12策略”賦能江西中小企業高品質發展
2024-09-24 15:01:41來源:江西文明網編輯:鐘薇責編:邱觀史

  近日,江西省中小企業協會公開發佈《江西省中小企業發展新質生産力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煉出江西中小企業發展新質生産力的12種策略。《報告》在按語中指出,中小企業選對了策略,就能準確把握市場脈搏,有效整合資源,實現創新突破;而策略不當,則可能使企業迷失方向,錯失發展機遇。因此,中小企業在追求新質生産力的道路上,必須深思熟慮,精心謀劃,確保每一步都踏在堅實的成長之路上。

  近年來,江西省中小企業通過多種策略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緊跟國家大方向、參與興贛大戰略、加速數字化轉型、産學研用協同、構建新型生産關係……每一種策略都有其獨特的作用和意義,共同構成了中小企業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綜合模式。

  “緊跟國家大方向,發展新質生産力才不會走偏”,贛州市民營企業聯合會副會長曾令章深有體會地説。國家作出發展低空經濟的決策,贛州市緊跟而上,拿到了“全國首批13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之一”的通行證,隨即高標準建設贛州(南康)低空經濟産業園。江西豐羽順途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同一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明德新材(贛州)技術有限公司等21家低空經濟相關的本地中小企業搶佔先機,已經在低空領域的安全管理,以及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多個領域應用中發揮積極作用。

  “參與興贛大戰略”,這一策略引領中小企業探索未知的商業藍海,共同編織了經濟繁榮的壯麗畫卷。調研中發現,目前全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入省委、省政府部署的“1269”産業鏈和産業集群的比率達到了70%以上,企業主導産品主要分佈在新能源、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石化化工、新型建材、有色金屬領域細分産業鏈上,在關鍵領域“補短板”“填空白”。江西三川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太陽能發電的新能源企業,2017年起步,目前已建設分佈式屋頂發電站1098個,工業企業屋頂發電站11個,裝機容量37.37兆瓦,年發電量4100萬度,每年節約標準煤1.2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量4.09萬噸,該公司通過清潔能源新質産品,為國家碳中和作出了積極貢獻。

  落戶在上猶工業園的江西和潤宇電源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實施“産學研用協同發展”策略。這家從微型企業起步的公司,通過發展新質生産力迅速壯大,目前已躍升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軍民融合企業,並與北汽集團、吉利汽車、中聯重科、福田汽車等16家國內外重量級企業結成合作夥伴,年營業收入突破10億元。新質生産力催生新動能,目前,該公司擁有研發團隊100多人,核心專利技術30多項,檢測中心升格為“國家級蓄電池材料和性能檢測中心”。同時,生産線採用新設備、新技術,建有智慧自動化塑殼生産線、全自動衝網極板生産線、意大利索維瑪拉網擴展生産線、韓國武珍全套自動化裝配線,産能大幅提升。目前該公司已建成完善的銷售網絡,産品覆蓋全國600多個城市。

  鷹潭市眾鑫成銅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曉風來自深圳,他擅長在“構建新型生産關係”策略中取勝。他説,“生産力”最重要的特徵是“三高”,即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而“生産關係”最主要的特徵則是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孫曉風認為,衡量新的生産關係是否與新質生産力相適應的最主要標誌是“全要素生産率大幅提升”。公司生産力每向前一步,生産關係就調整一步。作為江西省專業化小巨人企業和江西省100強民營製造業先進企業,鷹潭市眾鑫成銅業有限公司的産品正朝著國家名牌挺進,2023年營業收入達到23億元,今年上半年再創新高。

  《報告》中列舉的中小企業發展新質生産力的12種策略,每種都有實例和數據支持。在介紹“數字化轉型”策略時,江西三川銅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管旭華算的一筆賬清晰明瞭:公司在2023年10月投資800萬元完成企業數字化改造,企業實現了質的飛躍,一是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效率,降低成本20%以上;二是通過引入數字化工具和系統,減少人工操作,節約人力成本60%;三是設備精細化帶來能耗下降15%;四是單位面積産能提高20%;五是拉絲目數,原來為0.08毫米,現在為0.06毫米,拉絲目數越小,金屬線材越細,強度和韌性也相對較高。

  《報告》指出,江西省中小企業發展新質生産力策略,猶如為這片紅土地播撒希望的種子,每一分耕耘、每一分努力都孕育著變革的力量。這不僅是企業自我超越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動江西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強勁引擎。在新時代新質生産力發展路途上,這些策略引領中小企業在創新的田野上茁壯成長,共同繪就江西經濟繁榮的新篇章。(文 許海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