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贛鄱大地,萬物勃發。近日,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螺汾村的竹筍加工車間裏,機器轟鳴,工人們忙著將剛收購的春筍分揀、蒸煮、腌制,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竹香。“這幾天正值春筍採挖旺季,昨天收購鮮筍30萬斤,預計今年可收購加工400萬斤左右,加工半成品按市場價計算,可實現營收600余萬元。”近日,該村黨支部書記黃慶豐站在車間門口,看著眼前忙碌的景象,難掩喜悅。
小竹筍撬動大産業:從“資源閒置”到“富民引擎”
螺汾村位於大汾鎮西部,湘贛久營線穿境而過,境內毛竹資源豐富,卻長期面臨“守著金山沒收益”的困境。過去,村民零星採挖春筍僅供自家食用,大量毛竹資源未得到有效開發。為破解這一難題,遂川縣林業局駐螺汾村第一書記彭景萍提出,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盤活特色資源,發展竹筍産業。
2022年,村裏利用50萬元産業銜接資金,招商引資290余萬元,總投資340萬元,將閒置多年的磚廠改造成竹筍加工廠。如今,這座佔地3000平方米的加工廠已運營三年,累計營收近2000萬元,帶動周邊群眾戶均增收1.5萬元以上,村集體年收益達9萬元。車間內,68名務工人員各司其職,其中21人是脫貧人口,每人每天工資200元左右,僅務工一項,村民年增收就達1萬元。
“以前山裏的筍子沒人要,現在一斤能賣1.5元,我一天能挖100到200斤,賺兩三百塊不成問題!”村民黃大發拉著滿滿一車春筍來到收購點,笑得合不攏嘴。他的話道出了村民的共同心聲——曾經無人問津的“山間野貨”,如今成了家門口的“致富金筍”。
科技賦能産業升級:從“靠天吃飯”到“精準培育”
遂川縣是毛竹資源大縣,全縣毛竹林面積達50.4萬畝。過去,受限于傳統種植模式,竹筍産量和品質不穩定。為突破瓶頸,該縣向科技要産量、要效益,大力推進毛竹産業現代化。
在衙前鎮、碧洲鎮,12592畝毛竹産業示範帶正在加緊建設,其中衙前鎮5000畝筍竹兩用林示範基地已初見成效。沿著山間小路望去,一條條水管如銀龍般蜿蜒在竹林間,380畝竹林已安裝水肥一體化設備,操作員通過手機就能遠程控制噴灌系統,讓毛竹“喝”上“營養液”。“以前靠天吃飯,現在靠科技增收。”縣林業局負責人介紹,通過低産林改造和筍竹兩用林建設,鮮筍主産區畝産平均增産3000斤,徹底改變了“看天收”的歷史。
“三産融合”拓寬市場:從“單一加工”到“全鏈增值”
螺汾村加工車間內,剛蒸煮好的春筍散發著鮮香,工人們熟練地將其分裝腌制。這些半成品將進一步加工成筍幹、筍罐頭等成品,通過電商、超市等渠道銷往北京、上海、福建等地。遂川縣創新採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整合種植、加工、銷售環節,構建全産業鏈條。
目前,全縣已涌現出江西竹林食品有限公司、江西宇和食品有限公司等10余家竹筍加工企業,年加工鮮筍近10萬噸,年産值突破2億元。線上平臺直播帶貨、社群行銷等新業態蓬勃發展,線下與各大商超長期合作,該縣形成了“線上線下齊發力”的銷售格局。數據顯示,全縣5000余名勞動力通過竹筍産業實現就業,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小小竹筍成為鄉村振興的“大産業”。
改革激活發展動能:從“單打獨鬥”到“抱團致富”
産業的騰飛,離不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深度賦能。近年來,遂川縣以“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為目標,引導村集體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等方式參與産業發展,讓農民共享增值收益。螺汾村的實踐證明,通過盤活閒置資源、引入社會資本、強化科技支撐,傳統林業産業正煥發出新活力。
“我們計劃明年擴建生産線,開發即食筍片、竹筒飯等深加工産品,進一步提升附加值。”黃慶豐的話裏充滿期待。眼下,遂川縣正以螺汾村等示範村為引領,推動竹筍産業向標準化、品牌化邁進,一幅“竹綠山青、民富村美”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從“山間竹筍”到“致富法寶”,遂川縣的實踐印證,只要立足資源優勢,堅持改革創新,就能讓特色産業成為強村富民的“金鑰匙”。隨著越來越多像螺汾村這樣的“竹林經濟”崛起,老區人民正沿著産業振興的道路,邁向更加富足的明天。(文 鄧福才 李玉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