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素有“紅色搖籃”之稱,其紅色文化在中國共産黨的革命歷史、精神譜繫上有著特殊地位。近年來,華東交通大學黨委深入挖掘江西本土紅色文化資源,以“三課”教學育人模式為核心,構建“第一課堂主渠道、第二課堂主陣地、第三課堂主戰場”協同育人工作格局,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從“平面化”向“立體化”轉型,打造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大思政課”育人體系。
強化“第一課堂”主渠道功能,打造思政“金課”
以問題導向和知識深度為核心,推動思政課系統性革新。通過構建“必修+選修”“理論+實踐”“本碩博貫通”的階梯式課程體系,開發了《重溫紅色經典激蕩中國力量》等40個紅色案例庫,推出了《乘中國高鐵尋江西紅色經典》系列微課,將高鐵特色融入教學;圍繞“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改革要求,創新實施“行走的思政課”“雙師同堂”“專題+藝術”等教學新模式,依託八一起義紀念館等20余處實踐基地開展現場教學;融合VR技術還原革命場景,錄製《紅井:吃水不忘挖井人》《十七棵松信念樹》等課程,實現紅色資源數字化轉化。系列教學改革舉措有效提升了課程的含金量,建成國家級社會實踐類一流課程1門、省級一流課程3門;學生作品《軍號》《入黨申請書》獲“我心中的思政課”全國高校大學生微電影展示活動優秀獎,團隊斬獲省級“紅色走讀”一等獎3項;線上課程被20余所院校採用,形成了輻射效應。
拓展“第二課堂”主陣地外延,深化實踐育人
以情感浸潤和場景體驗為紐帶,增強思政教育感染力。聯動校史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打造“沉浸式課堂”,年均開展“紀念館裏的思政課”等實踐教學3000余人次;以藝術賦能思政,連續11年開展“四個一”(誦讀一封紅色家書、朗誦一首紅色詩歌、演唱一首紅色歌曲、講述一個紅色故事)課堂展演,創編紅色舞劇《大道漫漫》,開發VR紅色劇本遊戲體驗項目,激發學生代入感;推動服務實踐融合,組織學生赴鄉村振興一線調研宣講,每年開展“紅色志願服務”300余場,形成“實踐-感悟-踐行”閉環。持續的實踐育人探索取得顯著成效,獲評教育部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工作典型案例等國家級獎項8項、江西省“大思政課”建設綜合改革試驗區改革項目等省級獎項20余項,涌現“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等典型。
激活“第三課堂”主戰場效能,構建雲互動鏈
以技術賦能和全員參與為路徑,打破思政教育時空壁壘。聯合企業開發智慧紅色文化展廳,集成三維建模、人工智能導覽功能,實現紅色場館“一鍵雲遊”;構建網絡傳播矩陣,開設“馬上開講”“原理雲學堂”等微信公眾號,推出《乘中國高鐵看美麗中國》《百年黨史中的江西紅》等專欄,年均發佈紅色微視頻50余部,瀏覽量超十萬次;設計互動式學習活動,組織“紅色家書云誦讀”“網絡祭英烈”等線上活動,形成“創作-展示-反饋”互動鏈。通過構建虛實融合的雲端生態,建成省級“大思政課”優質資源項目2項;《乘中國高鐵尋江西紅色經典》獲評2022年全國高校網絡教育優秀作品推選展示活動“微課類”一等獎;學生原創紅色動漫、課程系列微視頻多次在中國教育電視臺、江西社科大講臺、江西教育電視臺展播。(劉曉偉、許遠鵬、劉亮亮)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