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是江西的北大門。在萬里長江的壯闊畫卷中,九江坐擁152公里的黃金岸線,京九鐵路穿境而過,鄱陽湖在這裡連接長江,優越的地理位置讓九江因港而起、因埠而興。
近年來,建設銀行江西省分行認真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要求,以金融之力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走出了一條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互促共進的新路子。
(圖為夕陽下的九江長江大橋)
賦能“黃金岸線”
“看著長江邊停靠的巨輪和堆滿的集裝箱,心裏急啊!腹地企業出口需求‘井噴’,可我們碼頭的‘吞吐胃口’還是老樣子。”瑞昌市長江港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指著繁忙的瑞昌港區,語氣中透著焦慮。
近年來,瑞昌港區作為九江港中開發程度較高、工業項目密集的核心區域,發展勢頭尤為迅猛。然而,“大進大出”的物流需求,卻遭遇了關鍵瓶頸——港口通過能力有限,如同“小馬拉大車”,腹地企業的貨物堵在了“家門口”。
為徹底打通這“腸梗阻”,瑞昌市長江港務有限公司決意啟動公用碼頭集裝箱泊位及倉儲區提標改造項目。計劃將原有通用碼頭升級為集裝箱專用碼頭,並新建配套基礎設施,大幅提升岸線利用效率和港口綜合服務能力。藍圖雖好,近6億元的鉅額資金投入,卻讓公司感到了“千斤重擔”。
資金缺口就是發展“攔路虎”。關鍵時刻,建設銀行九江瑞昌支行聞訊而動,組建“港口升級專項服務團隊”,深入實地,摸清項目脈絡、研究授信方案。
(建設銀行九江瑞昌支行組建“港口升級專項服務團隊”,深入現場了解企業經營情況、研究授信方案、解決資金難題)
面對項目投資大、週期長、擔保資源有限等難點,團隊反復精算項目未來收益流,以項目未來收費權質押為核心,疊加集團母公司擔保,再引入集團內現金流充裕的成員單位提供補充擔保。這套組合拳,精準覆蓋了風險點,為項目融資鋪平了道路。
今年3月,該項目3億元基本建設貸款成功發放。“金融活水”的及時注入,不僅有效撬動了項目啟動,盤活了企業資金鏈,更為江西省分行深度參與政府招商重點項目、銀政企多觸點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截至目前,江西省分行已為包括瑞昌在內的九江四大核心港區(瑞昌、城西、湖口、彭澤)提供總計超20億授信支持,持續為長江“黃金水道”注入“建行動力”。
築牢“金融堤壩”
“暴雨傾盆,湖水倒灌,家門口成了‘河道’,最深處能淹到大腿!”回想起去年夏天持續強降雨帶來的內澇災害,湖口縣馬影鎮的居民仍心有餘悸。
痛定思痛,九江湖口縣水利局果斷出手,依據《2024年全縣重點防洪排澇工作實施方案》,創新性地將7座骨幹水庫的經營權對外公開招標,引入專業力量實施清淤疏浚、水體治理等系統性工程。最終,新成立的湖口縣興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脫穎而出,成功中標。
然而,雖重任在肩,卻步履維艱。“作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沒有營業收入,總感覺向銀行融資會碰壁,沒想到建行能以水庫經營權作為質押,為我們提供資金支持。”公司負責人表示。
九江市分行針對企業“新成立、輕資産”的融資痛點,沒有拘泥于傳統信貸模式,創新將水庫特許經營權及其未來産生的排澇服務費、灌溉收入等作為主要還款來源和質押標的,成功打破融資困局,為企業發放2.5億元固定資産貸款。這筆“及時雨”般的資金,成為撬動7座水庫綜合治理的關鍵支點。
這是建設銀行江西省分行支持水環境治理、守護長江安瀾的生動注腳。截至目前,全省建設銀行在九江全轄共授信涉水項目26個、貸款餘額超71億元,在當地金融系統中穩居第一。
探尋“文明密碼”
“瑞昌銅嶺銅礦遺址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保留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技術最先進的一處大型礦冶遺址。將我國採銅歷史向前推進了300餘年,對研究我國青銅文明、工業文明、長江文化等具有重大價值……”瑞昌銅嶺銅礦遺址博物館講解員在現場為遊客解説時説道。
據悉,瑞昌銅嶺銅礦遺址位於瑞昌市夏畈鎮,始採于3300餘年前的商代中期。該遺址于200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2年入選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點項目,成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自西向東入贛的首個標誌性項目。
2024年10月10日,該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為更好地保護銅嶺銅礦遺址,科學有效利用文化遺産、豐富當地旅遊資源,當地政府決定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和國家遺址公園建設為契機,推動瑞昌市銅嶺銅礦文化旅遊項目。
當獲悉項目施工單位瑞昌市秦山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存在資金瓶頸時,瑞昌支行組建專項服務團隊,量身打造定制化融資方案。經過多次溝通,最終決定通過“項目收費權質押+集團母公司擔保+集團現金流充裕的成員單位擔保”組合風險緩釋模式為企業提供1.2億元基本建設貸款的資金支持,並採取項目資金封閉式監管,保障了貸款資金的安全與高效使用。
“如今,隨著瑞昌銅嶺銅礦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和一系列文化、文旅、城市建設項目的推進,相信這片古老的土地必將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瑞昌市秦山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張曹、余翰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