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江西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特色産業   |    熱點專題    |    滾動
江西崇仁白路鄉:果蔬大棚裏的鄉村振興“致富經”
2025-06-26 16:03:1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鐘薇責編:尹紅燕

  “每畝地能拿220元租金,在基地幹活一年還能多賺2萬多元!”近日,江西省撫州市崇仁縣白路鄉花園村村民周能高掰著手指算增收賬,臉上笑開了花。這片曾撂荒多年的土地,如今因現代化果蔬大棚的落地,成了村民家門口的“聚寶盆”。

  故事得從今年4月説起。鄉村幹部踩著田埂上門時,周能高沒想過這片“薄田”能翻出花樣。“土質差種什麼都不長,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他回憶。轉機來自鄉黨委的一次調研——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幹部們摸排出土地閒置難題,當即撥通了在海南種哈密瓜的周德高的電話。“家鄉創業環境好,政策也支持。”被鄉情和政策打動的周德高,帶著技術回了鄉。眼下,150多畝大棚主體完工,覆膜和灌溉系統安裝正忙,7月就能投産,預計年産值800萬元。

  走進建設現場,31個鋼架連棟大棚整齊排列。“抗風、採光好,能用10多年。”周德高介紹,大棚採用“兩季哈密瓜+一季蔬菜”輪作模式,科學種植和管理讓土地“活”起來。村民周能高已報名參加技能培訓:“學會技術,幹活更有底氣。”

  “租金+就業+技能培訓”的模式,讓村民多渠道增收。像周能高這樣的村民,不僅有土地流轉收入,還能在基地打工。鄉黨委書記徐韋華説,項目盤活了低效土地,更讓300多人在家門口就業。如今的白路鄉,哈密瓜、紫薯、光伏等産業齊頭並進,2025年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增長超10%。

  從撂荒地到“聚寶盆”,變的是土地用途,不變的是鄉村幹部為民的心。“看著鄉親們增收,比什麼都高興。”周能高的話,道出了許多村民的心聲。白路鄉的果蔬大棚,正“種”出鄉村振興的新圖景。(文 章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