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佈了2024年“誠信之星”,廣昌縣遠泰食藥用菌研究所所長謝遠泰成為江西省唯一入選者。這位年近七旬的老黨員,用47年的堅守,詮釋著“一諾千金”的分量。他是“中華神菇”茶樹菇人工栽培技術的發明者,曾獲得過“全國傑出青年星火帶頭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眾多榮譽。
“我是個地道的農民,我要用自己的科研成果為人民服務,讓更多的人通過種菇走上致富路。”這是謝遠泰一直堅守的初心,也是他用一生踐行的錚錚誓言。
以誠為燈,照亮菌菇科研路
1957年,謝遠泰出生在廣昌縣赤水鎮天咀村,這是一個山環水抱的桃源之地,卻也是一個田少地薄的貧困村。1977年夏天,高中畢業的謝遠泰回到家鄉,目睹村裏産業薄弱的現狀,默默下定決心要為家鄉做點什麼。
天咀村有種植香菇的傳統,但品質不理想。“何不人工培育茶樹菇,讓鄉親們延續種菇的手藝,還可以賺錢擺脫貧困。”帶著這一信念,他開始了漫長的探索。
在村裏的林場,他當了一名香菇種植工人。在他看來,茶樹菇和香菇同樣是菌類,要想茶樹菇實現人工培育,只有在香菇的人工培育上先取得突破。
於是,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生産中去,每天起早摸黑,只為學習林場黃師傅的種菇手藝。
憑著認真的態度,很快,他便掌握了傳統種香菇“段木砍花栽培”的全部技藝。此後,為了給研究茶樹菇種植提供更多借鑒,他輾轉前往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廣州微生物研究所等地,學會了木耳、平菇等30種以上菌類的培育技術,掌握了更高成活率的“段木菌種栽培”,並研究出可以替代傳統木屑的“大田代料栽培”食用菌技術。
技術學到了,但要開展茶樹菇培育實驗,還缺一個獨立且潔凈的菌種實驗室。那時,家裏十余口人,住房擁擠,實在難以騰出地方。謝遠泰思索良久,還是決定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苦就苦點,我們別養豬了,空出豬圈來做實驗”。
“沒有毅力,很難堅持下來。”這條路,比謝遠泰想像中要長、要難。經過15年的不懈努力,他終於培植出茶樹菇,填補了世界人工栽培茶樹菇的空白。
成功後的謝遠泰沒有忘記鄉親們。他自費16萬元為天咀村修建了一條4公里的主路,並創辦了廣昌食用菌開發集團公司,採用“公司+農戶”的模式,為農戶提供技術培訓、原料供應和産品銷售服務,並簽訂合同回收産品,帶動村民增收。
一諾千金,撐起農戶致富傘
1998年,食用菌市場行情震蕩,菌菇價格暴跌,茶樹菇價格從每斤140元跌至20元。“對村民的承諾不能食言,當初答應了,就不能讓他們虧損。”謝遠泰仍按照140元的價格回收村民的茶樹菇。村民的收益保住了,謝遠泰卻一下子虧損了不少錢。
當時,一位日本客商出高價購買他的專利技術,面對如此誘人的條件,謝遠泰果斷拒絕。他説:“我的根在家鄉,我搞科研就是為了讓家鄉的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這個專利我要留給祖國,留給鄉親們。”這份誠信與愛國情懷,讓人為之動容。
為兌現幫助鄉親們致富的承諾,謝遠泰參與茶樹菇系列標準的起草和修改,精心製作了一套茶樹菇接種、栽培、管理、烘烤等標準化生産技術流程無償提供給各村,還多次深入生産一線、茶樹菇大棚為菇農講課,手把手指導農民種植茶樹菇,解決菇農種菇技術難題。他還與弟弟一起組建江西省利財食用菌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引導貧困群眾通過資金入股、投工投勞等方式參與公司生産經營,帶動群眾脫貧增收。
1999年,謝遠泰的公司成為江西食用菌産業龍頭企業。培訓各地學員1.5萬餘人,茶樹菇專業種植戶有1036戶。在他的引導下,廣昌縣茶樹菇種植規模達到1.23億筒,年産值8000多萬元,帶動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1.1萬餘人。
幾年下來,菇農們的腰包鼓了,村裏的新房建起來了。看著鄉親們的笑臉,謝遠泰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龍明輝和黃建東是謝遠泰的徒弟,兩個人合夥在水南圩鄉開辦“一鎮一工廠”食用菌廠房,主要生産茶樹菇、鹿茸菇、香菇、靈芝等,由謝遠泰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帶動周邊近百人就業。他們都説:“謝老樂於助人的高尚品德感染了我們,我們也會把謝老的種菇技術免費傳給更多農戶,讓老百姓都能受益!”
薪火相傳,播撒希望種子
2002年,謝遠泰積勞成疾,做了心臟瓣膜置換手術,花費鉅額醫療費不説,一系列並發癥的侵襲也使他無法專心投入公司的運營,所經營的遠泰集團及研究機構相繼破産倒閉,生活從此陷入困境。
“以前也想過放棄,但是看到這麼多成果,還幫助了老鄉,我是越幹越有勁。”現在的他依然奔忙在食用菌研究一線。
這些年來,他把食用菌的品種由茶樹菇拓展到羊肚菌、毛筍菇、鹿茸菇等40多個品種,將茶樹菇菌種固體接種發展為液體接種,將木屑栽培技術升級為蓮子殼、蓮蓬殼代料栽培,並相繼申請專利。
2015年,謝遠泰的“茶樹菇液體菌種開發”項目獲得科技成果鑒定證書,並獲得撫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16年,他申請了“蝙蝠蛾栽培北冬蟲夏草技術”“家蠶幼蟲栽培北冬蟲夏草技術”“雜樹蔸栽培茶樹菇技術”“蝙蝠蛾幼蟲飼養病蟲防治技術”等四項發明專利。其中有三項發明已在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獲得保藏號。
老菇農謝遠泰的故事還在繼續。在他悉心耕耘的紅土地上,新一代菇農緊握接力棒,正茁壯成長。如今,廣昌縣涌現出14家成規模的食用菌生産和加工企業,40家食用菌生産專業合作社,1家食用菌民間科研機構,成為江西省珍稀食用菌種植面積最大的縣。
多年來,謝遠泰帶的學員如滿天繁星,灑落各地,照亮了當地鄉親們脫貧致富的路。茶樹菇産業不僅在廣昌縣遍地開花,還輻射到貴州、河北、河南、廣西、福建等地,全國各地種植數量約10億筒,産值達20多億元,帶動了數十萬農民脫貧致富。
從一筒菇到十億筒,從青絲到白髮,謝遠泰用47年書寫了一段傳奇。在他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科技報國的智慧,更是一名共産黨員“言必信、行必果”的赤誠。這份誠信精神,正如茶樹菇的菌絲深植紅土地,生生不息。(文 鄭瑩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