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西報道(記者 張震寰):星辰為墨,繪蓮君風骨,科技為舟,載産業遠航。7月13日,在江西廣昌縣蓮花科技博覽園內,500余種珍品蓮花迎風綻放,呈現出一派蓮海浩渺的壯麗景象,吸引了絡繹不絕的遊客前來觀賞。在這片美麗的蓮海深處,更蘊藏著驅動中國白蓮産業發展的“科技密碼”。
廣昌,素有“中國白蓮之鄉”的美譽,其白蓮栽培史可追溯至唐朝,距今已逾1300年。當地所産“貢蓮”以其色白、粒大、味甘、清香的特質聞名遐邇。然而,傳統的種植模式曾一度面臨産量低、病害頻發等瓶頸,制約著産業的進一步發展。
面對挑戰,廣昌縣果斷將發展的目光投向科技創新。早在1984年,廣昌便成立了全國首家縣級蓮子科學研究所,為白蓮産業的轉型升級按下了“快進鍵”。自上世紀90年代起,廣昌先後六次將白蓮種子送入太空,開展航天誘變育種研究,成功培育出高産、優質的“太空蓮”系列新品種。
500種蓮花競相開放 攝影 徐國亮
“通過航天誘變育種,‘太空蓮36號’的畝産可由常規品種的七八十斤躍升至兩百斤,增産幅度超過120%。”園區科研人員介紹,“我們持續選育出的‘太空蓮66號’,産量又在前基礎上提升了10%。”科技賦能不僅帶來了産量的飛躍,更實現了品質的提升。
一粒種子,改變一個産業。如今,廣昌“太空蓮”種植面積穩定在11萬畝,年産值超8.3億元,種植面積與産量穩居全國縣級首位。更為重要的是,由廣昌培育的蓮種已推廣至全國八成以上的白蓮産區,成為我國子蓮主栽品種,有力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一朵盛放的睡蓮 攝影 張震寰
為構築白蓮産業的科創高地,廣昌縣傾力打造了蓮花科技博覽園、白蓮産業發展中心、白蓮科技小院等一系列高能級平臺。通過成立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鄒學校領銜專家工作站等舉措,廣昌有效整合了國內頂尖的産學研用資源,在分子育種、綠色防控等前沿領域取得豐碩成果。
如今的廣昌,蓮香不再僅僅是歷史的余韻,更成為了科技的芬芳。這朵穿越星辰、紮根沃土的白蓮,正承載著千年蓮鄉的富民夢想,在鄉村振興的廣闊畫卷上,綻放出愈加璀璨奪目的時代光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