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鐵西區“副中心” 將建創新城
2020-08-03 08:58:03來源:瀋陽日報編輯:王偉嘉責編:馮鈺穎

  原標題:瀋陽·中關村建設加速 “一基地”規劃出爐 鐵西區“副中心” 將建 創新城

瀋陽:鐵西區“副中心” 將建 創新城

  魅力比心湖邊,問鼎科技之巔。

瀋陽:鐵西區“副中心” 將建 創新城

  鐵西副中心,青和新引擎。

  京沈合作,“飛地”落地

  7月31日,鐵西區傳來重磅消息:在“京沈協同 築夢未來——瀋陽·中關村建設情況暨中關村新技術、新産品走進瀋陽發佈會”上,作為瀋陽·中關村的“核心組件”之一,瀋陽中關村科技創新基地規劃方案正式揭面。

  10年之內,這片佔地14.2平方公里、連接鐵西新老城區的重要腹地,或將成為瀋陽創新密度最高的新興産業區,也是遍佈網紅打卡地和隱藏黑科技的都市新生帶。

  與此同時,瀋陽·中關村科技園的建設加速起跑,也從“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的合作框架協議,走向有物理空間承載的京沈“飛地”,把未來築進現實。

  分功能、分區域推進建設 一個智慧製造創新中心 一個創新基地 一個科技園區

  2019年,鐵西區迅速接引北京中關村信息谷,疊加中關村的科技優勢和鐵西區的産業優勢,共同建設瀋陽·中關村科技園,並簽署“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合作框架協議。

  截至目前,以北京農信互聯、軍研科工為代表的15家企業入駐“一中心”,累計簽約項目28個;光控特斯聯、中關村創新大廈等一批優質項目入駐“一基地”,儲備項目14個,域外企業佔比30%;中南高科、億達·智慧科技城等項目選址“一園區”。

  瀋陽中關村科技創新基地規劃面積14.2平方公里,核心區5平方公里。沈遼路、中央大街、三環路三面環抱,南臨渾河西岸,地鐵3號線貫穿核心區。

   “一中心”揭牌運營 “一基地”規劃出爐 瀋陽·中關村建設“倍速快進

  加快實現東北振興,深度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構建創新驅動發展格局,順應和暢通“國內大循環”……

  面對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一系列國家戰略命題,如何破題闖關、開新局育新機?瀋陽·中關村科技園,正是京沈兩地協同作答的一個重要實踐和標誌性項目。

  2019年,在京沈兩地政府推動下,鐵西區迅速接引北京中關村信息谷,疊加中關村的科技優勢和鐵西區的産業優勢,共同建設瀋陽·中關村科技園,並簽署“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合作框架協議,分功能、分區域推進建設一個智慧製造創新中心、一個創新基地、一個科技園區。

  按照合作協議,瀋陽·中關村科技園將接入中關村創新資源,構建東北“最中關村”創新生態體系,將前沿科技創新成果拿到瀋陽進行成果轉化和場景應用,打造京沈合作創新成果的集中承載地。同時,借助“北京研發,瀋陽轉化”的工作思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瀋陽承接産業轉移,實現京沈協同發展、産業鏈條互補。

  未來,依託瀋陽·中關村科技園的價值外溢效應,還將把資源輻射嫁接到瀋陽其他園區和經濟區其他城市,培育跨區域的産業集群,構造有競爭力的産業鏈條,共建共享類中關村公共服務體系,促進京沈間和瀋陽經濟區間的産業、要素、服務一體化協同發展。

  這樣的功能定位,賦予瀋陽·中關村的發展意義,可謂重大。它不僅是鐵西·中關村、瀋陽·中關村,更是遼寧·中關村。

  “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按照‘立足區域優勢、著眼國際視野、強化資源對接、形成示範引領’的發展思路,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推進瀋陽·中關村項目建設!”在專題推進會上,鐵西區委書記劉克武表示。

  在省市高度關注下,今年1月17日,瀋陽中關村智慧製造創新中心正式揭牌運營,成為遼寧省2020年“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雙百攻堅任務、推進50個重大招商項目簽約落地的首發項目。

  7月11日,光大控股特斯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投資200億元入駐瀋陽·中關村科技園;7月31日,距離“一中心”投入運營僅半年時間,“一基地”即瀋陽中關村科技創新基地的規劃方案揭面,一個高度産城融合的“創新小鎮”逐漸走進現實。同日,瀋陽神鏈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旗智諮詢有限公司、遼寧祥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集中簽約入駐“一中心”,京沈創新資源交流合作日益活躍。

  據悉,京沈雙方將瀋陽·中關村項目納入京沈合作框架,市區兩級分別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北京市委市政府派駐幹部挂職瀋陽經開區、中德園管委會副主任,專職負責推動項目建設。瀋陽·中關村的建設進度條正“倍速快進”,全面進入提質增速的新階段。

  構建新生態 培育新動能 半年28個項目 簽約入駐瀋陽中關村

  瀋陽·中關村項目啟動半年以來,外聯內引、橫向互動,“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分區域、分功能同步推進,推動産業加速集聚。

  截至目前,以北京農信互聯、軍研科工為代表的16家企業入駐“一中心”,累計簽約項目28個;光控特斯聯、中關村創新大廈等一批優質項目入駐“一基地”,儲備項目14個,域外企業佔比30%;中南高科、中鈦裝備等項目選址“一園區”。

  作為中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中關村聚集高新技術企業25000家,佈局28個城市和區域,科技資源最為密集、科技産出最為活躍;而鐵西區有雄厚的先進製造業基礎,擁有佔全市三分之一的規上工業企業和以寶馬為首的57家世界500強企業。雙方合作聚焦“工業互聯網+先進裝備製造”,推動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促進東北老工業基地産業轉型。據悉,瀋陽中關村智慧製造創新中心是中關村落子域外、唯一圍繞智慧製造創新領域打造類中關村創新生態系統的創新高地,將打造成為中國智慧製造創新發展的新標杆。

  “我們為企業做的,歸結起來就是‘七個找’,找空間,找政府,找夥伴,找資金,找市場,找技術,找人才。”北京中關村信息谷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扈德輝介紹。“可以説,入駐瀋陽·中關村,就等於接入了中關村海量的創新生態資源庫,同步享受到另外31個園區的政府資源、産業資源。”

  在新動能培育上,瀋陽·中關村有成熟的運作模式。“企業有門檻”,聚焦園區産業定位,篩選出在模式、産品、技術等方面具備領先性的企業;“創新有渠道”,直接對接京沈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域內外優秀雙創團隊;“培育有路徑”,把中關村的新技術、新産品帶到瀋陽,依託環境和口碑有效吸納優質項目。

  為促進人才和思想、創意和資本、創新和産業的對接與合作,瀋陽·中關村舉辦“中關村矽谷科技創新項目瀋陽行路演”“創新中國行·走進瀋陽産業轉型創新論壇”“京沈協同創新匯”等線上、線下活動26次,邀請近600家來自中關村、京津地區和海外企業來沈考察,營造創新主體互動、創新鏈條互補、創新生態互鑒的濃厚氛圍,充分釋放中關村品牌效應。

  鐵西區人民政府區長郭忠孝表示,瀋陽·中關村科技園接下來將按“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大發展”的工作目標,加速集聚創新要素、構建創新平臺、營造創新環境,力爭用三年時間引進300家創新型企業,用五年時間引進500家創新主體,為瀋陽加速邁向全面振興注入新動力。

  伴隨瀋陽·中關村的建設步伐,京沈兩地也將在體制機制、政策支撐、産業發展、服務配套、空間規劃和金融服務等方面探索全面協同、共進共享,打通“內循環”動脈,釋放增長新動力和發展新機遇,實現內涵集約發展。

  總投資500億元 規劃14.2平方公里 瀋陽中關村 “一基地”規劃出爐

  未來的瀋陽·中關村長什麼樣?隨著瀋陽中關村科技創新基地規劃方案出爐,鐵西區區域建設再成矚目焦點。

  瀋陽中關村科技創新基地規劃面積14.2平方公里,核心區5平方公里。沈遼路、中央大街、三環路三面環抱,南臨渾河西岸,地鐵3號線貫穿核心區。這塊區域,連接起鐵西老城區與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區位優勢堪為鐵西區“副中心”,在城市功能和發展格局中佔據重要的戰略位置。不僅擁有完善的交通體系,還兼備公園、水系等優美的生態基底。

  科學發展,規劃先行。“堅持高水準規劃、高標準建設,實現國際化、綠色化、智慧化的發展目標。”瀋陽經開區、中德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寧興華介紹,瀋陽·中關村特別聘請新加坡裕廊諮詢,擔綱“一基地”項目的産業策劃、概念性規劃和城市設計工作。經過七個月反復打磨,規劃方案終於正式出爐,並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認可。

  據悉,“一基地”計劃總投資金額500億元,包含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創新服務和創業孵化載體等,同時制定滾動開發計劃,其中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計劃週期7年,創新服務和創業孵化載體建設計劃週期10年。

  中德園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劉巍介紹,經過反復論證,“一基地”項目建設將採取市場化託管模式,實行“授權+建設+運營”的片區綜合開發模式,政府“淡出”行政干預和財政投入,轉向以市場化手段加速資源聚集、資本融通,推動項目融資、建設、運營等各個環節的高效實施。這種開發模式在東北地區首開先河。

  今年8月中旬,“一基地”規劃建設方案將啟動招標工作;9月底,確定社會資本合作方,並開工建設。

  “一基地”的産業定位十分清晰:以數字經濟為特色和統領,重點發展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三大硬科技,建構瀋陽中關村科技創新基地的筋骨;塑造文化創意休閒、創新科技服務、科技人居服務三種軟實力,填充瀋陽中關村科技創新基地的血肉。通過構築剛柔並濟的3+3産業生態體系,為瀋陽中關村科技創新基地當前和長遠發展奠定健康的産業和空間架構,促進産城融合發展,實現集約精明增長。

  園區內規劃建設科創研發風貌區、總部科創風貌區、青和活力風貌區、青創配套風貌區、濱水居住風貌區、生態宜居風貌區六個板塊。

  未來,這裡不僅是一個“創新基地”,更是一座集成創新策源力、中心連結力、生態滋養力、時尚推動力、定居吸引力的“創新小鎮”。(記者 葉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