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直通車|車險綜合改革啟幕 你的車險將有這些變化
2020-08-14 15:44:44來源:新華社編輯:王偉嘉責編:馮鈺穎

  廣大車主期盼已久的車險綜合改革即將落地實施。作為與老百姓接觸最廣的保險産品之一,車險改革後將怎樣影響幾億車主的切身利益?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

民生直通車|車險綜合改革啟幕 你的車險將有這些變化

  風險保障更全面

  近年來,車險市場虛高定價、保障不足、經營粗放、競爭失序等頑疾突出,飽受消費者詬病,亟待加大改革力度。

  與2015年和2017年兩次商業車險改革不同,此次車險改革定位為綜合改革,涵蓋交強險和商車險、條款和費率、産品和服務等,直指車險市場亂象。

  銀保監會財險部副主任尹江鰲表示,車險綜合改革從保護消費者權益出發,通過對價格、保障、服務、機制等多方面的改革,為消費者提供實惠和便利。

  此次改革最吸引車主眼球的莫過於車險保障內容全面擴容。具體來看,交強險總責任限額從12.2萬元提高到20萬元,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萬元提高到1.8萬元。商車險責任限額從5萬元至500萬元檔次提升到10萬元至1000萬元檔次。

  監管部門還將引導行業將示範産品的車損險主險條款在現有保險責任基礎上,增加機動車全車盜搶、玻璃單獨破碎、自燃、發動機涉水、不計免賠率、指定修理廠、無法找到第三方特約等保險責任,支持行業開發車輪單獨損失險、醫保外用藥責任險等附加險産品。

  中國平安産險董事長兼CEO孫建平認為,改革措施針對性強,充分考慮了消費者使用汽車時面臨的風險和痛點。擴大保險責任和提升保障金額,消費者風險保障將更加全面,有利於激勵保險公司提升車險經營效率和服務能力,更好發揮保險在經濟補償和化解矛盾糾紛方面的作用。

民生直通車|車險綜合改革啟幕 你的車險將有這些變化

  “好”車主保費更便宜

  自2015年6月商業車險費率改革啟動以來,車險條款費率下降,保障範圍擴大,廣大車主得到實惠。此次車險綜合改革,將使大部分車主保費負擔進一步減輕。

  記者了解到,車險綜合改革實施後,短期內對於消費者可以做到“三個基本”,即“價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減,服務基本上只優不差”。

  據介紹,此次改革將商車險産品設定附加費用率上限由35%下調為25%,預期賠付率由65%提高到75%,改革後商車險基准保費價格將大幅下降,預計消費者實際簽單保費也將明顯下降。

  監管部門還將結合各地區交強險綜合賠付率水準,在道路交通事故費率調整系數中引入區域浮動因子,對未發生賠付車主的費率由最高優惠30%擴大到50%。擁有良好駕駛習慣和安全記錄的車主交強險將更便宜。

  以一輛五座普通家用小轎車為例,第一年交強險保費為950元,在未發生賠付的情況下,次年保費最多可以優惠到665元。此次改革後,最多可以優惠到475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可能有少數消費者會出現簽單保費價格上漲的情況。原因在於,此次改革根據行業實際風險狀況重新測算了基準純風險保費,財險公司會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業務風險特點來確定保費漲跌。

  改革後,車險費率的“獎優罰劣”作用將得到更好發揮。對一些具有不良駕駛習慣的高風險車主來説,想要享受到車險改革紅利,就要規範駕駛行為,養成遵規守紀的好習慣。

民生直通車|車險綜合改革啟幕 你的車險將有這些變化

  投保理賠更便利

  不少車主表示,除了保費價格,服務品質也是其選擇車險投保公司的重要因素。此次車險改革提出,在保障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的基礎上,鼓勵財險公司通過電子保單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車險承保理賠服務。

  孫建平表示,這為科技賦能車險提供了用武之地。保險科技可以支撐車險數字化管理,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真正實現“足不出戶”投保車險,對保險公司和車主來説更加便捷高效。

  瑞士再保險中國總裁陳東輝認為,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公眾對車險的認知發生了深刻變化,車險行業完全可以實現數字化、線上化,在方便消費者的同時,發揮市場效力,讓車險全流程更加透明,擺脫行業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奇高的現狀。

  為適應車險行業線上化要求,已經有不少金融科技公司開始優化保險解決方案,助力財險公司提升服務能力。記者從金融壹賬通了解到,該公司推出“智慧車理賠一體化平臺”,打通車險報案、救援維修、車物查定、人傷查定等環節,幫助車險理賠實現全面線上化和數字化。

  金融壹賬通保險一賬通CEO畢偉表示,以前大多數保險産品理賠都靠人工完成,效率低,也容易出錯。現在有了保險科技加持,解放了人力,也方便了車主。以圖片定損為例,對於單方小事故,車主只需按照引導拍照後上傳至理賠一體化平臺,後臺的AI機器人會自動完成定損,5分鐘之內賠款就可到賬。

  為實現此次車險改革“降價、增保、提質”的目標,銀保監會將推動保險公司理性經營,加強車險産品創新,健全市場化條款費率形成機制,不斷提高消費者滿意度。(新華社記者譚謨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