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多路徑助力産業扶貧 推動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新跨越
2020-08-10 17:23:52來源:中新網編輯:王偉嘉責編:馮鈺穎

  打贏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是當前我國全社會的兩大國家戰略行動,旨在消除絕對貧困、消除城鄉差距,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全面決勝脫貧攻堅戰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基礎,鄉村振興又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的延續和保證。

  “發展産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鄉村振興總要求的第一條就是“産業興旺”。産業發展既能助力帶動扶貧和脫貧,又是致富手段,走向美好生活的直接舉措,因此産業扶貧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最直接、最有效的銜接點。

  保險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和“助推器”,在新的歷史時點,更應找準定位、服務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抓住鄉村産業振興發展的脈絡,有針對性突出保障本源和社會治理手段功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化解鄉村産業的生産風險,保障農民收入穩定;同時,充分發揮保險增信和資金融通能力,服務經濟全局,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活水,促進産業融合發展和農村保險金融市場繁榮。

  保險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具有天然的內在屬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保險業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脫貧攻堅偉大事業中,以“風險保障”為立業根本,為自然災害、市場風險、身體疾病、意外事故等導致的重大損失提供保障,具有明顯的“扶危濟困、雪中送炭”特徵,與扶貧理念天然契合,與脫貧目標完全一致,保險服務脫貧攻堅戰略有著天然優勢。

  保險是一種市場機制,有助於提高扶貧開發的科學性和精準性。通過保險的市場化運作和獨立第三方管理,以契約精神和合同形式確立了各方權利義務,有利於對貧困人口進行精準的保障,實現對貧困精準的補償,提高運作效率。這種點對點式投放,發揮了扶貧開發資源優化配置的直接功效。

  保險通過大數法則和分散機制,放大扶貧資金的使用效應。保險能夠把短期的、人均較少的扶貧資金轉化為長期的、較高額度的風險保障,既可以面向扶貧對象的各類精準扶貧項目,也可以面向包括扶貧對象在內的社會大眾的風險管理項目,在更大範圍內實現保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共享科學性。

  保險的風險保障屬性,可有效化解貧困地區民生、産業等多層次風險。基於豐富的保險産品,發展農業保險、小額人身保險、健康保險、扶貧保險等,可以拓寬保險扶貧的有效領域,防止農民“因災致貧、因災返貧”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解決貧困對象後顧之憂。

  保險的資金融通功能,創新投融資方式為貧困地區引入“活水”。一方面,通過保險行業資源的直接投入,起到了“輸血”的功能;另一方面,通過將保險增信,解決貧困地區重點産業風險分散和融資難題,增強扶貧對象創業致富的自我“造血”能力。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交匯期對産業保障提出新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國全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國家持續加大脫貧攻堅工作力度,取得決定性成就。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疊加,成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又一項重大歷史任務。“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而從脫貧攻堅邁向鄉村振興,核心是經濟的發展,本質是産業的進步。黨中央在産業扶貧指導意見中強調,發展産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是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的關鍵措施,推動産業興旺也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在脫貧攻堅邁向鄉村振興的銜接期,發展産業是重中之重,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

  為做好金融扶貧的後半篇文章,2019年銀保監會在扶貧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求,用好金融力量,支持産業發展。作為金融扶貧的排頭兵,保險應順勢而為,服務經濟全局,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銜接期,全力推動鄉村産業發展。具體到保險業助力産業扶貧和鄉村振興的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對我國鄉村産業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有所認識。總體上説,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鄉村的産業比較單一,基本以農業生産為主,在夯實農業生産基礎、推動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增強鄉村産業市場競爭力和綜合效益、推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進程中,仍亟需解決一些難題:

  培育壯大鄉村産業。要優化産業結構,促進産業融合發展,增強鄉村産業聚合力。我國傳統分散的小農生産無法滿足現代化農業發展需求,應推動農林牧漁産業向規模化、標準化轉型,提升鄉村加工業、流通業等佔比,健全鄉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支持發展産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力強、多種主體參與的融合模式。伴隨産業的擴大發展,風險領域亦逐步擴大,需要保險進一步完全融入産業鏈發展當中。

  推動品質興農。要加大農業科技應用,健全綠色品質標準體系,提升農産品品牌。由於鄉村産業相對粗放,農産品銷售主要面臨“賣不出量、賣不上價”兩大難題,首先是缺少規範標準,産品品質參差不齊,導致供給不足;其次是産品品牌認知度弱,好産品無法被充分認知,缺少展示平臺,而通過“互聯網+農業科技”賦能,持續優化生産規範,拓寬銷售渠道,推動農産品出村進城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伴隨消費升級、農業科技創新的同時,保險也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升級換代,適應農産品追溯、食品安全等新興市場需求。

  支持産業創業升級。要攬人才返鄉,增強鄉村産業發展新動能。貧困地區發展産業普遍面臨缺人難題,外部人才引不來、本土人才難培養、優秀人才留不住等問題相互交織。因此,需要大力培育鄉村産業創新主體,促進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加強培訓,提高創業技能,發揮對貧困戶的持續帶動作用。為適應産業創新主體的發展需要,在傳統農業保險基礎上,更需建立覆蓋“衣食住行”農村保險生態,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為返鄉人才建立穩得住、留得住的風險保障體系和創業環境。

  優化鄉村産業發展環境,要完善金融舉措,滿足“三農”金融服務需要。當前貧困地區仍然面臨資金籌集困難以及自然災害、經營風險缺少保障等難題,需要持續夯實金融保險服務網絡覆蓋,發展普惠金融保險,創新保險+信貸産品及模式,促進鄉村信貸投入力度,強化建立多層次風險保障體系,連結更多金融資源,為産業發展“解決燃眉之急,消除後顧之憂”。

  當前保險支持産業扶貧的做法及成效

  近年來,隨著扶貧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各級政府已將保險助力産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抓手,為産業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伴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實施進程的同時推進,保險在服務於産業發展、“三農”和社會治理等領域的機制不斷創新,方法和措施也越來越豐富:

  “強産業、保脫貧”——支持地方特色産業聚合發展,精準連結貧困戶脫貧增收。發展特色産業是拓寬增收渠道、激發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的有效路徑,但貧困戶自身發展特色産業,長期存在融資難、資金使用監控難、規模效應形成難等問題,而保險作為資金融通的橋梁,可有效解決特色産業發展難題。一是降低融資成本,實現扶貧資金的“免息免擔保”。通過信用險+利息貼補,保險與政府、銀行三方共擔風險,有效降低産業融資門檻。二是“1+N”精準帶貧,提升扶貧資金使用效率,即政府、保險、銀行共同控制資金用途,重點支持龍頭企業進行規模化、現代化發展,發展精深加工,強化企業競爭力。同時,監督企業通過“提供生産資料+訂單回收”、增加就業崗位、土地流轉分紅等形式帶動貧困戶主動參與産業經營,發揮特色産業的帶貧功能。

  “補短板、提動力”——支持扶貧農産品建立品質標準,打通扶貧産業銷售渠道瓶頸。在扶貧農産品走向市場過程中,供需兩端都存在一定難題。在供給端,由於缺少標準,導致産品品質參差不齊,難以形成規模銷售;在需求端,由於缺少品牌建設,導致扶貧産品品牌認知度弱,較難走進大眾消費市場。基於保險的增信功能,結合科技及金融流量平臺將有效解決扶貧産品銷售瓶頸,一是“科技+保險風控”,完善扶貧産品的品質標準體系。通過物聯網等科技手段在農業保險中的應用,結合保中風控管理,實施對生長標的狀態監測,提供科學種養建議,逐步建立生産品質標準。二是“科技+保險背書”,形成消費者的放心標簽。通過區塊鏈技術留存生産檔案,結合食品安全責任險、溯源保真保險等流通端保險産品,為地理標誌性扶貧農産品等,提供不可篡改的品質、真偽雙重背書。三是“互聯網+金融流量”,基於保險流量平臺拓寬銷路。通過APP、小程式等流量平臺,以互動公益活動等形式,發動員工、客戶支持提升農産品銷量,擴大産品品牌影響力。

  “助創新、增活力”——扶志扶智並舉,加大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扶植力度。公共服務短缺、人才成長空間較窄、政策吸引力不強、支撐保障乏力等問題直接影響鄉村的人才培育及儲備,而保險作為金融服務與社會治理的紐帶,有效助力鄉村致富帶頭人“選、育、帶”,注重提升貧困人口技能水準,力求將貧困人口由打工者變成創業者,把貧困人口由股東變成合夥人,實現貧困人口高品質脫貧。一是支持政府搭建致富帶頭人培訓交流平臺,整合金融客戶資源,通過普及金融、技術、行銷、品牌等知識,幫助致富帶頭人建立創業能力。二是匹配專項金融資源,聯合政府向符合帶動貧困戶發展條件的致富帶頭人提供小額信貸、保險支持,提升致富帶頭人的産業經營能力。三是拓寬增收渠道,發展致富帶頭人為保險代理人、農險協保員、保險宣傳員等,普及鄉村保險意識,發揮致富帶頭人在完善鄉村金融中的引領作用。

  “防風險、穩脫貧”——提供一攬子農村保險,夯實産業發展的風險保障。風險保障程度不足,將為産業扶貧成果帶來一定隱患。在生産經營方面,自然災害風險、市場價格波動風險是扶貧産業發展面對的兩大重要風險;在貧困戶個體方面,疾病意外、生活成本提升等是返貧主要隱患。通過研發一攬子覆蓋人、財、地的扶貧保險産品,可有效助力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守住脫貧攻堅的一條底線,提高貧困人口生活品質。一是擴寬特色農業品種保險,試點推動收入保險。有效保障扶貧産業的自然風險以及産業經營風險,確保産業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二是開發防貧保險,防止因病、因意外、因財産損失、因生産經營不善造成的返貧風險,築牢貧困戶收入保障網。三是開發民生類保險。今年受疫情影響等,應有效防範物價變動對貧困戶支出帶來的影響,提高貧困人口的生活品質。四是發展“農業保險+”,通過保單質押貸款、 “訂單農業+保險+期貨”“銀行+保險+期貨”等多種模式,連結其他金融資源,助力産業發展。

  平安産險在中國平安“三村工程”統一規劃下,于2017年9月專項成立扶貧項目組,開展保險助推産業扶貧的研究與探索,以“真扶貧、扶真貧、建檔立卡、小步快跑”為工作原則,在貴州省連片特困區的臺江縣,落地國內首個由保險深度介入産業鏈、幫助貧困戶低門檻參與、無風險經營的産業扶貧模式,探索出以保險撬動産業發展、精準關聯貧困戶增收的有效舉措。在“臺江模式”基礎上,平安産險不斷融合平安“綜合金融+科技”資源,完善保險服務産業扶貧的路徑和契合點,在全國13省實踐推廣70余個保險産業扶貧項目,提供産業扶貧貸款6.4億元,帶動貧困戶超5萬人。

  內蒙古烏蘭察布察右中旗,當地燕麥産業長期未獲得規模發展。2018 -2020年,平安産險累計為當地龍頭企業提供9000萬“免息免擔保”的流動貸款,為産業發展送去“及時雨”。截至2020年5月,平安産險已支持其建立了燕麥香米、燕麥片、燕麥杯的加工生産線,行銷網絡已遍佈全國,企業整體經營規模從2017年的1千萬元增長至7千萬元,已成為察哈爾右翼中旗強村富民的重要抓手。3年來,幫扶主體按高於市場價20%的價格回收、優先就業崗位等,已成功帶動108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人均增收約3700元、2019年人均增收約3369.3元,併為16265人提供保額達8.7億元的防貧保障。平安産險還通過“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融合“區塊鏈溯源+種植保險+溯源保險+食品安全責任險”新模式,為每一包燕麥建立唯一的溯源碼。在助産銷方面,平安産險專項設計了——平安雲農場小遊戲,以在線田間認領方式,讓消費者更直接的方式買到高品質的農産品,2018年以來,通過線上行銷活動等形式,已為燕麥帶來超5000萬零售額。

  進一步做好保險助力産業發展的建議

  2020年3月6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提到,“要高品質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同時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開啟新的奮鬥征程”。保險作為分散風險的重要手段,對推進現代産業發展、改進農村社會治理的作用不言而喻。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程中,保險業面臨著高品質發展的發展機遇,但也面臨著重大挑戰。

  加大農村保險的政策支持力度。由於保險是風險化解的有效手段和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標誌,各級政府在制定鄉村産業發展頂層設計中,應充分考慮保險化解風險和資金融通的功能,將其作為有效治理工具納入財政、農業、民政等實施政策當中,充分利用市場化手段和規律,建立更適宜當地産業特性、民生特點的風險分散體系,全方位護航産業發展。

  建立保險與信貸相互融合的有效機制。産業振興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提供“血液”,由於鄉村産業風險高、經營主體風險承受力弱,造成貸款風險高、銀行授信難。應進一步在政府引導下,加大“保險+信貸”融合,立足於正確的法律依據,定位各金融主體的市場職能,有效推動保險化解涉農貸款中的各類自然風險和意外事故的作用,有效發揮銀行在涉農貸款中的信貸審查和貸款杠桿效率的職能,推動銀行、保險在農村金融的普惠定位,降低農戶融資門檻,以真正解決農戶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鼓勵開展“保險+”探索。伴隨雲計算、5G、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的鄉村産業將形成數字農業、智慧農業新業態,電子商務促進農産品出村進城將成為必然趨勢。保險應立足新業態、新趨勢,擁抱科技、變革創新,滿足新的産業風險保障需求,政府對此應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知識産權保護、稅收優惠以及一些與民生保障緊密相關聯的保費補貼支持。

  整合各方力量加大鄉村保險宣傳力度。保險産品對於鄉村尚屬於“非關注類事物”。建議地方政府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發動基層組織聯合保險機構經辦服務隊伍,充分發揮村“兩委”帶頭作用,形成知風險、懂保險、用保險的氛圍,提升鄉村保險意識,讓新型經營主體、農戶了解自身保險需要,加強保險在鄉村産業發展的覆蓋與延伸。(本文出自《清華金融評論》2020年第7期刊發平安産險董事長兼CEO孫建平署名文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