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瀋陽故宮推出“龍耀帝鄉——清代宮廷御用品展” 揭開皇帝大婚的神秘面紗
清乾隆款粉彩雙鳳耳百鹿尊(左二) 李浩 攝
清冬青釉青花釉裏紅桃式倒流壺 李浩 攝
明黃玉夔龍紋觥 李浩 攝
8月20日,瀋陽故宮精心推出一個常設展覽“龍耀帝鄉——清代宮廷御用品展”,共展出館藏文物150余件。展覽分四個單元,分別為“武備法器 國史載體”“琳瑯禦品 隨駕盛京”“書畫清玩 擷趣生活”“錦衣‘喜’器 大婚專屬”。
瀋陽故宮是中國收藏清代宮廷御用品的兩大博物館之一,此次展覽在為廣大觀眾帶來一場視覺上的饕餮盛宴的同時,也為觀眾揭開中國最後一個皇朝的開國創業歷程、清帝東巡禮儀、隨駕禦品、皇帝的書畫意趣和皇帝大婚的神秘之處。
皇帝大婚極為熱鬧
皇帝大婚需要辦什麼樣的盛大禮儀?使用什麼樣的珍稀物品?展覽的第四部分就專門介紹了同治帝、光緒帝及遜帝溥儀婚禮定制的精美瓷器、織繡品、首飾、手錶等。其中有同治大婚時的紅緞彩繡平金雙喜字枕套、喜字迎手、大紅旗袍等令人大開眼界。
據記載,清代12位帝王中,真正以帝王身份舉行過大婚慶典的,僅順治、康熙、同治、光緒四位皇帝。
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1872年10月16日)是同治皇帝大婚的日子。那時,同治皇帝19歲,皇后是19歲的阿魯特氏。大婚的頭一天,皇家向新娘阿魯特氏送金冊、金節、金印。抬著皇后鳳輿的隊伍從皇宮出發,由一位王爺和數位大臣帶隊,身著盛裝。這位王爺,手捧御用朝珠,那是皇帝至高權力的象徵,如同皇帝親往一樣神聖,是最尊貴的禮節。同治大婚時,從國庫中撥款1100萬兩白銀,特別造辦一切大婚用物。其中,僅同治大婚瓷共燒制了10072件,24種器形,每份24套,計672件。
1922年12月1日,溥儀和婉容大婚時,各種禮儀持續了五天。可見皇帝大婚不是一般的熱鬧。
有趣的宮廷“行酒令”
“這個壺沒有蓋,怎麼往裏面裝水、裝酒呢?”面對觀眾的疑問,展覽策展人、研究館員王麗解釋道,這件“清冬青釉青花釉裏紅桃式倒流壺”的玄機,在於壺底,注酒或水時將壺身倒置,從壺底注入,壺放正後,可倒出液體。這種兼具實用和趣味的物件,十分受清宮皇帝喜愛。這件藏品是首次對外展出。
展覽中的“明黃玉夔龍紋觥”“清青玉觥”以及“清象牙雕酒令籌”都是首次展出,因其工藝精美又十分有趣,受到很多觀眾喜愛。
“量大一大杯”“未婚二杯”“有妾三杯”“左右各一杯”“多子二杯”……不少觀眾被“清象牙雕酒令籌”上的行酒令內容吸引,紛紛表示,原來古代人的“腦洞”非常大,清代宮廷生活也是很有情趣!
展覽彰顯盛京“帝鄉”氣
觀眾走進展館,還能看到皇太極時期的弓箭、信牌及宗教用器,這些文物見證了清朝開國歷程。在“琳瑯禦品 隨駕盛京”單元中,觀眾能欣賞首次展出的乾隆帝東巡盛京時所使用的部分鹵簿儀仗。
“此次我們用展示畫作的展櫃做了鹵簿儀仗展覽,錦幡和指揮中和韶樂所用的樂麾等,能夠幫助觀眾了解清帝東巡禮儀制度。”王麗介紹,古代帝王出行、朝會,隨行或陳列的儀仗稱之為鹵簿,乾隆帝東巡盛京時使用的是鑾駕鹵簿。
瀋陽故宮博物館館長李聲能介紹,“皇矣陪都,實為帝鄉”,乾隆皇帝在《盛京賦》中曾這樣讚美故鄉瀋陽。從康熙時起至清末,陸續有數以萬計的“皇家秘籍”和宮廷御用品送至盛京,或為皇帝駐蹕期間使用,或為尊崇陪都。盛京皇宮因此成為當時貯藏清宮物品的三大寶庫之一,充分彰顯出盛京至尊的“帝鄉”氣派。(記者 劉海搏 陳鳳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