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積極構建大扶貧格局,統籌動員和鼓勵各方力量參與扶貧,在建黨百年之際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為全球減貧事業提供了貧困治理的中國樣本和中國經驗。2021年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對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出了新要求。
3月11日,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華社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中國平安在滬共同發佈《2018-2020鄉村健康扶貧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書”)。報告回顧了我國健康扶貧之路,對2018-2020年平安集團旗下“平安健康守護行動”在609個貧困村所做的逾10萬份健康體檢數據進行分析,系統報告了貧困地區農村居民體質特徵和疾病風險。
數據顯示:居民體質明顯提高,仍需加強健康管理
近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對易返貧致貧人口要加強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鄉村健康體檢特別是大病重病儘早發現,對於打破“貧病相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惡性循環具有積極的作用。報告書基於“平安健康守護行動”中平安健康(檢測)中心的體檢數據,科學分析了貧困地區居民的體質特徵和疾病風險。
報告根據貧困地區常見疾病,選取13項主要體檢指標,對來自609個貧困鄉村的61911份18歲以上成人樣本進行了科學分析、論證。
報告顯示,“2018-2020年貧困村居民BMI指數平均值為23.51,標準差為3.65;BMI<18.5kg/m2的低體重率為6.1%,和全國居民營養調查基本持平。”這組健康體檢數據意味著,貧困地區鄉村人口的BMI指數在健康範圍內,體質狀況有了明顯改善。
此外,貧困村居民平均身高表現出明顯的代際增長趨勢,18-44歲年齡段男性平均身高比60歲以上男性高5.9 cm,女性高6.1 cm。
報告指出,由於健康意識、生活習慣、地區病等因素疊加,貧困村居民還存在高血壓、肝功能、腫瘤、貧血等較高的患病風險,血脂血糖等代謝類疾病急需加強健康管理,癌症高危人群也需要定期進行復查監測。
健康扶貧之路,從“輸血”到“造血”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不少貧困家庭的心頭事,也是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
報告回顧了我國健康扶貧之路,2015年,隨著“健康扶貧工程”的提出,國家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旨在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健康扶貧政策。2016年,國家進一步明確了“健康扶貧工程”的總體要求、目標任務,提出“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範圍”,並啟動大病專項救治試點。2017年,國家提出對大病和長期慢性病的貧困人口實行分類分批救治。
此後,健康扶貧政策出現了精細化、可操作化、系統化的發展趨向。2019年,國家在推進醫療保障政策體系建設的同時,更加強調疾病預防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力圖通過疾病的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以有效減輕醫療成本。
對於精準脫貧,除了進行“輸血”,更重要的是需要穩固的“造血”機制。十九大以來,政府積極動員和鼓勵各方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健康扶貧工程。其次,通過健康體檢數據庫的跟蹤積累,對於準確把握貧困地區各類疾病的人口結構特徵,有針對性開展健康扶貧起到積極作用。
報告顯示,平安健康守護行動為609個貧困村舉辦免費體檢,援建升級鄉村衛生所1210所,培訓村醫11175名。平安健康(檢測)中心旗下的移動檢測車離開後,配備智慧化檢測設備的村醫、村衛仍然能夠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體檢結果,科學分析居民健康狀況,幫助貧困地區加強健康教育和預防管理。
開啟新征程,科技賦能促鄉村振興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對脫貧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堅持和完善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機制,發揮中央單位和社會力量幫扶作用,繼續支持脫貧地區增強內生發展能力。
“總書記多次強調鄉村振興的深度、廣度、難度不亞於脫貧攻堅,要加強政策研究,完善制度體系,匯聚更強大的力量,推進城鄉共同富裕。”上海社科院項目組表示,這也是在“十四五”期間理論界共同關注的研究領域和始終堅持的工作方法。
報告顯示,脫貧攻堅任務完成以後,中低收入群體“因病返貧”的風險仍然存在,疾病監測和早期干預的客觀需求增長。報告建議,任何組織和機構在開展健康扶貧工作時,做好不同群體的分類分批服務。對已患重大疾病、慢性病和疑難疾病的貧困邊緣人群進行重點監測,明確疾病KPI指標,針對農村地區高發疾病,不斷積累、維護和開發數據,建立智慧化動態監測系統。
農村公共衛生治理能力的提升,離不開科技的賦能。報告建議,向農村居民提供準確、快速、便捷的健康體檢服務的同時,通過科技賦能進一步提高村衛的治療水準非常必要。充分利用東西部協作機制,動員各方力量,逐步提高村衛的數字化建設水準,通過建立互聯網醫院,開展線上問診或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為農村居民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異地就診服務。
預防是最好的治療,健康意識至關重要。報告建議,從健康中國戰略“治未病”的理念出發,“十四五”時期鞏固拓展健康扶貧成果,需要進一步加強健康教育,幫助居民建立良好的健康習慣與生活方式,習得基本醫療衛生知識與科學保健知識,實現醫療救治和健康預防並舉的全民健康覆蓋發展策略。項目組表示,預防為主的健康策略需要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要充分發揮企業和社會組織的作用,不斷提高全民健康覆蓋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百年初心,歷久彌堅。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平安集團懷揣著服務國家實體經濟和保障社會民生的初心,企業社會責任擔當的愛心,提供優質金融産品的安心,為客戶創造簡單便捷服務的舒心,以及金融加醫療健康的暖心,以“五心”的平安,打造有溫度的金融,善用金融科技和醫療生態的力量,幫助國人實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平安集團品牌宣傳部總經理陳遙表示,未來,平安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指示精神,在“三村工程”助力脫貧攻堅基礎上,發揮平安“金融+科技”優勢,繼續圍繞産業、健康和教育,積極投身於國家“數字鄉村”戰略建設,一如既往全面助力國家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