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冰火兩重天,東北兩座城市的“輕量化”轉型密碼
一個是熱情如火的“泳裝之都”,一個是冰雕玉砌的琉璃世界。曾經高度依賴重工業的東北兩座城市葫蘆島市和吉林市,正在褪去“粗”“重”外衣,開始變“輕”變“靚”。這一華麗轉身,不僅顛覆了人們對老工業城市的既有印象,也給城市轉型帶來思考和啟發。
4月7日,工人在葫蘆島斯達威集團泳裝生産車間內加工泳衣。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嗒嗒嗒,縫紉機的聲音不絕於耳,車間裏花花綠綠的織物在大媽們靈巧的手中變成精美的泳衣套裝……儘管去年泳裝産業受到一定影響,但隨著今年防疫形勢好轉,葫蘆島市泳裝産業重新熱鬧起來。
走進葫蘆島興城市新落成的斯達威泳裝超級産業園,75家泳裝及上下游配套企業加班加點生産,園區內裝運原料、成品的車輛進出不斷。“現在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園區內的全部企業滿負荷運轉,為銷售旺季備貨。”斯達威集團董事長張東元説。
興城市輝煌製衣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紹偉幾天去龍港區看了一處3000平方米的廠房,打算儘快開工擴産。“真沒想到,疫情過後市場恢復得這麼快,現在大家最愁的就是産能不足。”他説。
曾經創造生産新中國第一塊錦綸絲、第一組鋅錠等多個“全國第一”的葫蘆島市,是名副其實的重工業城市。近些年來隨著傳統産業急劇萎縮,這裡發揮沿海優勢,將産業“小苗”扶持做大,為結構調整探出一條新路。
4月7日,工人在葫蘆島斯達威集團泳裝展示間內整理泳衣樣品。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20世紀80年代,每到夏天,各地遊客來葫蘆島海濱度假,他們身上花花綠綠的泳衣,讓當地人既感新奇,也嗅到了商機。一些村民買回幾件,照貓畫虎學著做。
“那時做一件泳衣能賺1元錢,一個家庭婦女一天能做30件。男人在工廠上一個月班才60多元工資,誰不想幹這個?”1995年就接觸泳裝行業、靠著4台縫紉機起家的王紹偉回憶説,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葫蘆島的泳裝工廠星火燎原,遍佈城鄉。
一開始,很多人瞧不起這些小企業,認為相比石油化工、有色金屬等支柱産業,它們無足輕重。政府卻把泳裝當成“金元寶”,請來專家“把脈”,針對一缺銷售渠道,二少自有品牌,三短上下游産業鏈條的“病症”,有意識地開辦國際泳裝節、舉行“比基尼”大賽、培訓電商人才,幫助補足行業短板。
從葫蘆島市北上600多公里,曾以霧凇景觀聞名全國的吉林省吉林市,而今也多出一個吸引萬千遊客的新玩法——冰雪運動。
2月15日,遊客在吉林省吉林市萬科松花湖滑雪場滑雪。新華社記者 顏麟蘊 攝
3月下旬記者前往採訪時,萬科松花湖滑雪場的大青山山頂依然很冷。人們緊抓冬的尾巴,在雪道上微微融化的“砂糖雪”上玩耍、嬉戲,盼望著下一個冬天的到來。
吉林市是我國化學工業的搖籃,有著“化工城”美譽。近年來,借助迎接北京冬奧會的“冬風”,利用推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契機,吉林市將冰雪産業作為轉型升級的抓手,冰雪運動和冰雪旅遊快速發展,“化工城”多了一張“冰雪城”的新名片。
吉林市文廣旅遊局局長閆海春介紹,吉林市的氣溫、海拔、山體坡度、雪期跨度、積雪深度和風速等自然條件,為冰雪運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最近幾年,吉林市叫響“冬奧在北京,體驗在吉林”品牌,吸引社會資金建設高、中、初級雪場12家,開發雪道98條,雪道總面積和總長度分別達到361.8公頃和近百公里。市裏積極推廣冰雪運動,全市135塊公益冰場上,不乏花滑、速滑的民間高手;孩子們到了冬天也在室外嬉雪玩冰,抽冰猴、坐雪圈、打爬犁,參與冰球比賽等。
基礎設施完備,冰雪氛圍濃厚,吸引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2018-2019年雪季,吉林市接待冰雪遊客突破293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超過49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和21%。2019-2020年雪季,雖受新冠疫情影響,吉林市接待冰雪遊客仍達到1758萬人次,旅遊收入294億元,冰雪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吉林省吉林市豐滿區吉豐東路松花江畔的霧凇美景。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一個做活“冷資源”,一個抓住“熱商機”。30多年過去,葫蘆島市泳裝從家庭式手工作坊,如今已擁有1100多戶生産企業,從業人員超10萬人。近年來,葫蘆島市泳裝年産值一直穩定在150億元左右。
東北振興研究院教授李凱表示,葫蘆島市和吉林市的轉型路徑雖然“冰火兩重天”,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城市轉型發展要明確自身的特質和優勢所在,走特色化、差異化之路。“同時政府科學規劃、因勢利導,構建良好營商環境,東北老工業城市調整産業結構仍有機會。”
如今,這兩座城市正圍繞新産業提檔升級。吉林市規劃發展溫泉産業帶和松花江百里霧凇觀賞帶,形成冰雪産業的集群效應。葫蘆島市借助泳裝舞臺,籌劃帶動旅遊、會展、服務、文創等相關産業多元發展,為老工業城市注入更多時尚元素。
文字記者:王炳坤、孫仁斌、姚湜
視頻記者:趙泳、潘昱龍
海報製作:關溪涓、劉烜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