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春秋——三燕文化考古成果展在遼寧省博物館展出
2021-05-28 10:51:32來源:遼沈晚報編輯:王巍責編:李勝蘭

原標題:走近“三燕古都” 賞金步搖

遼寧:走近“三燕古都”賞金步搖_fororder_2ad0f1f3-b6f7-4317-a02b-e3f7df7f986c

前燕花樹狀金步搖。本組圖片由遼沈晚報記者 查金輝 攝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白居易《長恨歌》中的這句提到的金步搖,是慕容鮮卑特有的一種冠飾,這種金屬搖葉裝飾源於西亞,3至5世紀在遼西地區特別流行,成為三燕文化的顯著特徵。

  龍城春秋——三燕文化考古成果展正在遼寧省博物館展出,在這個展覽上就可以看到花樹狀金步搖、金步搖冠等文物,通過這些文物去了解慕容鮮卑和三燕文化。

  “三燕古都”

  本次展覽是國內首次舉辦的以“三燕文化”為主題的考古成果展。本次展出文物共計300余件套,包括金器、玻璃器、銅器、鐵器、陶器等,除花樹狀金步搖、金步搖冠、鴨形玻璃注、蟬紋金珰等器物外,還首次展出了遼寧省博物館藏朝陽袁臺子前燕壁畫墓、北燕馮素弗墓的壁畫摹本。同時,通過大量的文字與圖片,將慕容鮮卑的源流、三燕文化特點、考古研究成果等進行了詳盡的闡釋。

  三燕是指東晉十六國時期(西元317年—西元420年),鮮卑慕容氏在北方建立的前燕、後燕、北燕三個地方政權,先後近百年之久。

  前燕、後燕、北燕均以龍城為都城或陪都,因此龍城又被稱為“三燕古都”。遼寧正是三燕文化的主要分佈區。

  金步搖

  因此,説到三燕文化,就必須要説説慕容鮮卑。慕容鮮卑喜愛佩戴金器,比較有特點的就是金步搖了,它更是三燕文化的顯著特徵。

  在展覽中就可以了解到精美且各具特色的金步搖,有朝陽出土的花樹狀金步搖、北票出土的金步搖飾件等,從工藝和造型上,都非常吸引人眼球。

  金步搖是慕容鮮卑特有的一種冠飾,是以花樹狀樹枝幹上纏繞桃形金葉形成,這種金屬搖葉裝飾源於西亞,是通過草原絲綢之路隨北方遊牧民族南下傳入,3至5世紀在遼西地區特別流行,除用於冠上的金步搖外,在帶具、耳飾、馬具上也都用搖葉做裝飾。大小不一、質地不同的金屬搖葉,成為三燕文化的顯著特徵。

  並經遼東半島東傳,朝鮮半島三國時期的皇南大冢北墳、瑞鳳冢、金冠冢均出土了金質步搖,日本藤之木古墳出土綴有搖葉的鎏金銅冠。

  金步搖不同於中國古代婦女使用的一種名為“步搖”的發飾。步搖是古代女子的重要首飾之一,其制法是先以金銀絲編成樹枝狀,枝上綴滿珠寶花飾,並有五彩珠玉垂下,使用時固定於發髻。行走時隨著腳步的移動,那些垂挂的珠玉花飾會不停地搖顫,因而稱為“步搖”。

  甲騎具裝

  魏晉十六國時期政權割據、戰亂連續不斷,重裝騎兵開始出現,三燕的甲胄和馬具,形成一套完整的甲騎具裝,在諸多戰爭中發揮了作用。作為中原與朝鮮半島諸國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紐帶,這一時期三燕馬具和甲胄經高句麗傳入朝鮮半島及日本列島,對東亞地區的馬具和甲胄系統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甲騎具裝”即人甲與馬甲、馬具的合稱。人甲包括鎧甲、頸甲、鐵兜鍪等,馬甲、馬具包括馬胄、鎧、當盧、鑣、鞍、鐙、鑾鈴、帶扣等。 在本次展覽上就可以看到多個人甲與馬甲、馬具的文物。如北票市南八家鄉喇嘛洞墓地出土的鐵兜鍪;還有曾登上央視《國家寶藏》節目的銅鎏金木芯馬鐙,這對馬鐙是世界上現存時代最早的真正意義上的馬鐙實物之一。

  據介紹,朝陽市十二台營子和北票喇嘛洞出土的甲騎具裝實物,標誌著三燕時期重裝騎兵的出現;代表了鮮卑騎射文化發展的水準,在北方民族文化史和戰爭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種甲騎具裝通過高句麗很快東傳到朝鮮半島及日本列島。(遼沈晚報記者 朱柏玲

  相關新聞

  遼博2021年13個展覽等你來

  館藏兒童服飾展、中國清代木版年畫與日本浮世繪作品展、四川彭山江口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

  昨日,遼寧省博物館公佈了今年的展覽安排,一大批精彩的展覽將在今年展出,一定會讓觀眾大飽眼福。

  遼寧省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遼寧省博物館將為觀眾呈現13個展覽。

  其中,“龍城春秋——三燕文化考古成果展”已于近期開展。在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遼博將推出“錦繡春暉——館藏兒童服飾展”,希望觀眾通過欣賞館藏兒童服飾,在觀察其精緻的針腳的同時,了解傳統民間藝術風格,喚起人們對於過往時光的記憶,尋找曾經的童真與美好。

  8月將從境外引進“浮世繪裏的中國故事——中國清代木版年畫與日本浮世繪作品展”,可欣賞到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作品。

  12月將從四川省引進“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展覽通過江口遺址相關文物的展示,用圖片、視頻、沉浸式投影等多樣化、高科技的展陳方式,全面展示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的考古成果,再現明代中晚期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方面的社會面貌。(遼沈晚報記者 朱柏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