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丹東老品牌重生記
2021-07-09 10:43:27來源:經濟日報編輯:黃非責編:李勝蘭

  孔雀表、黃海汽車、康齒靈牙膏……在遼寧丹東,不少老字號、老品牌曾紅極一時,不過必須承認的是,這些成就大多停留在記憶中,有些品牌如今“半死不活”甚至銷聲匿跡。丹東老字號、老品牌為何“沉寂”了,又將如何“重生”?

  孔雀表、黃海汽車、康齒靈……遼寧省丹東市的老字號、老品牌曾經輝煌過,但也一度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如今,憑藉技術創新、産業鏈升級、體制機制改革,老字號企業正在破繭重生。

  跌宕起伏多沉寂

  “孔雀好,孔雀好,孔雀飛來不落腳”。上世紀80年代,孔雀表在大江南北可謂家喻戶曉,曾經“一表難求”。

  遼寧孔雀表業有限公司前身是遼寧手錶廠,始建於1957年。1973年生産了“紅旗”牌統一機芯手錶,此款手錶後來更名為“孔雀”牌。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是丹東手錶産業發展的鼎盛時期,享有“孔雀飛來不落腳”的美譽,與上海、天津並稱為國內三大手錶生産基地。1986年,遼寧手錶廠手錶産量達到385萬隻,位居全國第二位,當年利稅1.2億元,在冊職工1.2萬人。

  今年65歲的武志榮是遼寧孔雀表業有限公司工具廠職工。1978年剛剛下鄉回城的他來到表廠工作。“當時廠裏工作環境乾淨,手錶生産技術高超,能在這裡工作讓人羨慕。可是後來,唉……”面對記者,武志榮連發感嘆。如其所言:樂也手錶,悲也手錶。

  進入上世紀90年代,電子錶發展勢頭迅猛,對全國機械手錶行業形成巨大衝擊。然而遼表的産品卻沒能跟上市場變化,丹東手錶工業不斷衰落,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為重振丹東手錶産業,2008年7月,遼寧天賜集團收購遼寧手錶廠,成立了遼寧孔雀表業有限公司。然而這條改制之路並不好走。

  不只是“老孔雀”,丹東還有不少老字號企業同樣幾經起落。

  今年3月18日,首批6台黃海新能源客車在丹東港裝船發往韓國,這是繼2020年黃海客車銷往韓國34台客車後的又一次成功交付。目前,在韓國首爾、釜山等地都有黃海客車的身影。

  曾經的黃海客車一直走在汽車市場的前端。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輕型車工廠總裝車間主任高明回憶,改革開放初期,從城市到鄉村,從崇山峻嶺到大漠戈壁,都曾遍佈“黃海”的足跡。幾十年來,黃海客車、黃海皮卡、黃海特種車輛等穿梭于旅遊景區、機場碼頭、工地廠區。

  然而,面對全球汽車製造變化新格局,曙光汽車在新能源、智慧互聯等潮流趨勢面前,卻失去了嗅覺,放慢了腳步。

  “曾經令曙光人引以為傲的技術積累、産品優勢以及品牌美譽,正在或即將被其他車企趕超,這是曙光必須正視的問題。”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春慶坦言,一方面受高鐵迅速發展影響,近年來整個客車行業都在下滑;另一方面,公司自身股權重組,發展客車的相關戰略幾經調整,企業發展相對緩慢。

  與孔雀表、黃海客車相似,知名老品牌康齒靈也經歷了輝煌與低谷。

  丹東康齒靈牙膏有限公司前身為丹東化學廠,始建於1952年,是集科研、生産、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該公司總經理王宏偉介紹,1967年康齒靈成功研製出第一支中草藥牙膏,1971年正式批量生産,産品品質在當時達到了國內先進水準。

  但上世紀90年代,外資日化品牌強勢進駐中國市場,由於産量大、價格低、注重推廣行銷等,外資企業快速搶佔了牙膏市場份額。一時間國産品牌難於招架,不少牙膏廠家陷入經營困局。

  丹東康齒靈牙膏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寧直言,當時康齒靈和大多數國産品牌牙膏一樣,只專注于産品研發與生産,在行銷方面幾乎是空白的,原有的經營模式也無法適應市場變化。同時,由於體制不夠靈活,固有模式難以打破,企業經營頻頻陷入僵局,從2004年開始的10年時間裏康齒靈先後四次被轉讓。

  盤活資源再出發

  孔雀表、黃海客車、康齒靈的“沉寂”,一直是企業老員工們難以釋懷的心結。如何破繭重生,找回丹東老字號、老品牌的昔日輝煌?

  老品牌振興,離不開企業自我革新,找準目標定位是關鍵一步。

  近年來,孔雀表業專注于陀飛輪手錶製造工藝,從“芯”出發,再度“開屏”。遼寧孔雀表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威告訴記者,圍繞市場需求,孔雀表確立了“精密製造”的核心理念和“柔性、定制、品牌化”發展戰略。“我們的目標就是讓中國的品牌手錶都跳動中國‘芯’。”

  有了目標就有了發力方向。“我們通過技術創新提升品牌價值,通過擴大市場規模提升品牌影響力;通過控股境內外相關企業,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團隊,拓展國內外市場;通過與知名外觀設計、外觀製造企業的戰略合作,創新産業鏈,創建了服務於全球成表市場的運作體系。”楊威對孔雀表業的未來充滿信心。

  “老孔雀”終於迎來了再度開屏。2012年,孔雀表業的機芯産量首次突破10萬隻,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過億元,結束了企業長達20年的虧損。2015年至2020年,企業銷售收入以每年不低於20%的增速不斷攀升。2020年孔雀表業實現銷售收入3億元,稅後凈利潤5000萬元。

  老品牌的振興,須以提升産品競爭力為前提。

  王宏偉告訴記者,在經營過程中,康齒靈將産品精準定位在“牙齦專效護理産品”,堅持功效型牙膏産品開發理念,並不斷加大對産品技術研發的資金投入,持續提升産品核心競爭力。

  “在創新發展過程中,我們集合了各方面優勢資源,與相關科研院所及國內外技術前沿科技公司共同開發合作,産品向高品質、專業化領域發展。”王宏偉説。此外,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企業也要順應市場需求,打破以往的單一模式,實現多元化經營。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為了讓康齒靈這一老品牌得以煥發新生機,經營者為其量身定制了品牌發展規劃,通過精準對接優質的銷售渠道、平台資源,形成日益完善的研發、生産、銷售經營鏈條,提升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

  談到如何再次擦亮曙光汽車的品牌,張春慶説,“我們必須清楚地意識到,對於曙光股份如此量級的汽車製造企業,開展一場變革絕非一個簡單的‘外科手術’就可以‘藥到病除’”。張春慶告訴記者,一方面,要不斷滿足市場需求,把産品做好,“2020年,我們將運營總部遷至北京,成立了北京研發中心,招募了數十名業內頂尖人才,組成北京研發團隊,打造更優質的産品,提升黃海汽車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刀刃向內自我革新,在組織架構和行銷模式上尋求變革。曙光將皮卡、客車等業務的研發、採購、銷售整合到一起,握指成拳,聚合發力。

  “此外,作為擦亮曙光品牌行動的核心舉措之一,我們還在行銷和宣發方式上不斷創新,曙光品牌在‘兩微一抖’和眾多媒體平臺高頻曝光,品牌影響力正在大幅提升。”張春慶説。

  擦亮品牌向未來

  讓丹東老字號、老品牌發新芽,盤活資源僅是第一步。不少企業依然面臨著東北企業振興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如很多企業面臨産業鏈條缺失,創新能力不足,對外開放水準不高,以及“孔雀東南飛”後如何吸引人才並留住人才等問題。

  記者調研發現,丹東老字號企業主要集中在汽車及零部件産業、儀器儀錶産業、專通用裝備産業、紡織服裝産業4條主産業鏈上,但在這些傳統優勢産業領域,仍存在産業鏈條缺失的短板。

  以汽車及零部件産業鏈為例,丹東在汽車核心零部件及關鍵系統研製生産方面仍存空白。發動機、變速箱、系統總成等核心部件及系統生産能力缺失,亟須補齊産業鏈短板;增壓器産業缺乏設計能力,基本處於來圖、來樣加工和測繪倣造階段,燃料電池汽車研製仍處於規劃階段。

  而在儀器儀錶産業鏈領域,雖然丹東已擁有核儀錶、煤氣表及卡表、高檔手錶機芯等一批高水準産品,但也同樣面臨産業鏈條缺失情況。比如,大型成套裝備研製生産能力不足,對完善産業鏈的帶動作用不強,多為細分領域的小型裝備,難以形成鏈式發展;高頻高壓發生器、感測器等核心零部件無法自主生産,仍然需要對外採購等。

  丹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朱江認為,加快推動老字號改造升級,振興傳統優勢産業,必須要補齊産業鏈缺失的短板。首先要建立健全組織架構,保障責任落實到位。通過建立“專班班長+産業鏈鏈長+分産業鏈鏈長”的工作推進架構,推動“老字號”4條主産業鏈和15條分産業鏈快速發展。其次,要加大對企業的服務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整合全市優質資源和要素,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制定詳細的扶持計劃,多角度支持企業高品質發展,推動傳統優勢産業提質升級。此外,還要加強老字號改造升級項目載體建設,推動全市開發區的高品質發展,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和軟硬體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主導産業發展。例如,圍繞建設國家級測控儀器産業基地,大力推動儀器儀錶産業發展;圍繞國家汽車整車出口基地和增壓器産業基地,進一步完善汽車及零部件領域的上下游産業鏈等。

  科技創新在丹東振興發展全局中的核心戰略地位愈發突出。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建議,要集合資源建設創新設施,高起點打造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深化産學研合作,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瞄準産業鏈、供應鏈關鍵共性技術難題部署創新鏈,不斷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

  人才儲備不足的現實也阻礙著丹東傳統優勢産業升級的腳步。以儀器儀錶産業為例,作為多種基礎學科高度綜合的産物,儀器儀錶對技術的要求很高。缺乏優秀科技人才隊伍,將制約儀器儀錶産業的高品質發展。

  擦亮老品牌、改造升級老字號,用好人才這一“第一資源”是關鍵。在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副教授張永冀看來,梧桐花開鳳自來,要通過股權激勵、住房生活補貼等提高福利待遇,改良“土壤”環境,為人才發展搭建平臺。通過集聚“人才力量”,推動丹東老字號、老品牌振興發展實現新突破。

  “此外,開放度低、開放滯後也是制約丹東老字號、老品牌發展的突出因素之一,丹東既沿海又沿邊,是擁有邊境口岸、機場、高鐵、河港、海港、高速公路的城市,要用好這些區位優勢,全力打造東北對外開放新前沿。”張永冀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