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鋪就“好路子” 鼓起“錢袋子”
2021-07-30 10:20:03來源:遼寧日報編輯:王巍責編:李勝蘭

  原標題:鋪就“好路子” 鼓起“錢袋子” ——鞍山提升農村産業質效和競爭力推動鄉村振興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鞍山

繁榮的西柳中國商貿城 (資料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鞍山2

鞍山南果梨暢銷全國 (資料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鞍山3

臺安縣八角臺街道雅化村千畝花田鋪就富裕路 李東奎 攝

  核心提示

  鞍山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省委工作要求,緊緊圍繞“抓發展、促振興”,從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産業、推進農産品加工業發展、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和品牌建設等重點環節發力,不斷加快農村産業發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高農民收入,為鄉村振興持續賦能。

  上半年,鞍山市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新增設施農業0.39萬畝,全市縣域地區生産總值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0.2%,增幅列全省第一位。落實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成效顯著,全國農村商業建設工作現場會在海城召開。

  因地制宜 培育特色優勢産業

  盛夏時節,行進于鞍山市臺安縣八角臺街道雅化村,只見道路兩側的花田內,處處是緊張忙碌的身影,花農們個個幹勁十足。

  “目前,全村花卉種植專業戶已達300多戶,花卉産業每年産值5000萬元左右,平均每畝收益上萬元。”雅化村黨支部書記何旭告訴記者,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引導下,以福祿考為主栽品種,雅化村已成為全國聞名的宿根花卉種植專業村,還被譽為“中國福祿考之鄉”的美譽。

  特色是現代農業産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它不僅孕育彰顯著地方特色,更是實現鄉村産業振興的關鍵支撐。為此,鞍山市按照“區域化佈局、品牌化經營、産業化發展”的思路,堅持規劃引領、發揮優勢,全力做大做強特色産業,夯實農業發展基礎。

  鞍山以劃定的東部山區生態農業區、中西部平原沿河高效農業區、城市近郊都市農業區三大重點優勢區域為載體,全力推動特色農業産業發展。

  其中,東部山區生態農業區包括岫岩滿族自治縣、海城市和千山區的東部山區。鞍山市力爭發揮山區資源優勢、生態優勢,突出發展水果、食用菌、中藥材、山野菜等特色産業,形成特色型、生態型農業發展區。同時,著力做好以南果梨為代表的鄉土産業,積極建設“遼寧省鞍山市鞍山南果梨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

  中西部平原沿河高效農業區包括海城市中西部和臺安縣沿河地區。重點發展設施蔬菜、溫室瓜果、花卉産業,力爭形成設施型、精品型高效農業發展區。同時,圍繞蔬菜種苗産業,打造省內最大的海城工廠化蔬菜育苗中心。

  城市近郊都市農業區包括千山區和縣城附近區域。鞍山力爭發揮城市近郊優勢,重點發展寵物、觀賞魚、設施蔬菜、精品花卉、溫室瓜果等産業,形成科技型、觀光型都市農業發展區。同時,建設鞍山花卉生産基地,以鞍山城區、臺安縣城郊、海城開發區、東四方檯、毛祁為重點,建立鮮切花宿根花卉和精品盆花基地,重點建設君子蘭標準化生産基地。此外,實施鞍山觀賞魚養殖基地建設,加強鞍山觀賞魚品牌建設。

  在此基礎上,鞍山市還出臺了鞍山南果梨産業鏈發展規劃、鞍山市食用菌産業鏈發展規劃等,明確特色産業發展的重點及推進措施。其中,發展食用菌産業將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調整優化品種結構、推進規模化生産基地建設等重點上持續發力。

  延鏈強鏈 深耕農産品加工業

  塔吊林立,工程車輛往來穿梭,作業人員揮汗如雨……當下,走進鞍山市九股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年産4萬噸食品深加工項目工地,只見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施工現場熱火朝天。

  作為鞍山市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的代表項目之一,該項目包含年加工4萬噸出口熟食和年加工3萬噸調理品子項目,主要建設車間、冷庫、消防水池、污水站、宿舍樓、庫房及其他附屬用房等。項目建成後,預計年産值6億元,新增就業600人。

  鞍山市把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作為推進鄉村産業振興的重要環節,以園區為依託,以項目為載體,不斷提升地域特色農産品加工能力,進一步延長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寬增收鏈,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鞍山市緊緊圍繞糧食生産、飼料加工、畜禽養殖、屠宰等,全力打造農副産品深加工全産業鏈。其中,上游積極推進種植業規模化發展、畜禽的養殖升級,補全獸藥、飼料、選種、育種以及其他方面農産品加工業原材料産業鏈的構建要素,推動建設臺安牧原百萬頭生豬基地。下游依託臺安白羽肉雞産業集群等農産品加工重點項目,推進品牌建設和市場行銷建設,加強物流尤其是冷鏈物流的建設等。

  在推進農産品加工集聚區建設方面,鞍山市按照省級農産品加工示範集聚區建設標準,提升園區項目承載能力,完善功能,突出特色,使園區成為企業孵化、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人才交流的平臺。其中,圍繞臺安縣農産品加工集聚區積極推進農副食品深加工産業發展,著力發展畜禽深加工、食品加工産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向集群化、園區化、特色化、高端化、品牌化邁進,力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7%以上,努力打造百億級集聚區。

  在加快農産品加工項目建設方面,鞍山市圍繞産業定位,突出特色,持續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吸引農産品加工企業集聚,推進産業向中高端邁進。其中,在發展海城市果蔬和糧食飼料等農産品加工方面,重點推進南果梨酒、果汁果脯等項目;在發展臺安縣肉類製品、糧油果蔬等加工方面,重點推進肉雞屠宰加工、熟食製品加工及骨粉加工等項目;在發展岫岩縣食用菌、果蔬、中藥材等加工方面,重點推進軟棗獼猴桃、香菇種植及加工項目。

  在積極發展壯大龍頭企業方面,鞍山市圍繞南果梨、食用菌等農業特色産業鏈,積極推薦一批省級龍頭企業,認定一批市級龍頭企業,並鼓勵龍頭企業與國家科研院所、高校聯合成立産學研合作基地,開展農産品加工關鍵和共性技術研發等。同時,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加強與歐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農業投資、科技、加工機械裝備等領域合作,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産品加工企業。

  鞍山市還著力支持農産品加工企業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模式,企業採取自建、共建、訂單收購等方式,建立穩定的原料基地,實現産業前延後伸。同時,鼓勵農事生産企業等主體發展農産品加工流通,産業向後延伸,實現接二連三全産業鏈經營。此外,健全一二三産融合機制,建立“生産+加工+農戶”的要素聚合機制,完善“企業+基地+農戶”的利益連接機制,帶動農戶深度參與一二三産融合,並支持龍頭企業牽頭創建農業産業化聯合體,加大對農業産業化聯合體的支持力度。

  釋放活力 健全縣域商業體系

  “這裡整合了多家快遞公司的分揀和派送業務,不僅為每家公司每年節約開支2萬餘元,而且還能為村裏的電商提供更便捷、更優惠的外運服務,特別是可為村民提供快遞代收、寄存、派送等服務,極大地促進了農村地區消費的升級。”7月23日,談起去年村裏投入運營的中小村電商服務站時,海城市中小鎮中小村黨委書記姜永波對服務站在推動農村經濟高品質發展中所起的作用連連稱讚。

  姜永波的感受,正是鞍山市不斷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産生成效的真實反映。鞍山市緊緊圍繞“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工作思路,立足鄉村,貼近農民,以逐步健全商業網絡、壯大商業主體、改善消費環境、提升農産品流通效率為抓手,不斷加強農村商業流通體系建設,提高便民服務能力和商品流通品質,激發農村市場活力。

  鞍山市以集聚圈帶動周邊商貿業態共同發力,全面推動形成生産加工性組織、銷售商、批發市場、零售商、第三方物流組織以及各種産業化組織,力爭將分散型企業匯集到一起,用集聚圈醞釀更大集聚效應,為全市農村商業發展築底。其中,海城市已形成了以西柳市場集群為龍頭,以南臺箱包、海城建材等為兩翼的梯次商圈,通過集聚各種業態、商品、服務,形成不同規模的商圈,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服務。

  在推動縣域商業中心區建設方面,鞍山市整合多方資源並開展升級改造工作,全市縣域已建成25個初具規模的大型商務網點,通過這些網點將城市發展模式注入縣域商貿流通中。其中,海城市引導商業向重點路段集聚,形成了以商場、連鎖生鮮超市、酒店等商貿流通業態為骨架的商業中心和由6條特色商業街組成的商業中心區。臺安縣整體籌劃,通盤考慮,形成了以臺安縣公園為主的夜經濟産業鏈、以金山迪雅溪谷小區為主的特色餐飲一條街、以服裝鞋帽為主的輕工一條街和臺安縣文化夜市一條街。

  在推動新興農村商業模式發展方面,鞍山市積極探索將連鎖零售企業向農村下沉,以投資入股、合作經營等方式打破傳統的農村“夫妻店”等經營模式,整合資源,轉變陳舊經營業態,升級為具有現代化經營能力的公司型經營模式。其中,推行的“遼葉e家”連鎖加盟店,通過大力實施連鎖品牌進鄉村、先進技術進鄉村、品質商品進鄉村、現代物流進鄉村、安全誠信進鄉村、配套服務進鄉村等“六進鄉村”舉措,不斷提升農村普通食雜店經營水準,打造全省零售連鎖品牌。

  鞍山市還以全面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推動“一中心 三基地”建設等為重點,加快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其中,海城西柳服裝産業集群直播基地以西柳電商産業園網貨城為核心,通過相關部門指導發展,目前,西柳電子商務産業園已被打造成集公共服務中心、品牌孵化中心、電商培訓中心等六大功能體系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園區。

  提質增效 強化科技支撐和品牌創建

  “以前種的普通番茄每公斤1元還不好賣,如今在‘桂特派’的指導幫助下改種富硒柿子,每公斤價格高達36元不説,貨都不夠賣。”談起收入發生的巨大變化時,岫岩滿族自治縣紅旗營子鄉礦山村蔬菜種植戶佟守東滿口都是對鞍山市科技特派員桂永帥的感激,正是在桂永帥的技術支持指導下,讓他深刻感受到了科技興農的力量。

  事實的確如此。為助力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鞍山市圍繞農業産業佈局積極開展科技攻關,加強創新基地平臺建設,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同時,以糧食主産區為重點,推動實施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此外,還積極加強糧庫智慧化升級改造,支持企業推廣應用先進技術裝備,加快技術改造升級。

  此外,鞍山市還從培育本地品牌、促進綠色生産、擴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等方面發力,積極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

  鞍山市積極培育本地品牌,在全市涉農縣(市)區內開展“鞍山市特色農業品牌”評選,評定出“鞍山特色農業品牌”49個,積極推進品牌強農,助力鄉村振興。同時,建立政府、協會和企業三方聯動機制,推進綠色、有機認證,擴大“二品一標”覆蓋率。此外,強化生産規範化、産品安全化、行銷品牌化、管理信息化、服務專業化“五化”模式,帶動區域農産品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目前,全市已有綠泰佳葡萄等37個産品通過有機、綠色食品認證,鞍山南果梨等13個産品被列為地理標誌保護産品。

  鞍山市還積極打造區域公共品牌,擴大農産品區域影響力。全市以鞍山南果梨等特色産業為抓手,引導民營企業加強聯合與協作,共同打造農産品“地域名片”,並積極與企業家協會、京東科技、中聯加互聯網科技發展研究院、瀋陽農博網等對接,共同研究探討南果梨等特色農産品品牌化發展。同時,積極宣傳推介,擴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其中,精心安排了10家企業、20余種特色農産品在2021瀋陽現代化都市圈農産品産銷對接助力鄉村振興大會集中展示推介,成功舉辦中國鞍山第九屆君子蘭精品展等。

  産業發展齊發力,百花齊放春滿園,鞍山已奏響鄉村振興的新樂章。(遼寧日報記者 劉家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