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遼寧穩步推進 就醫救急更方便
2022-02-08 09:56:57來源:遼寧日報編輯:王巍責編:馮薇薇

健康遼寧穩步推進 就醫救急更方便_fororder_微信截圖_20220208083828

  春節過後,天氣依然寒冷,但瀋陽市沈北新區新城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卻溫暖如春,醫護人員的笑臉,更讓前來復查身體的董皓感到暖心。

  72歲的董皓患有高血壓30多年,需要長期服藥、定期檢查。“以前做心臟CT得去市裏的醫院,來回少説也得4個多小時。現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能做,遇到疑難情況,還可以請上級醫院專家遠程會診,真是太方便了!”對於目前的醫療條件,董皓讚不絕口。

  為讓老百姓在家門口的醫院看得上病、看得好病,2021年,遼寧省從實施衛生健康“強基行動”、提升急診急救能力專項行動等方面入手,著力提升全省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能力和品質,織就更嚴密的急救保護網,使廣大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大抓基層”緩解就醫難題

  醫療衛生事業關乎千家萬戶,是重大民生問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著廣大群眾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是深化醫改、建設健康遼寧的重要突破口。

  遼寧省堅持“大抓基層”的工作導向,結合實際,2021年,啟動衛生健康“強基行動”,行動之初便設定目標,建設40個高水準縣域緊密整合型醫共體,提升縣域綜合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強200所鄉鎮衛生院、4000所村衛生室;建設100所社區醫院,加快推進鄉鎮(街道)以及村級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

  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已有47個縣域緊密整合型醫共體達到國家要求水準,建強中心鄉鎮衛生院226所、村衛生室4483所,轉型建設社區醫院105所,均超額完成預定目標。

  亮眼的“成績單”,是全省上下持續深入開展衛生健康“強基行動”的結果。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確保行動落實落地,讓老百姓就近享受到方便、優質的診療服務,2021年年初,省衛生健康委將實施衛生健康“強基行動”作為年度重點工作推進,並制定“強基行動”工作方案,以及建設高水準縣域緊密整合型醫共體標準和建強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各市制定印發實施方案,細化分解任務指標,瀋陽市更是將此項工作納入對區縣政府的績效考核。

  持續發力,統籌整合優化資源配置,縣域緊密整合型醫共體運行更加規範。目前,全省縣域緊密整合型醫共體建設實現100%全覆蓋,每個縣至少有一個高水準的縣域緊密整合型醫共體。常見病、多發病在醫共體內得到有效防治,緩解了縣域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提升急救能力守住“生命線”

  急救網絡體系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生命線”。2021年,遼寧省在全省啟動提升急診急救能力專項行動,進一步優化完善急診急救體系。

  結合國家要求和標準,遼寧省制定出臺了提升醫療機構急診急救能力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重點圍繞提高急危重症搶救能力、提升服務意識水準、優化流程佈局等工作,全力提升急診急救診療水準。

  在此基礎上,遼寧省提出了近期、中期、長期規劃,分階段推進。近期主要是利用3個月時間,對短期能改的立行立改,包括急診急救人員資質、數量、服務態度以及服務設置等。中期主要是針對急診科佈局不合理的現狀,進行整個流程再造,科學佈局,同時加強急診前、中、後期的閉環管理,實現急診一體化建設。長期主要是聯合財政部門加大對專項工作的投入,開展急診相關重點專科建設。針對急診資源分佈不均衡情況,建立以地域、人口分佈為基礎的全省網格化急診急救體系,真正實現15至20分鐘的急救圈建設。

  目前,全省120急救電話開通率達到100%,120急救平均反應時間為12至15分鐘,全省院前急救車均單獨配備了擔架員,此項達到全國最高標準。配齊配強急診醫護人員,固定急診醫師佔在崗急診醫師75.9%;二級以上醫院在崗急診護士近6000人,固定急診護士佔在崗急診護士92.8%,解決了輪轉非固定護士急診能力不適應的難題。與此同時,遼寧省創新急診急救服務模式,強化院前院內急診急救緊密銜接,推進“五大中心”一站式建設。目前,全省有胸痛中心76家、卒中中心42家、創傷中心63家、危重孕産婦救治中心88家、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73家。

  數字化建設不斷加快。目前全省63家三甲醫院全部實現院內“一碼通行、一碼就醫”。494家二級以上醫院中,395家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推行全省影像雲活動,患者不需隨身攜帶膠片,直接通過數據實現全省共享。(遼寧日報記者 王敏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