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砝碼”的變與不變 ——瀋陽鼓風機集團改革觀察
2022-02-16 14:57:15來源:遼寧日報編輯:王巍責編:李勝蘭

  2022年1月5日,瀋陽,鐵西區,一場備受矚目的簽約正在進行。

  簽約雙方是瀋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先進製造産業投資基金,簽約內容是該基金以增資擴股方式投資沈鼓集團,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這也標誌著沈鼓混改邁出了具有決定性的一步。

  沈鼓,1952年成為我國第一家風機專業製造廠,在遼寧、在業界都是響噹噹的名字。近年來,在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千萬噸級煉油壓縮機、大型長輸管線電驅壓縮機等領域,沈鼓實現了核心設備國産化突破,因此被譽為“國家砝碼”,並曾創造數十項業內第一。

  然而,企業卻在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出現發展放緩、增長乏力的現象。這其中,有宏觀經濟和産業結構調整的原因,但究其根本,還是體制機制、思想觀念束縛了發展的腳步。改革,迫在眉睫。

  經過分析研判形勢、汲取先進經驗、梳理自身優勢,增資混改成為最優選擇,一場“改革大戲”在沈鼓拉開帷幕。

  增資後的沈鼓究竟會有怎樣的變與不變?如何讓股份的“物理疊加”激活産業發展的“化學裂變”?沈鼓集團正在通過改革“拉直”這一個個問號。

  “換血”激活力

  2月12日,記者見到沈鼓集團黨委副書記李寶純時,他正在為自己的“身份轉換”做準備。原本是“市管幹部”的他即將辭去“公職”,成為董事會選聘的“職業經理人”。

  不僅李寶純,集團內所有經營層幹部也全部如此。即便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也將由董事會選舉、聘任産生。未來沈鼓的所有重大決策將由即將組建的董事會來投票表決。

  “這種完全市場化的管理模式,是戰略投資方提出的。在整個東北國企改革中尚不多見,一開始大家都擔心可能會通不過。”沈鼓集團戰略投資部部長金娜回憶説。但讓她堅定信心的是,沈鼓被確定為國家第四批國企改革試點,這一方案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高度肯定。

  改革,最難動的是人,最難改的是觀念。沈鼓為此做了充分的準備。

  在“十三五”期間,沈鼓就已經開始了集團內部的“三項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崗定薪、因能差異、按績取酬”的薪酬體系,實現了“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能多能少”的幹部管理機制,激活了沈鼓人幹事創業的熱情。

  給平臺,有為有位。

  就在虎年春節前,沈鼓集團的所有中層幹部集體“起立”了,等待他們的是重新競聘。“這次競聘我們更加重視能力、指標。而對於資歷、學歷等方面的要求進行弱化,讓更多人符合競聘的條件。”李寶純表示。競聘後中層職位從190個縮減為150個左右,近1/4的人員被“換血”。“不服氣的好好幹,下一個聘期還有機會。”

  給待遇,多幹多得。

  “差異化薪酬改革”是前期改革的主要突破口,主要包括薪酬模式的差異化、崗位工資的差異化、績效工資基數的差異化、組織與個人績效工資差異化,打破了“鐵飯碗”“大鍋飯”理念,讓大夥從“為企業幹”轉變為“給自己幹”。

  同時,待遇向關鍵崗位、關鍵員工傾斜。“我們研究院、設計院技術部門的領導和專家比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的工資還要高。”沈鼓集團科技管理部部長伊洪麗説。

  改革不改“道”

  混改後的沈鼓往何處去?

  “改革不等於‘改道’,多年沉澱的技術優勢、創新能力是沈鼓的靈魂,我們將繼續在主營業務這條跑道上深耕,去除束縛、鍛造長板、拓展市場。”金娜話語堅定。

  為此,沈鼓持續推進“5+2”轉型發展戰略,即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國際化、新市場、服務型製造、工程成套5個核心業務,發展智慧製造和金融服務兩個重要支撐業務。而技術創新則是發展的核心動力。

  採訪當天,伊洪麗還在參加科技項目驗收會。“每年3月,集團都會召開科技創新大會,我們要在這周把項目驗收評選好,為表彰做準備。”伊洪麗表示,科技創新大會是沈鼓最受關注的大會,在會上對科技工作者的表彰金額年均不低於1000萬元。

  在沈鼓,只要是好項目,研發投入將不設上限。“壓縮機、往復機等大型設備是國之重器,而且具有研發時間長、投入大的特點。因此研發必須提前佈局,十年磨一劍。同時,這又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我們必須具有快速攻堅克難的能力。”伊洪麗認為兩者並不矛盾,而需雙管齊下。

  為搶佔市場機遇,沈鼓梳理出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題榜單,在集團內部發佈七大技術攻關方向,技術人員可自行組隊“揭榜”承接研發任務。同時,沈鼓集團面向國內外招賢納士,引智創新,助力企業進行節能技術與高端裝備研發。

  2021年,沈鼓共完成新産品開發330種/482台,完成科研項目147項。其中,新一代“6+1”空分壓縮機樣機整體性能達國際一流水準、國産首臺120萬噸/年和140萬噸/年乙烯“三機”相繼出廠,國內首套17MPa儲氣庫用離心壓縮機在用戶現場順利投運……

  就在沈鼓與戰略投資方簽約前,國務院國資委官方網站刊登了沈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戴繼雙的專訪文章——《以數字化轉型引領沈鼓集團高品質發展》。顯然,數字化建設已成為沈鼓轉型的必經之路。

  對內,用“智慧大腦”,提質增效。在轉子車間,管理科科長陳立強每天都會在螢幕上檢查300多台機器的運行情況。以前這項工作要一個班幹一週,現在幾秒鐘系統就會自動得出結論並給出處理意見。自2019年實施數字化車間項目以來,沈鼓實現了生産過程數字化管理,設備全生命週期管理和維修維護作業管理,極大提升了生産效率。

  對外,用數字手段,延伸服務鏈條。在沈鼓機組遠程檢測及故障診斷中心,沈鼓在全國正在服役的3000多台機器運轉情況一目了然。沈鼓雲將24小時對設備提供監控、分析、判斷。“我們已實現了從出售産品向出售‘産品+服務’轉型,通過數字服務延伸産業鏈條,拓展合作領域。目前已與雅達等客戶簽訂了維保、備件等合同。”沈鼓集團測控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佟立臣表示。“十三五”時期,服務型製造佔沈鼓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23%,成為集團的新利潤增長點和發展支撐點。

  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自我革命的沈鼓交出階段性成績單:2021年,集團完成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8.9%,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1%,利潤總額同比增長近1倍,産品訂貨同比增長9.5%;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47.4%,全員勞動生産率同比增長14.2%。

  沈鼓,深化改革步伐堅定,新的動能正在積聚。(遼寧日報記者 孫大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