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識別保物流 靶向發力通堵點——遼寧加快重點企業復工復産觀察
2022-04-10 16:55:55來源:新華網編輯:黃非責編:趙春曉

  春暖花開正值項目開工、生産加速之際。今春受疫情影響,遼寧一批企業停産減産、一些地方居家辦公,經濟按下“慢進鍵”。近期,遼寧省成立經濟運行保障專班,超前謀劃、科學安排、有序推動重點骨幹企業復工復産,降低疫情造成的損失,為穩定全省經濟發展做好支撐。

  保供保暢 瞄準企業物流堵點

  “剛開始眼看著物料運不進來,真是著急。”遼寧港隆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姜輝説,多虧政府協調,幫企業辦理通行證件,指導企業對貨車進行閉環管理,點對點運送物料。現在公司最為緊缺的原料碳酸二甲酯,每天可以發運100噸左右,企業生産逐步進入正常狀態。

  遼寧港隆化工恢復原料供應,是遼寧著力保供保暢的一個縮影。本輪本土疫情發生以來,遼寧省成立由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等11個部門組成的經濟運行保障專班,重在研究解決原材料供應和産成品外運、人員返崗和重點物資生産等問題,全力幫助重點企業復工復産。

精準識別保物流 靶向發力通堵點——遼寧加快重點企業復工復産觀察

一輛即將進入鞍山市的廂式貨車在接受防疫人員檢查。(受訪者供圖)

  各地紛紛行動起來。鞍山市組織專班保障鞍鋼原料運輸通暢,並對全市億元以上重點企業形成三級包保幫扶體系,查找企業問題,尋求解決方案。大連市“一企一策”指導企業制定復工預案,落實閉環管理,推動固特異輪胎、大眾發動機等企業陸續復工。營口市主動解決運輸問題,僅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截至4月7日已經為50戶企業辦理運輸車輛通行證174個,幫助100余戶企業辦理外來車輛通行證459個……

  這一系列“組合拳”,讓物流開始動起來,企業逐漸運轉起來。遼寧省工信廳數據顯示,3月31日以來全省受疫情影響停産的企業,截至4月7日已累計復工873家,復工率超過四成,至此全省因疫情影響停産企業降至1302家。

  精準識別 推動産業鏈協同復工

  生産晶片製造裝備的瀋陽芯源微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自3月瀋陽疫情發生以來,採取必要生産及研發人員駐廠閉環管控措施保障生産,其多家配套企業分佈在瀋陽各區以及鞍山、營口等地,封閉初期因防疫管控無法及時供貨,導致公司正常生産受到影響。

  “我們提出申請後,省市區的工信、營商等部門連夜支持協調,現在我們的原材料可由專車‘點對點’送來,打通了生産瓶頸。”瀋陽芯源微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顧永田説。

精準識別保物流 靶向發力通堵點——遼寧加快重點企業復工復産觀察_fororder_1

瀋陽芯源微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一名技術人員正在操作設備。(受訪者供圖)

  既要保骨幹,也要保鏈條。遼寧省經濟運行保障專班精準識別,指導重點企業特別是頭部企業與上下游企業協同復工,維護産業鏈協同運轉。以瀋陽芯源微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瀋陽全市積體電路裝備企業目前已實現全面復工,預計一季度這一産業的産值增長將在50%以上。

  本輪疫情發生後,與鞍山寶得鋼鐵有限公司長期合作的鐵精粉、石灰石公司因物流受阻而不得不停工,影響了鞍山寶得鋼鐵有限公司的生産。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維達説,政府部門疏通物流通道,幫助上游選礦、石灰石企業順利復産,在此支持下,公司鋼産量已經從本輪疫情之初每天4000噸,增長到每天6000噸。

  政策“快進” 助力企業紓困減負

  4月1日是新一輪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落地第一天。早晨7點多,瀋陽泰美熱力有限公司財務經理董艷紅就收到退稅到賬短信。“瀋陽輝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在疫情之下不耽誤工作,將9萬多元第一時間退回,這樣的高效令人振奮!”董艷紅説。

精準識別保物流 靶向發力通堵點——遼寧加快重點企業復工復産觀察_fororder_2

在廠封閉生産的遼陽石化公司工人正在車間裏工作。(受訪者供圖)

  針對本輪疫情給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帶來的衝擊,遼寧省儘早撥付財政資金,加快落地惠企政策,全力為企業紓困減負。

  早在3月下旬,遼寧省財政就調度資金19億元,提前撥付4月份財力及專項資金80.3億元,累計下沉財力超450億元,努力保障疫情防控,支持經濟社會發展,保障縣區財政平穩運行。

  遼寧省科技廳聯合省營商局、省稅務局等部門,進一步優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流程,提高認定工作效率。一季度,全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284家,同比增長26%。

  4月1日,瀋陽市針對中小型市場主體出臺紓困解難12條硬核措施,包括對承租市屬國有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權屬物業的市場主體減免6個月租金或免費延長6個月租期;為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小微企業發放穩崗補貼返還資金;部分用人單位可緩繳醫療保險費,緩繳或降低住房公積金比例等,全力幫助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記者王炳坤、鄒明仲、李宇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