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第55號)
2022-04-24 18:50:0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黃非責編:馮薇薇

瀋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第55號)

  為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工作成果,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根據當前瀋陽市疫情防控形勢,繼續從嚴從緊從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一、繼續落實相關區域管控措施

  《瀋陽市疫情防控封控區明細表》《瀋陽市疫情防控管控區明細表》(詳見附件)所列區域的封控區、管控區繼續嚴格執行疫情防控相關措施。蘇家屯區管控措施由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根據疫情形勢另行公告。

  二、嚴格執行常態化核酸檢測措施

  各地區因地制宜、合理佈局“固定採樣點”“便民採樣點”和“流動採樣點”,完善常態化核酸檢測工作機制,落實“應檢必檢、願檢盡檢”。

  (一)落地即檢:從機場、火車站、客運站、高速公路、國省道等進入的來(返)沈人員,在抵沈6個小時內要進行1次核酸檢測。

  (二)24小時檢測:醫療衛生機構醫護及員工、非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及陪護,機場、火車站、客運站工作人員,集中隔離場所、健康驛站、方艙醫院、封控區、公路檢測服務站、貨車司機服務驛站、貨車入沈緩衝區等工作人員,口岸、邊檢、海關、監所、進口冷鏈等工作人員,郵政、快遞、外賣、餐飲等從業人員,流調溯源工作人員,在沈高校後勤保障服務人員;域外來(返)沈人員進入瀋陽市後,前3天每24小時進行1次核酸檢測,未出現異常的,按照域內市民現行管控措施執行。

  (三)48小時檢測:增加“盛事通”App對市民48小時核酸檢測情況實行綠、灰、紅“三色”管理,具體規則按照《關於“盛世通”電子碼通行證賦色應用規則的通告》執行。

  三、繼續加強社會面疫情防控

  (一)繼續加強城市社區小區、城中村、散體樓圍合管理,嚴格落實亮碼、測溫、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進出須憑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盛事通”App電子碼通行證核酸檢測灰碼。繼續加強村屯入口管理,對外來人員嚴格落實亮碼、測溫、佩戴口罩、登記信息等措施,進出須憑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盛事通”App電子碼通行證核酸檢測灰碼。

  (二)餐飲機構堂食、影劇院、文化體育場館按照50%限流有序開放,商超、批發市場、旅遊景點按照75%限流有序開放,公交車、地鐵、有軌電車按照75%限流。福利養老機構有序開放。市民進入所有開放的公共場所、經營場所、公共交通工具等要嚴格落實測溫、掃碼、佩戴口罩、保持1米間距並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等疫情防控措施。各類場所及行業的管理經營者要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發現違反防疫規定的,立即關停整改。

  (三)中小學校做好有序開展線下教學的充分準備,具體方案另行公佈。幼兒園、學生兒童託管機構、線下教育培訓機構等繼續暫停服務。

  (四)繼續加強聚集性活動管控。暫不舉辦大型的活動、論壇、展會、宴會等群體性活動,減少人員聚集。洗浴、桑拿、美容、按摩、足療、水療、棋牌室、麻將館、網吧、酒吧、迪吧、KTV、劇本殺、密室逃脫等密閉場所繼續暫停開放。

  (五)繼續加強個人健康管理。市民要自覺遵守防疫部署,有序配合開展核酸檢測;堅持勤洗手、多通風、常清潔、用公筷等衛生習慣;市民少出門、不串門、不扎堆、不聚集,非必要不跨區流動;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咽痛、嗅覺減退等不適症狀,立即到就近的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就醫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六)“五一”期間,提倡市民群眾非必要不離沈,特別是不前往14日內有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縣級地區和陸路邊境口岸所在縣級地區。14日內有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所在縣級地區旅居史人員嚴格限制來(返)沈,14日內有陸路邊境口岸所在縣級地區旅居史人員非必要不來(返)沈。域外來(返)沈人員應至少提前24小時,掃描“來(返)沈人員自主報備”二維碼,向目的地社區(村)進行報備。確因特殊原因未提前報備的,須在抵沈12小時內向所在社區(村)、單位、酒店等報備。因瞞報、謊報、遲報等引發疫情風險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嚴控節日期間遊園會、文藝演出、展銷促銷、體育賽事等大型活動。

  四、確保企業安全有序生産

  繼續壓實疫情防控四方責任,壓實企業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各類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員工採取錯時就餐,避免聚集,公共區域定期消毒,所有員工每48小時進行1次核酸檢測。

  本通告自4月25日起施行,後續將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動態調整。感謝廣大市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瀋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

  2022年4月24日

瀋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第55號)

瀋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第55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