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高校孔子學院“花開”海外⑥ | 遼寧師範大學孔子學院:民心相通語言先行 中國文化香飄意大利
2022-05-06 15:44:0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巍責編:馮薇薇

遼寧高校孔子學院“花開”海外⑥ | 遼寧師範大學孔子學院:民心相通語言先行 中國文化香飄意大利_fororder_孔子1

2009年11月30日米蘭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掛牌成立 供圖 意大利米蘭國立大學孔子學院

  國際在線遼寧頻道消息(楊薇):推廣“漢語+”人才建設,開發十幾種漢語教材,邀請莫言、余華、劉震雲、馮唐等中國當代作家參加主題文化活動……在意大利米蘭,參加遼寧師範大學與米蘭國立大學合辦的孔子學院的課程,成為一種新的時尚。

  日前,國際在線遼寧頻道通過網絡專訪了意大利米蘭國立大學孔子學院(以下簡稱“米大孔院”)中方院長金志剛。金志剛講述了米大孔院從走出去到請進來的發展歷程。

  12年間為意大利培養27000多名漢語人才

遼寧高校孔子學院“花開”海外⑥ | 遼寧師範大學孔子學院:民心相通語言先行 中國文化香飄意大利_fororder_孔子2

米蘭市民表演太極拳 供圖 意大利米蘭國立大學孔子學院

  作為米大孔院的元老,從建院起,金志剛就一直在。因此,米大孔院的一切,他都如數家珍。

  作為意大利的經濟時尚之都,米蘭的地位毋庸置疑,而米蘭所處的倫巴第大區服務業高度發達,因此對於漢語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當遼寧師範大學打算在意大利成立孔子學院的時候,倫巴第大區教育廳第一時間響應合作。2009年11月30日,米蘭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掛牌成立,2010年正式運營。

  “當時,中方只有我一個人。作為中方公派到意大利的中文教師,2007年我就在米蘭國立大學教中文,因此合辦孔子學院後,我就成為了中方院長。”金志剛表示,從最開始幾十名學生到現在年均3000多人學習漢語,12年間,米大孔院已經為意大利培養了27000多名漢語人才。

  推出“漢語+”人才計劃 培養商務漢語精英

遼寧高校孔子學院“花開”海外⑥ | 遼寧師範大學孔子學院:民心相通語言先行 中國文化香飄意大利_fororder_孔子3

2019年7月第四屆孔子學院夏令營 供圖 意大利米蘭國立大學孔子學院

  隨著漢語需求的轉變和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學院的辦學方式也在進行及時的調整。

  “最開始,我們通過走出去的方式招生,一點點打開了知名度後,開始為中國在意企業僱員開設定制商務漢語課程。”隨著“漢語+”人才計劃的推進,米大孔院結合“一帶一路”倡議,為意大利培養商務漢語精英。

  米大孔院還開發十幾種漢語教材,適用於當地人學習漢語的需要。

  2015年米蘭世博會期間,中國館與米蘭國立大學合作,招募了100名意大利大學生志願者。米大孔院還為世博會編纂了世博會官方中英意三種文字的專用詞典。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米大孔院及時搭建網絡學習平臺,實現了在意大利全國招生,2021年舉辦了54場各類線上線下活動。金志剛表示,借助線上學習平臺的發展,2021年米大孔院實現了擴招,共招到4378名學員,與2020年比增幅達16%。線上學習平臺今後將成為學院的固定教學模式。

  高中漢語教學納入意大利國民教育體制

遼寧高校孔子學院“花開”海外⑥ | 遼寧師範大學孔子學院:民心相通語言先行 中國文化香飄意大利_fororder_孔子4

余華(前排右二)參加翻譯課程 供圖 意大利米蘭國立大學孔子學院

  米大孔院的文化活動十分豐富,這也得益於意方院長蘭珊德教授是意大利有名的漢學家,特別注重學生漢學文化的培養。

  莫言、余華、劉震雲、馮唐等中國當代作家先後多次做客米大孔院,進行文學講座和文化活動。“劉震雲文學電影歐洲行”米蘭站、中國當代青年作家馮唐做客米大孔院為學生上精彩中國文學課等文化活動,吸引了眾多米蘭國立大學師生和中國文學愛好者。

  正是米大孔院的積極推動,使得劉震雲的《我不是潘金蓮》《一句頂一萬句》兩部電影在意大利成功首映。

遼寧高校孔子學院“花開”海外⑥ | 遼寧師範大學孔子學院:民心相通語言先行 中國文化香飄意大利_fororder_孔子5

青年作家馮唐作客米大孔院 供圖 意大利米蘭國立大學孔子學院

  世界大學生漢語橋中文比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賽事,米大孔院的學生連續2年蟬聯冠軍。意大利教育部招聘的高中漢語教師中,有四分之一都是米大孔院培養的。

  在米大孔院的努力下,自2016年開始,意大利教育部頒布了意大利高中漢語文化教學大綱。這標誌著意大利高中漢語教學納入意大利國民教育體制。

  2021年11月,米大孔院與遼寧師範大學合作,為意大利培訓本土漢語教師。

  經過12年的發展,金志剛表示,米大孔院已經實現了民心相通、語言先行,起到了“民間使者”的作用,為中意經貿往來提供了語言便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