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綠美遼寧”“遼西北防風治沙固土三年攻堅行動”中,阜新擔綱重要角色:阻止科爾沁沙地南侵,修復百里礦區,再現遼河流域水清岸綠的生態美景。
今年以來,阜新打生態牌、走綠色路,紮實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積極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阜新,交出一份亮眼的“綠色答卷”。
阜新區域內細河兩岸風光 供圖 中共阜新市委宣傳部
綠色屏障:沙海邊的生態長城
阜新地處科爾沁沙地南緣,章古臺鎮則如同一隻拳頭,直插大漠腹地。這裡是我國第一個固沙造林研究所所在地,鎮裏隨處可見這樣的標語:“新中國科學治沙開始的地方”。
植樹造林的基因,深深印刻在章古臺人的骨子裏。年年栽樹,今年卻另有一番激動人心的願景。
4月9日,阜新市國土綠化試點示範項目正式啟動,一場轟轟烈烈的植樹造林活動拉開帷幕。項目總投資3.3億元,總規模28.28萬畝,能提高全市森林覆蓋率0.6個百分點,年新增固碳3萬噸,對改善遼西北生態環境、阻止科爾沁沙地南侵、構築京津冀和遼寧中部城市群生態屏障、探索我國北方半乾旱地區國土綠化路徑具有重大意義。
阜新境內高速路蜿蜒向前 供圖 中共阜新市委宣傳部
阜新以“國字號”項目為契機,精心打造“一帶兩區”,即防風生態屏障帶和治沙綜合示範區、固土生態治理區,在沙海邊築起一座生態長城。阜新、彰武兩縣數十個鄉鎮都投入到“一帶兩區”建設中來。彰武縣章古臺鎮黨委書記吳濤説:“全鎮的植樹任務是4890畝,各個村不用動員全都動了起來,僅用半個多月就栽完了。”
阜新市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大力倡導愛綠植綠護綠的文明風尚,引導人們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共建清潔美麗家園。在社會各界共同參與下,元寶楓、金葉菊、京桃、紫葉綢李在長條山、大黑山上綻放新綠,一株株白蠟樹苗扮靚了百年國際賽道城的3號矸石山和2號礦坑。
“我要用雙手為家鄉添一抹新綠,把家鄉建成看得見山、望得見綠、記得住鄉愁的金山銀山。”阜新市人大代表寇志勇説。
綠色銀行:碳匯經濟方興未艾
與往年不同,在阜新人綠化山河的敘事語境裏,新增了兩個字:碳匯。這給年過七旬的治沙英雄侯貴帶來新的憧憬。
2001年,彰武縣四合城鎮劉家村村民侯貴和老伴上了山,在沙坨子上造林2400余畝,栽下26萬株樹木。這幾年,侯貴遇到一件煩心事:沒有錢栽不成樹,要想有錢就得砍樹。侯貴説:“樹砍光了,風沙來了咋辦。思來想去,還是沒舍得砍。”
今年,阜新市搶抓“雙碳”機遇,以國土綠化試點示範項目為突破口,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提高森林覆蓋率,優化森林草原生態系統功能,積蓄碳匯潛力,提升碳匯能力,發展碳匯經濟,把生態容量變成綠色銀行。
“碳匯交易可太好了,樹不用砍也能有收入,兩全其美。”侯貴樂呵呵地説。作為“全國優秀共産黨員”,侯貴坦言不想當孤膽英雄,“我渾身是鐵能捻幾顆釘。有了碳匯收益,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大夥一起動手,大漠才能變林海。”
“大壟雙行,秸稈覆蓋還田,靠這兩項新技術,咱這地越種越肥,你看土質都由褐變黑了。”阜新蒙古族自治縣阜新鎮桃李村村民馬樹海蹲在地頭,端詳著手裏攥著的那把土,言語中滿是自豪。
一棵棵樹,一片片林,一塊塊沃土,不僅是水庫、糧庫、錢庫,更是潛力無限的碳庫,為高品質發展再添生態底氣。
綠色礦山:綜合治理的阜新樣本
春光明媚,鳥語花香。5月29日,由福新來到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觀景臺前。眼前這座長4公里、寬2公里、垂深350米的巨坑,是他拋灑青春與熱血的地方。
2005年,海州礦破産閉坑後,殘煤自燃、滑坡、地裂縫等地質災害頻發,仍是阜新城區空氣污染的頭號元兇。阜新市以壯士斷腕之決心,在北幫和南幫擺下戰場,開展一系列環境治理工程。由福新也由礦工轉型為環境治理工程師,與大家一道削坡、平盤、滅火、植樹……以螞蟻啃骨頭的精神,讓一抹抹綠色重現海州礦,讓畫眉鳥在此安家。
然而,海州礦實在太大了,投資規模大、週期長、見效慢,單靠地方財政難以為繼。廢棄礦山綜合治理是一道世界性難題,迫切需要系統觀念、創新思維,探索礦山綜合治理與開發利用的新路徑。
今年以來,阜新市積極創建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示範市、能源綜合創新示範市,堅持保護、治理、修復、開發並重,把廢棄礦山開發利用列為全市盤活存量、擴充增量、做大總量的“三大工程”,由市級領導牽頭推進。按照規劃,將以海州露天礦8平方公里礦坑為起步區,以光伏發電和抽水蓄能電站為龍頭,地質災害治理、生態環境修復、新能源産業三箭齊發,按照産業園區的發展思路,統籌推進周邊52平方公里土地綜合治理與開發利用。
在具體路徑選擇上,阜新加快培育賽事、瑪瑙、無人機、溫泉、造紙等産業,以開發利用反哺綜合治理,形成治理、開發、利用的良性循環,把百里礦區建成百里新區,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多贏,打造廢棄礦山綜合治理與轉型開發利用的典範。
新邱,百里礦區最東端。新邱區利用廢棄礦坑建設賽道城,舉辦草莓音樂節,發展文旅産業;利用煤矸石制磚、發電、造紙,發展循環經濟;利用豐富的風光資源,發展新能源産業。今年4月20日,遼寧(阜新)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産業園在新邱區開園。這是集風電葉片塔筒、整機製造、智慧運維于一體的全産業鏈園區,為廢棄礦山開發利用提供了全新視野,廣闊舞臺。
當綠色屏障阻擋住了科爾沁的風沙,當廢棄礦山重煥生機與活力,藍天白雲成為標配,碧水青山成為常態。
綠色希望:好生態是“搖錢樹”“聚寶盆”
從“生態林”到“經濟林”,從“增綠量”到“增顏值”,從“防風沙”到“增碳匯”,在人與環境關係的演變、生態理念的昇華中,阜新完成了“綠滿阜新”到“大美阜新”的嬗變。
阜新市持續優化綠化産業結構,將生態公益林和景觀經濟林、果品經濟林有機結合,充分發掘國土綠化試點項目的經濟價值,用生態撐起鄉村的好日子。在“三溝精神”發源地之一的阜新縣七家子鎮毛嶺溝村,今年的植樹活動與往年有所不同,楊柳等生態林退居其次,山杏、扁杏等經濟林唱起了主角。村黨支部書記李廣明説,過去栽樹是為了擋風沙、固土壤,讓土地多打糧,現在不光講究生態價值,更講究經濟價值。經濟林已佔全村林地總面積的1/10,一畝扁杏收益2000多元,是真正的綠色“搖錢樹”、生態“聚寶盆”。
綠色是阜新的底色和價值,生態是阜新的責任和潛力。
阜新縣于寺鎮虎掌溝村近年來大力發展綠色産業,全村四成耕地種的是綠色食品,8個産品獲得農業農村部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産品認證。村黨支部書記姚鳳剛説:“村裏有一塊有機田,種子不能用包衣劑,而且要單獨存放;農機具要擦拭一新,徹底覆蓋普通農田使用痕跡後才能進田犁地;全部選用農家肥和有機肥,驅蟲要用物理方法,化學藥劑一丁點兒也不能用,是村裏綠色發展的‘寶貝疙瘩地’。”
村民趙鳳山當初強烈反對姚鳳剛搞綠色食品,認為“不打糧,瞎耽誤時間”,現在徹底服了:“有機比綠色貴,綠色又比普通貴。同樣一塊地,效益差好幾倍!”
端起“綠飯碗”,吃上“生態飯”,讓虎掌溝村搖身一變,由貧困村變成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柳河,彰武的母親河,從科爾沁沙地一路蜿蜒穿行,是遼河中下游主要的泥沙來源。數裏寬的河道還是風沙的策源地,經年累月,兩岸形成大面積的次生沙地,成為不打糧的“破爛地”。阜新市與遼寧省水資源管理集團合作,引柳河之水,在沙坨上澆灌出萬畝水田,短短一年,把“沙窩子”變成“風吹稻花香兩岸”的魚米之鄉、魚躍鳥翔的生態濕地、潛力巨大的碳匯寶庫,探索出“企業投資、政府助力、多方受益” 的柳河全流域生態綜合治理新模式。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阜新人正豪情滿懷,在“綠滿遼寧”工程中打頭陣,在綠色轉型的道路上鏗鏘前行。(文 袁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