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南路鹽場風光。 張廣才 攝
大連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了以高品質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的指導思想。黨代會部署的“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和“文化惠民”等重點工作,是新時代大連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推動文化和旅遊業高品質融合發展的根本遵循。
在“十四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之年,我們要抓住文旅強根基、提質效的關鍵,堅持融合發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完善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同時積極推進文化和旅遊與其他領域融合互促,不斷助力大連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提升公共服務水準。因此,根據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的要求,我們要立足於“把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轉化為發展品質和核心競爭力的黃金期”的重要判斷,將文化和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滿足大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相結合,充分發揮大連的海洋文化資源優勢,深入挖掘大連的工業遺産資源、紅色文化資源、康養休閒資源等特色資源要素,拓展投資消費新空間,通過文旅融合為大連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具體應從融合的內涵、融合的方式等多個方面著手,立體化、全方位助推。
用文化塑造文旅融合的生命力。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需要充分發掘大連市的文化遺産,結合地方文化資源稟賦,提煉地域文化、歷史文化、非物質文化、紅色文化、名人文化、藝術文化等大連地方文化要素,進一步提升大連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要發揮大連的山海生態資源優勢,在海岸風景基礎上做好場所營造,開拓與周邊協調互動的濱海功能空間。要以大連地方文化藝術地標、大連地方文藝精品等為旅遊吸引物,將文化元素融入旅遊載體,以“海上看大連”為引導,有序打造沿海岸線的商業空間、海宿民居、特色海港、遊船線路、文博場館等消費場景,開發201路電車沿線等以城市文化藝術為主題的旅遊線路産品,打造“浪漫海灣名城”旅遊目的地。
推動文化與公共文化設施融合。不斷豐富文化産品和服務的供給類型和供給方式,從而夯實文旅融合的本地化基礎。一方面推動博物館、科技館、古籍館、城市書房、文化驛站館等公共文化設施進旅遊景區、公園等旅遊場所;對省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充分保護文物的基礎上活化文物資源,從而形成一批圍繞“一刻鐘文化圈”的公共性文化景觀,增加旅遊活動空間的文化屬性;另一方面以非物質文化遺産為切入點,建設如“金家街非遺文化體驗館”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地和傳播地,在旅遊景區進行大連市非物質文化技藝演示、非物質文化體驗等活動開發,將美術展覽、讀書沙龍等公共文化活動引進旅遊活動空間,提升旅遊場所的文化氛圍。
打造文旅融合IP和提供制度保障。文化和旅遊的真正融合,並非兩者的簡單累加,而是通過打造文化和旅遊融合IP,形成兩者的共生、共創、共享。要根據大連地方文化和旅遊資源特色,充分發掘旅遊産品的文化內涵,提煉文化和旅遊融合品牌形象,推出一批文化和旅遊融合創意企業,打造一批文化和旅遊融合示範創意産品。要通過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高度關注文旅總部型經濟、服務型經濟和流量型經濟,吸引文旅行業的頭部企業來連投資。同時推動優質企業資源集聚與創意孵化,扶持本地知名文旅企業發展壯大。要進行制度創新,支持如高新區動漫産業基地等一批特色文旅産業基地的發展,支持全國文化企業30強的華錄集團、省文化企業10強的華信集團等骨幹企業發展。
用科技賦能文旅融合創新力。科技是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機翼。由科技推動的文旅開發與應用,如沉浸式旅遊、數字化體驗産品等,正在改變人們的文旅體驗方式,重構文旅産業鏈,引領文旅業的場景與內容提升革命。科技元素活化並增強了文旅産品的特色內涵,極大豐富了産品的體驗性和互動性。“旅遊+文化+科技”的結合讓旅遊業更具想像空間和市場發展前景。要發揮科技型文旅企業如博濤文化等的示範作用,將數字技術與景區的傳統遊覽項目相結合,借助三維建模和人工智能技術,以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為代表的場景科技,通過全息投影、球幕影院等為代表的數字場景,創造出全新的“沉浸式互動體驗”産品。
用新經濟激發文旅融合創造力。目前,潮玩經濟、民宿經濟、直播經濟等新經濟産業業態層出不窮。因此,要充分合理利用新經濟所帶來的流量價值,迅速實現傳統文旅産業的迭代升級。要支持“冰山慧谷”等大連老工業園區的特色化發展和景區、舊街區的專業化改造,引進演藝團體駐場演出和沉浸式演出,打造創意文化融合集聚區;依託大連的革命文物資源,推出承載紅色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的本地化研學産品;挖掘夜間消費潛能,積極打造國家級和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加速夜食、夜宿、夜購、夜遊、夜娛等業態更新,發展文旅夜場景;發展以大連特色海宿、山宿為代表的鄉村民宿,主動響應鄉村振興戰略,支持田園綜合體、鄉村旅遊重點村的建設,拓展提升如“大連櫻桃”等外向型農業産品的附加值和鄉村採摘等旅遊特色産品銷售渠道,打造鄉村文旅融合環境。
大力推進文旅融合的外延式發展。旅遊業已從觀光旅遊過渡到休閒旅遊、探險旅遊等,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諸多新變化。因此,要整合多方資源共同參與推進文旅融合的外延式發展,從政策制定、資金支持、企業創新、行業組織引領等方面多管齊下,推動“文旅+”,即要結合不同空間場景和文化元素,加快推進文旅與教育研學、鄉村生態、工業遺産、康養休閒、體育賽事、商務會展等相關産業跨界延伸,同時結合當代流行元素,推動電影節、劇本殺等新型融合模式,激發産業倍增效應。
文旅融合發展要與人才培養相結合。推動旅遊與文化深度融合發展,人才是關鍵。主題公園運營、特色小鎮建設等方面,都急需旅遊産業發展綜合型經營管理人才。因此,大連市各級文化旅遊部門和旅遊企業必須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思想,把文旅融合綜合型人才培養納入發展戰略層面,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文化旅遊人才隊伍。大連市相關文旅專業院校要創新辦學體制,健全培養模式,主動適應旅遊與文化融合發展的客觀需要,培養一支既懂文化、又懂旅遊的專業化人才隊伍,把制約文旅融合發展的“人才瓶頸”轉變為人才培養的動力。(文 東北財經大學薩裏國際學院院長、教授,教育部旅遊管理教指委委員 史達)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