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考古調查將拓展至遼河流域
2023-03-08 09:41:19來源:遼寧日報編輯:黃非責編:盧佳靜

紅山文化考古調查將拓展至遼河流域_fororder_截圖20230308082517

參與紅山文化調查的考古工作者現場進行陶片鑒定研究。 攝影 朱忠鶴

  3月7日,2023年度遼寧省紅山文化考古專項調查啟動會在朝陽牛河梁遺址博物館舉行。這標誌著遼寧省圍繞紅山文化為期5年的又一輪專項調查正式啟動。據了解,此次調查範圍將越過醫巫閭山拓展至遼河流域。

  啟動會上,來自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的專家對參與調查的考古人員進行了培訓,考古人員還現場觀摩了此前採集到的部分紅山文化文物標本。

  遼西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是紅山文化分佈的核心區,但紅山文化的整體分佈情況並不清晰。學界此前一般將醫巫閭山山脈作為紅山文化分佈範圍的東界。在此次為期5年的又一輪調查中,遼寧省考古工作者將越過醫巫閭山,對遼河西岸的紅山文化遺址分佈情況進行調查。

  據介紹,此次紅山文化考古專項調查是“紅山社會文明化進程研究”項目的子項目。此次調查在以牛河梁遺址為代表的紅山文化的發掘和研究、復原中國史前史方面擔負著重要任務,並且為今後的系列考古工作提供基礎資料,為闡明紅山文化社會複雜化的機制、道路、特徵、文明出現和早期發展的歷史過程,及其在中華文明起源與發展進程中的地位提供信息支撐。

  “紅山社會文明化進程研究項目”已獲得國家文物局批准正式納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這是截至目前,國家文物局批准的東北地區唯一一個納入“考古中國”的新石器時代研究項目。

  近年來,遼寧省在紅山文化考古、調查工作上成果豐碩,包括廓清了牛河梁遺址第一地點2號建築址的範圍,實證了紅山先民的強大組織、動員能力;馬鞍橋山遺址的發掘,厘清了祭祀區建設步驟,明確了生業模式;大淩河中游的考古調查,現已發現紅山文化時期遺址和墓葬400余處。

  紅山文化是中國北方燕山南北長城地帶的重要考古學文化,是中華文明滿天星斗中閃亮的一顆。紅山文化考古工作對認識和實證“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特徵,豐富完善中華文明起源理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自2017年至2021年,遼寧省曾連續多年在大淩河上中游開展紅山文化專項考古調查工作。據統計,遼寧省已經發現的這些紅山文化遺址(墓地)主要分佈在大淩河、老哈河、青龍河流域。區域內的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丘陵形態多為漫梁狀,山梁之間溝谷相隔,縱橫分佈著密集的季節河,且河流多、河谷寬闊、河網密集。

  通過這些已經發現的紅山文化遺址,可以窺探五六千年前紅山先民的選址特點——他們沿河而居,選址時傾向於頂部較為開闊平坦的丘陵頂部或者漫長的坡地,多選擇臨近水源、背風向陽、地勢開闊平坦的位置。根據調查,紅山文化生活遺址和墓地出土陶器器物類型和器物組合有所不同:生活遺址出土陶器主要為日用陶器;墓葬內隨葬主要為具有祭祀用途的彩陶蓋罐、缽等。(記者 朱忠鶴)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