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瀋陽新民市舉辦“人才賦能·築夢鄉村”——新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端智庫研討會,總結在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的實踐模式,凝聚各類智力人才賦能新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會議現場 攝影 袁媛
新民市委書記馬原致辭 攝影 袁媛
新民市委組織部部長王福偉進行新民市人才振興政策及應用場景發佈 攝影 袁媛
東北大學文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雷,瀋陽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孟越作主旨發言。瀋陽市委常委、新民市委書記馬原致辭,併為新民市鄉村振興研究院聘請的顧問、客座教授頒發證書。新民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福偉進行新民市人才振興政策及應用場景發佈。新民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新民市委黨校校長赫大鵬與11位專家進行新民市鄉村振興研究院課題簽約。新民市委副書記、市長魏鵬主持第一階段研討會,瀋陽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呂傑主持第二階段研討會。研討會前,部分專家人才開展了“走進新民、了解新民”實地調研。
新民市市長魏鵬主持第一階段研討會 攝影 袁媛
新民市大力實施“興沈英才”計劃,積極釋放人才紅利,大力激發人才活力,充分點燃創新動力,努力推動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融合發展;堅持走人才賦能鄉村振興之路,積極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努力構建“人才”與“振興”交相輝映、雙向奔赴的“強磁場”。2022年12月,新民市發佈施行了“人才新政15條”,聚焦引才、育才、留才三個方面,送上了落地人才個稅、契稅獎補大禮包,送上了“專家綠卡”“新陽惠才卡”服務貼心包,送上了住房、醫療、教育“綠色通道”暖心包。政策實施半年來,已解決各類人才關切問題1200余個,發放兌現人才補貼資金2100余萬元。目前,新民市擁有各類在籍人才4.5萬人,其中鄉土實用技能人才1.5萬人。
簽約儀式現場 攝影 袁媛
“十四五”以來,新民市大力實施人才振興戰略,推出政策應用四大場景。
一是為人才創新創業厚植沃土,實施了“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示範創建”工程,以張家屯鎮、周坨子鎮和新農村鎮3個示範區域,230食品工業産業大道、304文旅康養産業大道2個示範帶沿線為重點,開展“三區兩帶”創建活動。
二是為農民增收共富插上智慧翅膀,實施了“萬名農民進職校”工程,創建人才實訓基地,計劃用三年時間培訓高素質農民和技能人才1萬人,目前已培訓結業3000余人;以協會主導、校企合作、多元辦學等方式,培育打造“新民大哥大姐”特色勞務輸出品牌。
三是為農村實用技能人才等級認定,實施了“鄉村人才破土飄香”工程,細分技術技藝、管理服務等五大類28個專業認定標準。目前已評定初、中、高級“鄉村振興能藝師”525人,培育出更多農民身邊、帶著露水珠兒的“土專家”“田秀才”,讓有技術的農民成為“香餑餑”。
四是為人才註冊成立服務協會,實施了“人才暖心服務”工程。2022年8月22日,註冊成立全省首家人才服務協會,下設39家以産業鏈命名的科技人才服務站,未來還將興建100個“科技人才小院”,開闢科技工作者與農民、科技與産業深度融合的新路徑,吸納集聚各類農業專家、在校大學生來新民傳播農業技術,進行實驗實踐鍛鍊,轉化科技成果。
人才振興推動了鄉村振興,新民市先後獲批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全國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入選全國農業全産業鏈典型縣、全國農産品數字化百強縣,在2022年全國鄉村振興百強縣排行榜上,新民名列第50位。
研討會現場 攝影 袁媛
“我們舉辦的主題研討會、簽約的合作項目、展示的科研課題,都是我們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的有益探索,是深入推進農村農業産學研用一體化建設的生動實踐,將為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市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撐。”瀋陽市委常委、新民市委書記馬原信心滿滿。
馬原表示,下一步,新民將充分吸納研討會寶貴成果,在“引”字上做文章,加快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鄉村産業體系,以産聚才、以才促産,促進人才與産業雙向奔赴;在“育”字上求實效,構建高素質農民教育培訓體系,造就有技術、懂管理、善經營的高素質新型農民;在“用”字上聚合力,探索建立“戶口不遷、關係不轉、身份不變、雙向選擇、能進能出”的人才柔性流動機制,建設科技創新中心、中試基地,讓人才有用武之地、有成長空間;在“留”字上下功夫,不斷完善人才保障機制,搭建有利於人才建功立業的優越環境,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文 袁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