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加“數”前行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2023-12-26 10:08:4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巍責編:尹紅燕

  近幾年來,鐵嶺市委網信辦按照鐵嶺市委、市政府部署,在統籌協調數字鄉村發展工作中,制定出臺《鐵嶺市推進數字鄉村發展指導意見》,建立鐵嶺市數字鄉村發展統籌協調機制,召開全市數字鄉村工作推進會議,印發《鐵嶺市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強化數字鄉村發展總體設計和協同推進。

       鐵嶺縣、西豐縣、清河區先後入選遼寧省數字鄉村建設試點地區,鐵嶺縣蔡牛鎮張莊合作社,西豐縣鹿鄉綠港直播平臺、梅花鹿産業園,清河區“鐵農雲”平臺等信息化項目對鄉村振興的驅動賦能作用充分發揮。

  鐵嶺縣:打造“數字”力量的“張莊模式”

  隨著機械化、數字化、智慧化程度的提高,傳統的農業種植正在向現代化轉型。近年來,鐵嶺縣蔡牛鎮張莊玉米新品種推廣專業合作社將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現代信息技術融入農業生産全過程,持續發力數字化種植等智慧農業,穩步推進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走出了一條能真正實現“旱澇保收”的“張莊大道”。

鐵嶺加“數”前行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1225172203

合作社修建展示館介紹“張莊經驗” 供圖 鐵嶺市委宣傳部

  在張莊合作社與中國農大、瀋陽農大、四川農大、中國農科院等眾多科研院所和涉農部門共同打造的1060畝智慧農業基地裏,畝均一台農業儀器設備就是張莊合作社智慧農業的最直觀體現。

  多功能氣象站、農情信息採集儀、智慧蟲情信息採集設備、四處張望的攝像頭不間斷地採集信息,還有每兩畝一個的誘捕器,可以覆蓋500畝的智慧水肥一體機。各種探針插入地裏的各種感測器,監測土壤溫濕度和土壤氮磷含量。這些智慧終端採集的信息借助5G網絡實時傳輸到合作社的數字農業園區指揮平臺。指揮平臺的大螢幕上顯示著整個園區的實時畫面,以及田地裏的土壤墑情、蟲情、苗情、災情和農作物的生長情況等信息,通過系統分析比對,為合作社提供生産指導和輔助決策。

  張莊玉米新品種推廣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玉國説:“在利用北斗導航進行定位後,無人駕駛拖拉機把地種得像線似的,壟距相等、株距一致,每畝地最少能多種出100株,100畝地就能多規劃出4畝玉米。而且實現標準化種植後,後期追肥、澆水、打藥的效率都提高了,産量明顯提升。”

  張莊合作社智慧農業基地就是數字時代下“藏糧于技”的典型案例,目前張莊合作社智慧農業基地已將所有數字監測系統進行串聯,基地單産突破2000斤,年銷量擴大到1300多噸,銷售額在350萬元以上。

  張莊合作社自2007年成立至今,經過多年實踐,已經總結出三種用養結合的保護性耕作模式,即寬窄行模式(秸稈粉碎還田覆蓋條帶耕作密植免耕精播模式)、免少耕模式(秸稈粉碎還田覆蓋免少耕播種模式)、壟作模式(秸稈粉碎還田覆蓋壟作種植模式),這三種模式共同發力,使保護黑土地與增加産量的效果十分明顯。

  “近年來,我們合作社不斷發展數字農業,向科技要生産力,從春耕、夏管、秋收、冬儲,都用上了5G技術。”趙玉國對於張莊模式這樣總結道。看似普通的一穗玉米,從它還是一粒小小的種子到顆粒飽滿成熟,貫穿其中的都是“數字”的力量,“張莊模式”儼然成為數字鄉村在鐵嶺的本土代名詞。張莊合作社發掘探索出的“數字密碼”從保護黑土地出發到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多方面提升,真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

  西豐縣:鄉村振興 數字賦能

  近年來,西豐縣在數字化發展道路上大膽嘗試,用數字化推動鄉村治理、産業轉型、經濟發展,讓越來越多的農戶、養殖戶和地方企業得到了真正的便利與實惠,用數字化發展為當地鄉村振興發展賦能。

  截至2023年11月,西豐縣“陽光三務”平臺共發佈黨務公開信息16471條,發佈村(居)務公開信息1.6萬餘條,發佈財務公開信息11萬餘條,為群眾解決問題反饋200余條。

鐵嶺加“數”前行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12251722031

西豐縣全面搭建“陽光三務”平臺 供圖 鐵嶺市委宣傳部

  天德鎮天來村是西豐數字鄉村建設的先行點。天來村構建起一雲多端的數字鄉村雲平臺,在村內安裝了30多個室外攝像頭,攝像頭連結著雲平臺,能夠在高清視頻的同時實現雙向對講、移動偵測,同時平臺的雲存回放功能、紅外夜視、智慧小喇叭、異常告警等功能,既滿足了村民看家護院的剛需,也便於鎮村兩級及時了解村屯信息,及時提供服務和援助。

  德興滿族鄉就趕著數字鄉村的發展浪潮,在開發門戶網站、建設數字化平臺、開發鄉村治理小程式的同時,向下延伸出了一村一品、重點項目、環境整治、河道治理、秸稈禁燒、文化、宣傳、黨建、致富帶頭人等模組,192個攝像頭覆蓋了全鄉重要點位,為村民提供了極大便利。在德興滿族鄉的數據平臺操控室內,工作人員動動手指,就能呈現視頻實時監控功能,真正做到了一鍵知信息、一屏知全貌的效果。

  在位於西豐縣工業園區的鹿鄉綠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直播間,主播們正把頗具當地特色的農産品向網友們推薦。依託豐富的鹿、蠶蛹、大米等特色資源,“鹿鄉綠港”開發出梅花鹿系列食品、預製菜、特色大米、蠶蛹和保健功能産品等共計五大類60多個産品,拉動了縣區及周邊20余個電商團隊和30多家企業發展,孵化了50余位本地主播、中控、運營等電商人才,開拓了農村就業和農業發展新渠道。今年以來,“鹿鄉綠港”累計線上銷售50萬餘單,銷售金額2616.8萬元,公司經營産品“鹿肉腸”“玉米麵條”先後成為爆款産品,鹿肉腸單場銷售突破80萬元。

鐵嶺加“數”前行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12251722032

中國梅花鹿(西豐)現代農業産業園裏的梅花鹿 供圖 鐵嶺市委宣傳部

  在郜家店鎮的中國梅花鹿(西豐)現代農業産業園內,工作人員介紹,産業園採取了智慧化養殖、信息化經營、數據化管理、在線化服務的模式,通過3D建模,模擬出整個園區的區位圖,以及對應點位安裝的物聯網設備。同時能夠在區位圖上隨時查看各個物聯網設備的數據信息,比如鹿舍養殖監控,水流監測數據,氣象站溫濕度數據,飲水數據,讓養殖過程更加科學高效。

  如今,數字鄉村建設成為了西豐縣加強鄉村治理、提供便民服務、凝聚電商優勢、發展地方産業的好幫手。未來,西豐縣計劃在2025年建成集高科技農業生産示範、數字精準農業試點推廣、農業産業化經營為一體的現代化園區,實現存欄1萬頭的目標,打造出可推廣、可複製的數字農業“樣板工程”。

  清河區:“數字化快車”駛向“雲端”

  近年來,清河區始終堅持“生態立區、産業強區、智慧興區”發展戰略,將數字鄉村建設作為重要工作,依託建在本地的遼寧(鐵嶺)大數據中心載體優勢,由點及面、全域推進,努力打造數字鄉村建設先行“示範區”。如今,數字鄉村建設為清河區注入了新活力,連接了農村和現代科技,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鋪平了道路。

  2022年8月,清河區獲批成為遼寧省第二批數字鄉村試點地區。清河區委、區政府採用“企業先投建平臺,政府助力搭載體,主體微投享服務,社會助投促發展”的建設模式,開啟“鐵農雲”平臺的全面建設。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5G等先進技術,在清河區全域開展政務服務、鄉村治理、農業生産、産業發展、農民生活等方面的數字化建設與應用。

  通過應用“鐵農雲”新型經營主體管理系統和相關的智慧裝備,清河區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數字化改造,實現合作社的智慧化生産、規模化經營和數字化管理。

  由清河區政府、鐵嶺移動公司、北大荒農服集團實施合作的“北大荒鐵嶺墾地共建示範區”實施大田農業數字化,在這裡,黑土地搭乘數字化快車向“雲”端進發。

  今年,遼寧潤桐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示範社在張相鎮十八道村對1000畝土地實施大田農業數字化管理,實現無人駕駛農機具的大田自動化耕作、無人機植保作業、秋收保護性耕作等;通過安裝的田間氣象自動監測系統,實時監測光照、降雨、溫濕度、地溫、二氧化碳等數據,利用這些數據,採取葉面噴施殺菌劑的方法,配合防蟲和補充葉面肥,以平衡營養、增加産量的方式解決病害問題。

  張相鎮王文選葡萄合作社2022年8月進行了數字化升級,安裝了物聯網智慧監測系統、物聯網智慧控制系統、物聯網智慧水肥一體化、物聯網智慧便攜氣象觀測站設備,實現了大棚設備實時控制、智慧預警及時提醒、歷史信息數據保存及查看等功能,極大地節約了人力成本。

  楊木鎮前楊木水稻合作社、聶家廣源玉米合作社均已裝備了室外自動監測系統,包含了空氣溫濕度感測器、光照感測器、土壤溫度感測器等14個感測器,對生産作業關鍵環節實施智慧化監測、提供數據幫助合作社分析決策、實現管理機制手段現代化。另外,玉輝有機大米、西老谷峪雞心果、龍豐果等農産品及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産資料實現在平臺上網絡銷售。

  下一步,清河區將逐批遴選玉米、水稻等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用“鐵農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系統,開展合作社生産經營全鏈條的數字化改造。同時,整合全區攝像頭、無人機、車輛識別等智慧裝備,用於鄉村治理的智慧化創新應用,實現村容村貌、人流車流、農作物生産等的智慧化監測。清河區將緊抓數字化發展時代契機,順應新趨勢,把握新機遇,將數字紅利轉化為助推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文 楊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