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全力在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上攻堅突破
2024-01-19 14:58:3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巍責編:尹紅燕

  2023年,瀋陽市科技局與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單位協同建設創新瀋陽、深化科教融匯、建設人才強市3個方面74項重點任務圓滿完成,為全市實現三年行動首戰告捷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1月18日瀋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瀋陽市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12+1”賽道2023年工作亮點及2024年重點工作安排情況系列新聞發佈會上,瀋陽市科技局副局長楊洪穎圍繞 “全力在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上攻堅突破”作情況介紹。

瀋陽:全力在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上攻堅突破_fororder_科技局發佈會圖

瀋陽市科技局副局長楊洪穎作情況介紹 攝影 于鎔嘉

  2023年,全市新獲批建設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等國家級創新平臺15個,位居全省第一;全市科技型企業總數達到21911家、同比增長42.6%,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636.2億元、同比增長41.4%,均保持東北第一;134個項目獲省科學技術獎,佔全省總數的49.6%,繼續領跑全省;新增5名兩院院士,獲評數量位列全國第三、東北第一。新引育高層次人才464人,累計吸引16.1萬名高校畢業生來沈留沈就業創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25106套。

  建設創新瀋陽實現新突破。全市“一城一園三區多組團”科創空間格局加速形成,瀋陽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成功獲批全國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遼寧材料實驗室一期工程全面交付使用;太行實驗室遼寧基地成功掛牌。瀋陽實施關鍵技術攻關“325瀋陽模式”,圍繞航空、積體電路和生物醫藥等重點産業鏈組織實施104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052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4804家。

  推進科教融匯取得新進展。東北大學冶金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遼寧大學應用經濟學入選國家級“雙一流”建設學科,各高校共舉辦高水準國際、國內學術文化交流活動141場。推進瀋陽現代製造服務學校等10個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瀋陽市裝備製造工程學校等20個産教融合型實訓基地建設。全市信息工程學校等24所學校新增28個專業,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6.5%,同比提升5.5%。

  建設人才強市取得新成效。全市吸引海內外博士1309人。實施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改革,推行經費包乾、“免評即享”改革舉措。下放人才自主認定權限,自主認定單位達到304家。青年友好型街區實現各區縣(市)全覆蓋。

  2024年,瀋陽將著力構建高水準創新空間格局、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引育高素質創新人才、營造高品質創新生態環境、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深化科教融匯發展,繼續在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上攻堅突破。

  全市將以渾南科技城、沈北科教融合園為重點,強化“一城一園三區多組團”創新空間格局建設;圍繞全市重點産業鏈,在空白領域佈局市級科技創新平臺;深入實施“325”項目組織模式,組織實施“卡脖子”技術攻關專項;各級各類科技創新平臺達到1700家,全市科技型企業突破2.5萬家;吸引和培育高層次人才750人,引育“帶土移植”人才團隊項目30項;吸引17萬名以上高校畢業生留沈來沈就業創業;支持東北大學等駐沈高校“雙一流”建設,駐沈高校世界一流學科達到3個,國家一流學科達到8個。(文 于鎔嘉 黃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