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召開人才工作會議 發佈2024版“興沈英才計劃”
2024-02-21 17:31:1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黃非責編:尹紅燕

瀋陽市召開人才工作會議 發佈2024版“興沈英才計劃”_fororder_圖片5

瀋陽市人才工作會議現場 攝影 靳軍

  2月21日,瀋陽市召開人才工作會議,總結部署全市人才工作,併為新當選的兩院院士、瀋陽市高精尖科技優才代表、瀋陽市第八屆優秀專家代表頒發證書。

  會上發佈了2024版“興沈英才計劃”。修訂後的“興沈英才計劃”包括4個方面、24條政策措施。

  為突出産業發展,精準有效引育高品質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瀋陽推出九項措施。一是高精尖人才資助。對A類人才給予500萬元科研經費、100萬元獎勵,“一事一議”解決首套購房。對B類人才給予260萬元科研經費、100萬元獎勵、150萬元首套購房補貼;對C類人才給予70萬元科研經費、50萬元獎勵、100萬元首套購房補貼。新增對瀋陽市自主培養且未享受過高精尖優才等政策資助的院士、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等,按A類、B類、C類分別給予每人每月5000元、3000元、2000元生活津貼。

  二是高精尖科技人才培養。新增對無“國家帽子”人才支持政策,每年評選支持一批B類和C類人才,獎勵標準與國家人才計劃相應層次人才保持一致。新增對瀋陽市駐沈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重點企業等用人主體,採取單列指標、免評直享的方式,給予相應層次人才科研經費、獎勵和首套購房補貼。

  三是人才貢獻獎勵。對在瀋陽市工作年薪30萬元以上的高層次人才、科技型企業中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和科技創新骨幹人才,給予最長3年獎勵。

  四是外國專家及團隊支持。對納入外國專家項目的外籍人才,年薪30萬元以上的,給予用人單位12萬元-60萬元獎勵。每年引進25個左右與瀋陽企業開展合作的外國專家團隊,給予團隊最高20萬元獎勵。

  五是“帶土移植”團隊引育支持。對企業與創新團隊合作開展技術攻關、破解“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的,給予企業最高2000萬元獎勵、團隊最高500萬元獎勵。每年引進支持25個左右在沈轉化成果、創辦科技型企業的人才團隊,對創新團隊給予每年5萬元-50萬元補貼,最長補貼3年;對創業團隊,在啟動階段給予最高1000萬元啟動資金、在發展階段給予最高2000萬元獎勵。

  六是産業人才支持。圍繞全市主導産業和新興産業的人才需求,編制年度《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目錄》,並分3年給予人才總計3萬元-30萬元獎勵。

  七是青年後備人才支持。對博士、碩士、本科高校畢業生給予16萬元、8萬元、4萬元的綜合補貼;新增在全市“老字號”和“原字號”産業領域生産一線或遼中區、新民市、法庫縣、康平縣工作的高校畢業生,生活補貼標準可上浮10%。對進入工作站(創新實踐基地)的博士後,給予每人每年10萬元生活補貼,最長髮放2年;對瀋陽市企業引進或出站留企工作的,給予20萬元生活補貼。

  八是高技能人才支持。新增每年評選10名左右在技術革新、技術改造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的“興沈大工匠”,給予10萬元獎勵。對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雙元制”校企合作項目,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對年度內為企業輸送50人以上畢業生的職業院校,按最高每人1000元標準給予獎勵。

  九是各領域專門人才支持。實施教育、醫療、農業、金融、新聞、體育等領域的專門人才培養項目,對納入項目的人才給予最高15萬元項目經費、5萬元獎勵。

  同時,瀋陽市突出創新驅動,把引平臺、引機構作為集聚人才的重要載體。其中,新增大學科技園建設支持,給予國家級、省級、市級大學科技園最高500萬元、300萬元、100萬元獎勵。新增對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在沈建立的科技創業交流平臺,按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成效等指標,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

  此外,瀋陽市還從支持科研人員離崗創業和兼職創新,健全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向用人主體授權,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建立科學的人才使用機制五大方面突出激發人才活力,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從人才住房、人才家屬就業就學、人才醫療服務等方面優化服務保障,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

  對於2024版“興沈英才計劃”與以往計劃的不同,瀋陽市高精尖科技優才代表沈岩柏表示:“2024版‘興沈英才計劃’不僅包含了舊版對於人才的生活補貼方面內容,還增加了科研經費等方面的保障,助力科研人員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

  會後,在沈企業代表左嵐嵐表示:“我們引進的很多高端人才都受益於瀋陽市人才政策的扶持。2024版‘興沈英才計劃’在引才、育才、留才和用才各個方面,更完善了對企業的扶持。”(文 于鎔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