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夢|王楓溱:為更多殘疾人搭建追夢的舞臺
2025-05-08 17:03:13來源:遼望編輯:蔣碩責編:蔣碩

  音樂響起,演員們踏著節拍,隨之舞動,動作整齊劃一,舞姿與音樂契合……然而,表演這樣精彩節目的舞者,大部分根本聽不到聲音。

  瀋陽市殘疾人藝術團排練廳內,演員們正在排練舞蹈《無聲的音符》,這個節目將參加第十一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表演者全部是殘疾人,他們中有聽力言語殘疾人、聽力殘疾人、言語殘疾人,以及兩位肢殘人。

  這個藝術團成立於1991年。藝術團現任團長王楓溱也是這個藝術團的第一名演員。從最初自己在舞臺上追夢,到如今,她讓瀋陽市殘疾人藝術團成為更多殘疾人綻放生命光彩的舞臺。

  追夢

  王楓溱1971年出生在吉林省白山市。因為身患脊髓灰質炎,王楓溱不良于行。小學、初中、高中,王楓溱的父母一次次搬家,只為住在離學校盡可能近的地方,讓女兒和其他孩子一樣接受教育。

  東北的冬,有凜冽的風,有冒煙兒的雪。在同學們抱怨寒冷時,王楓溱大部分時間只能坐在教室裏,透過玻璃窗,羨慕地看著同學們奔跑。

  看著學校的合唱團、舞蹈隊,看到電視上的文藝節目,王楓溱內心萌生了一個夢想:“我不想僅僅是一位旁觀者,我也要站在舞臺上。”

  1991年,瀋陽市殘疾人藝術團在企業的支持下成立。在瀋陽治病的王楓溱得知了藝術團招收殘疾人演員的消息,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報了名,成為了藝術團的第一名演員。

  王楓溱學的第一個項目是轉球。對於一名健全人來説,也不可能很快上手,對於沒學過表演的肢體殘疾人來説,想要真正站在舞臺上又談何容易。

  發球後,要讓球精準地落在道具上。為了在練習中更好地控制住球,也減少麻煩別人幫忙撿球的概率,她設計了一個網籠,自己帶著球在這個籠子裏一次又一次地練習……為了練好一個動作,她甚至要重復上萬次。

  終於,大約一年後,王楓溱打破了這個項目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她用自己的努力證明,殘疾人和健全人一樣,都可以用實力站在舞臺的最中央。

  承諾

  為了自己熱愛的舞臺,王楓溱還去北京廣播學院播音主持專業進修學習。

  正當王楓溱對未來充滿期待時,藝術團卻遇到了極大的危機。原先支持藝術團的企業撤資,缺少經費,藝術團面臨解散。

  “我們用了那麼多功夫練習雜技,藝術團解散了,大家回家幹什麼?藝術團一定不能散!”王楓溱沒有猶豫,扛下了藝術團。

  “企業家都養不起這樣一個藝術團,你一個殘疾人,又能夠堅持多久呢?”很多朋友勸她放棄。

  “多少人覺得殘疾人不能演雜技,我們不也演得挺好嗎?也許1天,也許1個月,也許1年,能堅持到哪一天,就是哪一天。”王楓溱堅定地説。

  那時候,王楓溱特別害怕冬天。排練廳沒有任何取暖設備,為了省點錢,大家不捨得燒煤生爐子,居住區也很冷,大家直到特別冷的幾天才舍得開一會電褥子。

  看到大家手上的凍瘡,一向堅強的王楓溱第一次動搖了。“如果不能給他們好的未來?我堅持的意義是什麼?”

  “別擔心,一起都會有的”;“大家心在一起,希望就一定會來。”大家安慰王楓溱。即使條件艱苦,誰也不提離開,堅持排練。

  “總有一天,我要讓你們能夠光著腳,在溫暖的排練廳裏訓練。”看著大家信任的目光,王楓溱暗暗發誓。

  此後,她帶領藝術團一邊打磨創作作品,一邊尋找演出機會。

  在藝術創作的疆域,王楓溱帶領團隊不斷攀登高峰。2001年至2021年間,六部原創舞蹈和戲劇作品榮獲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一等獎。舞蹈《輪椅上的夢》在遼寧省第十四屆運動會開幕式上驚艷亮相,特殊藝術首次登上省級綜合性體育運動會舞臺。藝術團創編的殘健融合舞蹈實現歷史性突破,不僅斬獲遼寧省群星獎舞蹈類一等獎,更開創了全國群眾文化領域殘健融合創作先河。藝術團年均創作新節目12個,累計獲得國家級獎項28項,成為講述遼寧故事的重要平臺。

  藝術團開展“特殊藝術進校園”工程,為瀋陽市中小學生舉辦德育專場演出1357場,超過百萬青少年在這場特殊的德育課中讀懂自強與感恩。

  作為遼寧省殘聯“紅色文藝輕騎兵”的核心力量,王楓溱帶領藝術團走進遼寧全省14個地市的城鄉,開展20余場基層公益演出。

  王楓溱説,如今,這個承諾終於兌現了,團裏再也不怕冬天了。

  圓夢

  “孩子們不怕辛苦,怕的是沒有觀眾,沒有舞臺。王楓溱不僅圓了自己的舞臺夢,也為藝術團的成員們實現了他們的舞臺夢、自強夢。

  肢殘的孤兒小成從省光明學校畢業後,來到了團裏,成為一名舞者,自食其力;聾人小明和小亮一起來到這裡,減輕了家裏的負擔。

  王楓溱至今還記得小強來團裏時的情形。

  小強因為意外失去了一條腿,每天只能透過窗戶看著外面單調的風景。他的父母也是殘疾人,家裏還有一個年幼的妹妹。

  王楓溱第一次走近這個家庭時,不禁悲從中來,這個可愛的小女孩,將來要面對三個殘疾親人,她該如何生活?

  王楓溱試探地牽起小強的手,問:“你願意跟我走嗎?”

  看著這個溫柔的阿姨,當時6歲的小強點了點頭。

  “六一之後,我來接你。”王楓溱説。

  那次相見以後,小強天天在窗邊盼望。

  接男孩離開的那天,由於連日降雨,道路泥濘,車子陷進村口的泥坑,再耽擱下去也許要陷得更深。

  焦急的王楓溱卻看到了村裏熱情的鄉親們。

  “你腿腳不方便,別動,我們來!”原來,鄉親們知道王楓溱是來接孩子的,他們也盼著,小強一家能夠因此走出困境。

  看著鄉親們抬車的身影,王楓溱的內心更加篤定。

  “孩子,你要記住,你是一個男子漢,你將來是要改變自己和家人命運的!”王楓溱對小強説。

  孩子使勁地點頭。

  如今,在排練廳裏,小強拄著拐,與夥伴們密切配合,隨著音樂起舞。他也終於從父母的負擔變成了家裏的“頂梁柱”。

  34年來,這座特殊的藝術殿堂先後吸納100余名智力、肢體、言語聽力等各類殘疾人就業。藝術團先後被授予“中國殘疾人文化創意産業基地”“殘疾人之家”“遼寧省殘疾人特殊藝術人才培養基地”“就業援助先進集體”“文化助殘先進單位”等稱號,成為全國殘疾人文化就業的示範標杆。(記者 關艷玲 任梓溪)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