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由大連市海洋漁業協會與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聯合主辦的“首屆海參專利成果與大連海參企業技術需求對接會”在大連工業大學圓滿舉行。獐子島、棒棰島、金砣等20多家大連海參行業龍頭企業齊聚現場,與高校展開專利技術精準對接,共探産業升級路徑。
本次對接會上,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集中推出35項核心專利,覆蓋海參精深加工、高值化利用、檢測技術、加工設備等關鍵領域,貫穿養殖、加工、品質管控全産業鏈條。據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吳海濤介紹,這些專利技術針對性地破解産業發展堵點痛點,將為大連海參産業標準化、高值化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現場對接氛圍熱烈,27家參會企業圍繞海參營養保留、多糖與皂苷等功效成分檢測、加工設備創新等核心需求與高校專家深入洽談,充分展現了産業對專利技術轉化應用的迫切期待。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冬梅表示,單一以蛋白質含量評判海參營養價值已不全面,未來需以創新技術為引領,在功效成分檢測、快速檢測設備及智慧裝備研發上實現更大突破。
大連市海洋漁業協會秘書長張恒表示,海參相關專利技術對産業高品質發展意義重大。在加工端,低溫真空蒸煮專利可將幹海參復水時間縮短至8到10小時,海參肽納米級研磨專利能降低22%加工能耗,不僅破解了傳統加工難題,更助力拓展新型産品品類;在品質管控方面,海參線粒體DNA條碼種類鑒別、産地可追溯等專利技術,成功解決了海參原料種類難鑒定的行業痛點,為産業品質保障提供了技術支撐。
此次對接會有效深化了産學研用融合,為專利技術落地搭建了重要橋梁。下一步,大連市海洋漁業協會將持續發力,通過專利發佈、集中培訓、科技特派員入企等多種形式,打通專利轉化“最後一公里”。同時,將搭建多元推廣平臺,開展技術實操培訓降低企業應用門檻,落實以獎代補政策,對採用良種培育、品質溯源等專利技術的主體給予補貼,重點扶持中小企業引進智慧化加工、生態養殖等專利設備,並設立海參專利轉化專項基金,支持海參肽、多糖等精深加工專利的産業化試點,讓更多專利技術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成果,推動大連海參産業實現高品質發展。(記者 李小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