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新春走基層)國境守橋班:守護中歐班列在極寒中安全行駛
2024-02-12 10:35:31來源:中國新聞網編輯:韓玥

  中新網佳木斯2月11日電 題:國境守橋班:守護中歐班列在極寒中安全行駛

  作者 狄鵬坤 李興海

  11日6點,換好工作服,清點好工具,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佳木斯工務段路橋車間8名橋隧工,就準備好趕赴100多公里外的中俄界江黑龍江。

  同江中俄黑龍江鐵路大橋是“一帶一路”中歐班列東通道的重要節點,守護這座橋的是一群年輕人,平均年齡只有26歲,每次巡檢最辛苦的工作就是對大橋河床進行勘測作業。

  經過2個多小時的車程,他們來到作業地點。

  “這裡真的比老家那邊兒冷太多了,熱帖啥的根本不好使,就是那種刺骨的寒冷。”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公司佳木斯工務段路橋車間橋隧工王眾仰是河北人,兩年前來到佳木斯工務段路橋車間工作。這裡的冬天,是他從來沒有感受過的寒冷。

  一望無際的江面上沒有一絲遮擋,寒風直接吹在臉上像刀割一樣。零下30攝氏度的氣溫,體感溫度還要更低。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要扛著工具,再徒步40分鐘才能到達測量點位。

  同江中俄黑龍江鐵路大橋在2022年11月份正式通車,是首座橫跨中俄兩國界江黑龍江的鐵路橋。大橋主橋長2215米,處於中方境內的有1886米。每年冬天,巡檢班組都要對中國境內的橋梁進行勘測。

  他們要以大橋為中心,在上下游各25米處確定3條平行于大橋的勘測線,在這3條線上,每隔10米就要設置一個測量點位。由於江水深、水流急,為了保證人員安全和測量準確性,鐵路部門只能選擇在冬天進行勘測。

  “每年我們都得對這個橋進行測量,測量它的數據,然後回去合成,看看這個橋墩有沒有變化,有沒有偏斜度等。”佳木斯工務段路橋車間班長姜傳揚説。迎著刺骨的江風,他和工友們手持鑽冰機,螺旋形的冰刀捲起的冰碴四處飛濺。連續鑿了幾個冰洞。

  姜傳楊:“凍上了吧?”

  王眾仰:“凍上了,天太冷了,出水就凍,拔都拔不出來了。”

  測量繩放入水裏不久就在洞口凍住了,他們一邊鑿,一邊拽,好不容易才完成了一個點位的測量任務。“這個點位5米2,記錄一下。”姜傳楊與工友們交流著。

  每一次敲擊,冰碴都四處飛濺。沒多久,他們的衣服上、手套上沾滿了碎冰,由於氣溫低,這些碎冰塊直接又凍在了身上,鞋子外面也挂滿了冰碴。“看這手套,我裏面戴一層,外面還得戴一層帶絨的,就是根本一層手套不管用,一會兒就得把手凍透了。”王眾仰説。

  春運期間是巡檢班組最忙碌的時候,除了要完成橋梁的勘測,還要負責18個橋墩周圍的刨冰任務,從而緩解春融期間冰排撞擊橋墩的壓力,確保橋梁安全。

  “每次我們都需要工作4個小時左右,對於這個橋來説我們一般都得測量500多個點位,每次最多也就能測20多個點位,這些任務都得在春運結束前完成,對於我們來説任務比較艱巨。”姜傳楊説。

  “每次看到中歐班列從我們負責檢修的這個同江大橋上經過的時候,內心裏充滿了自豪感。我們是堅守在祖國的最東方的群體代表。”王眾仰説。(完)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