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記憶中的元宵節(兩岸觀察)
2024-02-22 15:03:5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婁珂馨

  關於中國傳統節日,身處大江南北的中華兒女們總有著不同的記憶。在我的記憶中,尤屬元宵佳節最為印象深刻。台灣澎湖,這座佇立在海峽兩岸之間的島嶼,承載著我出生、逐漸成長的眾多回憶。而在澎湖度過的每一個元宵節,對我來説,都擁有著特別而難忘的意義。 

  兒時的元宵節,經常是爸爸開車帶著全家人從馬公市區回到西嶼鄉,這是他的老家,也是爺爺和奶奶一輩子的住所。西嶼,一個以捕魚、務農為主的村落,街坊鄰居的生活方式十分規律,人們遵守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法則。然而,在元宵節這天,居民們會拋開常態,熱鬧的氣氛直至夜晚仍在空氣中喧騰。

  元宵節的特殊可以從當天早晨説起。初春的元宵節尚能讓人隱約感受到些許涼意,但廚房裏傳來的蒸汽既溫暖、又中和了早春余留的一絲寒氣,那是媽媽正在烹煮湯圓的身影。煮好的湯圓最開始和新鮮水果一同被擺放在家中的佛桌上,等待祭祀。祭祀完成後便是全家人享用湯圓的時刻,甜甜的湯圓成為舌尖和記憶裏最美的味道。這是被我和弟弟、妹妹取名為“湯圓節”的日子,也是從小到大未曾改變的習俗。  

  待一頓特別的早飯結束後,人們便展開一如既往的工作、學習。在元宵節的白天,在多數人身上,確實還察覺不出絲毫過節的濃厚氛圍。這一天雖在正月,但並不是所有人的假期,更多的人已步入正常生活軌道,為新計劃而開啟辛勤奮鬥的一年。然而,總有一群人為大家能夠過好元宵節在默默努力著。他們為街道點綴上大紅燈籠,在廟宇裏忙碌地張羅關於元宵節的各式活動。尤其在我的家鄉澎湖,元宵節始終保留著一項亙古不變並具有獨特性質的文化活動,名為“乞龜”。

記憶中的元宵節(兩岸觀察)_fororder_1

今年春節期間澎湖天后宮的巨大米龜(作者供圖)

  説到“乞龜”,對於土生土長的澎湖人來説,是元宵節裏再熟悉不過的傳統風俗。此時,每座廟宇的核心空間都被體積龐大的米龜所佔據。米龜是由袋裝大米堆砌而成,顏色鮮艷,主要由喜氣的紅色和金色組成。它的身上還被黏貼上諸多祈福語,彷彿化為米龜的一層外衣。澎湖的男女老少都格外喜歡米龜,因為他們深信米龜能為其帶來一生的平安、順遂。所謂“乞龜”,就是元宵期間,民眾從頭到尾摸遍米龜各個部位,祈求新的一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業興旺!“乞龜”習俗的摸龜有傳統的順序和口訣:“摸到頭,起大樓;摸到嘴,大富貴;摸到尾,有頭又有尾……”祈福活動結束後,這些米將會被分發給民眾帶回家分食,隱喻“呷(吃)平安”。

  成年後,我背井離鄉,因學習又或其它大小事務,總是沒機會再回到澎湖度過元宵節。儘管如此,我總覺得,只要身處於中華文化的環境中,參與著各地豐富多元的元宵節活動,便宛如在家鄉度過元宵節一樣。元宵節總是以不同形式陪伴在我的身邊。此刻身處異地,我卻並未因地域的隔絕限制了自已對元宵佳節的感念與體驗。

  也許,在現代繁忙生活中,人們不再因元宵佳節而付出隆重的準備,但封藏于每個人心中對於中華傳統節日的那份深層渴望卻有增無減。這是中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與共性,它將在我們生命的無數個日夜裏陪伴左右,帶給我們屬於中華文化獨有的溫暖、希望和力量。(作者:陳怡蓁)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