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高考後,如何進行心理調適|科普時間
2024-06-12 10:05:14來源:健康中國編輯:王魯平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經落下帷幕。高考結束後,考生擔心成績不好,擔心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學,擔心自己的未來……這些擔憂是正常的。在此提醒考生和家長,要客觀對待高考,用平常心對待,調整好考試後的生活和心理狀態。

  考生主要有四個心理問題

  高考結束後,考生各種心理需求會出現“井噴”現象,加上不少家長不像考前那麼關注孩子,很多潛伏的心理危機就凸顯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01

  放縱無度

  不少考生覺得高考之後就可以隨心所欲地玩,認為高考結束便意味著自己熬到頭了,因此毫無節制地放縱自己。有的考生每天忙於聚會狂歡、通宵上網、熬夜刷劇、打遊戲等,興奮過度的後果是身體超負荷運轉,以及生物鐘紊亂,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02

  迷茫麻木

  一些考生從原來緊張的狀態突然放鬆後,會出現無所適從的狀態。考試結束後,一些考生會利用幾天時間補覺,之後就會發現自己心裏空空的,茫然不知所措、百無聊賴,一下子就失去了目標,甚至陷入空虛的狀態中。

  03

  焦慮擔憂

  一些考生高考後會進入患得患失的狀態。他們往往對自己的成績期待較高,等待成績時由於不確定性而焦慮。一些心理素質不好的考生會持續焦慮,甚至出現由焦慮到失眠,再從失眠到抑鬱等問題。尤其高考後,父母對孩子成績期望越高,孩子的壓力就越大。

  04

  自責抑鬱

  一些考生可能覺得自己考得不好,情緒低落,甚至自責、抑鬱,表現為吃不好、睡不香。有的考生會突然變得暴躁,讓人覺得難以理喻,嚴重的會出現輕生念頭,甚至採取輕生行為。

  心理調適的幾個方法

  1

  生活有序

  高考結束後,考生的時間突然變得充裕,容易讓“胡思亂想”有可乘之機。因此,考生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有序,例如,看電影、參加同學聚會、閱讀書籍、去戶外旅行、走親訪友、運動健身等,都是放鬆身心的方法。建議考生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

  2

  緩解焦慮

  高考是一種人生經歷,等待結果的過程中出現擔心、焦躁的情緒是正常的。我們要學會接納出現的負面情緒,調整好心態,積極面對未來的人生。當緊張、焦慮的情緒來臨時,考生可以嘗試採取以下方法進行調節。

  回避轉移法:離開令人難受的環境,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愛做的事。

  積極自我暗示法:經常鼓勵自己,建立自信心。

  及時翻篇:無論結果如何,請心平氣和地看待。高考只是人生的中間站,而非終點站。

  3

  尋求幫助

  就高考考生而言,如考後出現情緒低落、拒絕溝通、莫名恐懼發抖,又或者出現脾氣暴怒、食欲不振、暴飲暴食、睡眠障礙、興趣喪失等表現,持續較長時間,就要重視,到醫院尋求專業精神心理醫生的援助。

  幫助考生要講究方法

  1

  引導考生正確看待高考成績

  家長應避免與考生反復談論高考、成績等話題,不要在無形中施加壓力。尊重考生的付出,提供支持和鼓勵,正確引導考生對考試成績的認識。高考成績固然重要,孩子的心理健康、快樂成長更為重要。

  2

  及時觀察考生的情緒及行為

  多與考生溝通,陪伴考生平穩度過等待期。當發現考生有焦慮、抑鬱或其他比較明顯的情緒問題時,家長可以通過聊天和傾聽給予他們心理支持。必要時,家長可帶孩子到醫院尋求心理諮詢與治療師的幫助。

  3

  鼓勵考生參加多種活動

  鼓勵考生適度放鬆,找到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多鼓勵考生運動,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做一些平時想做卻沒有機會做的事情,鼓勵與同學結伴郊遊、閱讀、聽音樂等,或者幫家長做家務。

  4

  營造和諧輕鬆的家庭氛圍

  注重親子關係互動,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與信任。家長和考生一起學習、探討一些社會熱點話題,可以改善考生的孤獨感、自卑感或焦慮情緒。這樣的家庭氛圍也有助於考生度過一個充實的假期,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

  5

  尊重考生的真實意願

  填報高考志願時,家長應以尊重考生的真實意願、興趣為先,可以一起來分析考生在專業、職業領域的優勢和劣勢,共同制訂可行計劃,同時還可向專業機構諮詢,以便更好地做出選擇。

  作者: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醫師 馬現倉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精神心理科  李業寧

  策劃:余運西  王寧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