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中國産品何以走向全球
2024-06-14 08:34:16來源:人民日報編輯:韓基韜

  中國産品何以走向全球——從“一元錢打火機”看中國産能

  每只注塑打火機僅售1元錢,20年不漲價,何以做到?

  人力成本從20年前的1角錢降到如今的1分5厘,何以實現?

  全球一年銷售200億隻打火機,其中約七成來自中國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何以取勝?

  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卻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打火機生産基地,當地企業年産150億隻左右,遠銷120個國家和地區,湖南邵東市創造了這一傳奇。

  一隻打火機可以窺見中國産能的奧秘,透視出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製造已經成為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作出了積極貢獻”“隨著中國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推進,我們將為世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

  行走邵東,循著打火機産業鏈探尋,我們更能真切感受到改革開放中中國産能的強勁脈動,更能深刻理解“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的人才優勢”等中國發展優勢。

  (一)

  市場競爭,品質為先。生産質優産品,關鍵靠優質産能,根本在創新。

  機械“雙手”靈活起落,將一排排打火機精準擺放傳輸;檢驗裝置連續3次按壓點火,火焰跳躍而起;電子“眼睛”同步識別火焰情況,不合格産品被自動剔除……在湖南沃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質檢車間裏,自動驗火、調火設備正在忙碌地給電子打火機“做體檢”。

  歐美國家是邵東打火機出口的重要市場,但個別打火機焰苗高度不達標,一度成為進入這一市場的障礙。邵東智慧製造技術研究院對此展開技術攻關,開發出快速圖形精準定位和火焰信息收集等智慧化技術,讓機器擁有了檢測火苗大小的“火眼金睛”、準確率更是大幅提高……這套設備已經在邵東多家打火機企業“上崗”應用。

  不只是驗火、調火。近年來,邵東打火機産業持續推進技術創新和工藝流程改造,從研發到生産,都實現著科技賦能——

  設計打火機新品,引入3D列印技術製作模型;難度最高的焊接環節,上馬自動化焊接設備;安裝打火機齒輪,用上了機器視覺技術……目前,邵東10多家打火機龍頭企業基本實現12道工序全部自動化,工藝技術全國領先。

  以新技術改造提升,促進産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不僅直接帶來産品品質的躍升——打火機焊接更精密了,充氣更穩定了,連外殼都比原來更光滑了——還讓生産運行變得更“聰明”。

  應用數字化生産管理系統,破解生産計劃不清晰、産品數據不準確、加工品質不穩定等問題,讓打火機的生産“一切盡在掌握”;在生産線上安裝智慧電錶,通過數據監測優化工廠運行……

  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將打火機的價值往兩端延伸,邵東畫出了一條“微笑曲線”,成為中國製造業向價值鏈上游攀升的一個生動縮影。

  防風防爆打火機、家用廚房點火槍、USB充電點煙器、手機支架打火機、印有京劇臉譜的打火機……在邵東規模最大的打火機企業——湖南東億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展櫃裏,數百個樣式各異、功能不同的打火機令人目不暇接。

  品質把控上,不斷提高技術含量,耐高溫的標準越來越高,帶安全鎖的産品佔比持續增多;産品升級上,實施“揭榜挂帥”,吸引人才破解恒流閥等高精尖零配件技術難題;研發設計上,針對不同客戶需求量身定制産品,歐美人手掌較大,銷往歐美國家的打火機寬度就比普通的寬5毫米,俄羅斯買家喜歡外觀漂亮的,就在外殼圖案上花心思;行銷服務上,探索電商銷售新模式,打通線上線下渠道,打造中高端打火機品牌……

  向“新”而行,以“質”致遠。目前,邵東打火機産業擁有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8個省級創新平臺,研發人員1000余名,每年投入研發費用2億元,形成科研成果累計3000余項,年産品創新率達38%。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創新是企業的動力之源,品質是企業的立身之本”。在經濟全球化大勢中,堅持技術創新為本、産品品質至上,正是中國打火機産業的制勝之道。

  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更是如此。

  任何一個行業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佔據領先地位,絕非一日之功,也不可能僅靠政府補貼,而是經濟規律運行的結果。

  巴基斯坦亞洲生態文明研究與發展研究所首席執行官沙基爾·拉邁認為,中國企業在新能源領域提前佈局,經過長期研發投入,形成了領先的技術優勢。今年廣交會期間,一些歐美國家進口採購商表示,中國是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導者,希望在這裡採購更多新能源汽車産品。

  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堅定不移“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中國産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中國製造業不僅將實現轉型升級,更能增強産業競爭力,為世界貢獻更多優質産能。

  (二)

  “傳統産業改造升級,也能發展新質生産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邵東打火機産業發展的實踐表明:中國産品能在質優的同時保持性價比,擁有競爭力,讓消費者受益。

  打火機産業被稱為“流浪産業”。發跡于西班牙,在歐美各國曾“遍地開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轉移到日韓等國,90年代則進入我國廣東、浙江等地……利潤微薄的打火機産業,哪成本低就往哪轉移。

  走進邵東,切身感受其極限成本控制,我們能夠更好讀懂中國産能為什麼了不起。

  “2014年我剛來東億電氣工作的時候,公司還沒有進行自動化改造。當時這個焊接車間裏密密麻麻坐滿了200多個工人,但一天生産100萬隻打火機都困難。”

  如今東億電氣的焊接車間裏,一台臺自動焊接機高效運轉,將機殼、螺套、進氣底座等配件自動焊接,十分高效。公司副總經理白家寶説,“現在這個車間只需要30個工人,一天卻可以焊接500萬隻打火機。”

  近年來,邵陽致力打造先進製造業高地,邵東持續推進打火機産業“機器換人”的自動化變革,注塑機換了三代,焊接機換了三代,充氣機換了五代……不斷地“小步快跑”,人均效率提升了30倍,每只打火機的人力成本從1角錢降到了1分5厘。

  正是高度的自動化生産,讓人力成本降下來。

  湖南邵東新輝包裝印刷有限公司,機器作響、紙張穿梭,一股油墨味撲面而來。誰能想到,這座藏在村子裏的印刷廠,每天竟能生産30多萬個打火機包裝盒,佔邵東出口打火機包裝盒的90%以上,是該領域當之無愧的“隱形冠軍”。

  打火機雖小,但産業鏈卻不短。包裝盒、防風罩、發電陶瓷、引火彈簧……一隻打火機所需的幾十種零配件,在半徑20公里的範圍內幾乎可以全部生産出來。很多時候,成品組裝廠和零配件廠就隔著一條馬路、一道墻,“左右廠”就是“上下游”。如今,邵東有27家打火機生産廠家,87家上下游配套企業,200多種配件實現本地化供應。

  完整的産業鏈條、強大的産業配套能力,使工廠間物料傳輸與産品迭代的速度不斷加快。從最新編制的邵東打火機産業地圖看,10個鄉鎮(街道)承擔了打火機産業鏈上的不同産業配套環節,形成了國際市場高端機、內銷機、設計研發、包裝印刷等多個産業集群。

  正是極致的産業鏈整合,讓生産效率提上去。

  剛開始生産電子打火機的時候,本地沒有生産電子的企業,政府部門就想辦法把電子企業裏的技術師傅也一併拖家帶口“請到邵東來”。

  打火機産業由小變大,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政府部門的積極引導、合理佈局。

  從想方設法招商,完善打火機産業鏈佈局;到持續整合小企業、小作坊,引導企業實現規模化生産,提高用地“畝産效益”;再到量身定制稅費服務,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正是高效的政務服務,為企業降成本添助力。

  付再華——邵東第一家打火機企業創始人之一。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她,仍然堅守在生産管理一線。

  “在車間,總能看到工人們兢兢業業完成每一道工序。同樣的設備、産線,放在世界其他地方,換一批工人,産量可能就少一半。”邵東打火機協會會長呂省華對打火機行業的工人由衷點讚。

  企業家腳踏實地、苦幹實幹,産業工人精研技術、苦練本領,把成本一點一滴“摳”出來,品質穩穩地控制住,共同助力企業發展壯大。

  …………

  今天,中國新能源汽車之所以在全球産業分工中擁有比較優勢,在生産成本和産品設計方面擁有綜合優勢,靠的是中國企業的長期規劃和研發努力,靠的是全要素生産效率的大幅提升帶來的品質成本優勢,而不是依靠政府補貼。

  在長三角,通過産業集群協同發展,一家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可以在4小時車程內解決所需配套零部件供應,形成了體現現代化産業體系特徵的“4小時産業圈”。美國外交學者網站文章認為,中國電動汽車企業能夠以有競爭力的價格提供先進技術,並通過其供應鏈降低物流、勞動力、原材料和運輸成本。

  習近平總書記這樣總結我國發展具有的優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産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的人才優勢。”從“一元錢打火機”到新能源汽車,中國産能的全球競爭力,正是這些優勢綜合作用的結果,完全符合經濟規律和市場原則。

  (三)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堅持在開放中發展,在競爭中成長,敢於到國際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搏擊風浪,才能不斷增強企業競爭力。

  浙江寧波北侖區,永港海安物流公司危險品儲存倉庫內,一輛載有100萬隻打火機的卡車正在卸貨。這輛卡車于一天前從邵東出發,在經過1000多公里的奔波後,抵達寧波舟山港。在這裡,來自邵東的打火機經過打單、進倉、裝箱、報關等流程,被裝上遠洋貨輪,前往目的地——馬來西亞。

  這一番行雲流水的操作,起初的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的開拓。

  2002年,付再華第一次去參加展會,向外商推銷自己的打火機,不懂英語的她,把正在讀大學的女兒拉去當翻譯……後續溝通又把女兒和其室友都變成了“臨時銷售”,最終做成了第一筆出口生意。

  2008年,呂省華計劃去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卻沒拿到中轉站美國的簽證。“哪怕繞地球一圈,也要去巴拿馬。”50多個小時的輾轉,功夫不負有心人,“當時帶的打火機被一搶而空,我還結識了不少客戶。”

  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政府和政策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有利於企業增強全球競爭力。

  出口打火機檢驗監管需要通過型式試驗,湖南沒有條件,協會就領著企業去天津;打火機屬危化品,單個企業不具備運輸實力,協會就成立危貨運輸公司,42台專業運輸大貨車直達港口……

  憑著這種敢闖敢試、迎難而上的精神,邵東人一步步建立起全球直達的銷售網絡,把生意成功做到了國外,成就了“火”遍全球的製造業“單項冠軍”。

  和企業家們聊天,經常聽他們提到廣交會。在這個被稱為“外貿風向標”的展會上,邵東順發工業有限公司拿下邵東打火機出口“第一單”,東億電氣的業務員談下了玻利維亞的大客戶……

  從實行“預約檢驗”,做到隨報隨檢,提升檢驗效能,節約通關時間;到打造打火機區域性檢測實驗室,整體檢測時間壓縮30%;再到落實加工貿易單耗參數化管理模式改革,實實在在降低企業外貿成本……

  打火機“乘風破浪”的故事,見證著中國對外開放水準不斷提高;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進一步推動了打火機更好走向世界。

  從小小打火機,到新能源汽車等“新三樣”,中國産品的出海之路並不平坦,卻印證著一個再簡明不過的市場規律:無論是什麼産品,無論在哪個領域,誰能做到品質過硬、服務到位、貼近市場、價格公道,誰便能在充分競爭中贏得消費者。

  聯合國氣候變化事務前助理秘書長亞諾什·帕斯托爾説:“我最近正在瑞士蓋房子,準備安裝中國的光伏産品,因為它們是瑞士市場上最好、最便宜的。”可謂一語道破中國産品走向全球的秘密。

  “中國新能源産業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進産能,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不論是從比較優勢還是全球市場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謂‘中國産能過剩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在全球範圍內,新能源産業産能是短缺而不是過剩。美方一些人炒作所謂“中國産能過剩問題”,其實質是遏制打壓中國新興産業發展、企圖把中國鎖定在産業鏈低端,為其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找藉口、為本國謀求更有利的競爭地位和市場優勢。正如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前署長羅思義指出的,美國擔心在國際貿易中自己越來越多的産品無法保持價值鏈高端地位。

  羅思義的話背後是一個淺顯而深刻的道理:如果説,中國造“一元錢打火機”20年價格不變,成為全球最大生産基地和出口基地,沒人説這是産能過剩,世界消費者從中持續受益。那麼今天,當走在世界産業高端、性價比具有競爭力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開始在國際市場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青睞時,美方一些人僅靠一頂“中國産能過剩”的帽子,抵擋不住綠色低碳發展的潮流,更阻礙不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步伐。

  從“一元錢打火機”到新能源汽車等“新三樣”,經濟全球化大勢下,中國將始終堅持高水準對外開放,世界也期待著更多中國機遇、中國貢獻,共享綠色低碳發展的福祉。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