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2024-06-17 06:43:5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韓基韜

  本週,持續了8個多月的新一輪巴以衝突終於有望迎來轉機。6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表決通過了第2735號決議,呼籲在加沙地帶實現“立即、全面和徹底”停火。

  這是自此輪巴以衝突升級以來,安理會首次通過要求加沙地帶立即停火的決議。對此,哈馬斯回應積極,以色列的態度則顯得十分混亂。而在英國廣播公司看來,以色列國內政治動蕩給停火帶來變數。

  當地時間16日早上,以軍方發佈通告稱,為了使更多人道主義援助物資進入加沙,從15日起在加沙南部一條公路所在區域每日“戰術休戰”11個小時,而這並非國際社會所期盼的“停火”。

  6月10日,聯合國安理會終於在幾乎一致同意下通過了一份呼籲加沙停火的決議。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韓國常駐聯合國代表 黃浚局:投票結果如下,14票贊成、0票反對、1票棄權,決議草案作為第2735號決議獲得通過。

  這是去年10月7日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安理會首次通過關於加沙停火方案的決議草案。

  飽受戰火之苦的巴勒斯坦人終於看到了一絲和平的希望。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巴勒斯坦常駐聯合國觀察員曼蘇爾:巴勒斯坦領導層對這一努力表示歡迎,這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根據決議內容,加沙停火將分三階段:

  • 第一階段:實施“立即全面徹底停火”,以軍從加沙地帶所有人口聚集區撤出;哈馬斯釋放婦女、老人和傷員等部分被扣押人員,並歸還部分遇害人員的遺體;以色列釋放被關押的巴勒斯坦人。
  • 第二階段:哈馬斯將釋放剩餘被扣押人員。作為交換條件,以軍將全部撤出加沙地帶。
  • 第三階段:將開啟加沙地帶的大規模重建計劃等。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從制止更多殺戮,緩解人道災難的迫切需求出發,中方對決議草案投了贊成票。

  決議通過後,參會的以色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公使銜參贊兼政治協調員納夫塔利表示,以色列的目標“非常明確”,那就是將所有的人質帶回家,並摧毀哈馬斯的軍事和統治能力。只要目標沒有實現,戰爭就不會結束。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以色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公使銜參贊兼政治協調員 納夫塔利:以色列不會參與毫無意義和無休止的談判,這種談判只會被哈馬斯利用來拖延時間。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第二天,哈馬斯高級官員祖赫裏則很快回應稱:“哈馬斯接受安理會的決議,準備就細節問題進行談判 。”

  而此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正帶著拜登政府畫下的“大餅”,第8次奔走于中東多國。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天,我宣佈,在美國自2021年以來,提供的超過18億美元的發展、經濟和人道主義援助之外,再向巴勒斯坦人提供4.04億美元的新援助。

  布林肯説,哈馬斯歡迎安理會決議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跡象,同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也向他“明確保證”,如果哈馬斯同意談判桌上的內容,他將接受這一協議。

  就在外界認為和平的曙光終於閃現之時, 6月11日晚,以色列一名高級官員公開表示,哈馬斯對提議進行了“重大修改”,“是一種負面回應”。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總臺記者趙兵:根據以色列當地媒體披露,哈馬斯提出的最主要的一項修改意見,就是要求以色列事先保證永久停火。

  此時,剛從約旦抵達以色列的布林肯也跟著改了口。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能否實現停火)取決於,哈馬斯是否接受並推進這項決議。

  布林肯還進一步指出,哈馬斯對停火方案提出了許多修改意見。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哈馬斯對停火決議,提出了許多修改意見。有些可行,有些不可行。

  然而,哈馬斯一名高級領導人很快就向路透社透露稱,哈馬斯對美國提出的停火方案進行的修改“並不大”。哈馬斯高級官員哈姆丹指責美以雙方同流合污。就這樣,巴以“停火”再次陷入了“羅生門”。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安理會第2735號決議有關停火三階段的方案,最初是美國總統拜登在5月31日提出的。

  布林肯強調,第一階段只是臨時停火,長期停火需要哈以雙方第二階段通過談判才能落實。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巴勒斯坦裔美國政治分析人士奧馬爾·巴達爾:拜登提出的方案實際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臨時停火,第二階段是永久停火。而在中間階段,拜登沒有明確説明,需要達成哪些內容才能達成永久停火。

  在外界看來,這種模糊性勢必打擊哈馬斯對落實停火的信心。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總臺記者趙兵:當地媒體披露,鋻於以色列始終堅持徹底消滅哈馬斯,否則不會停止戰爭的言論。哈馬斯難以相信以色列停火談判的誠意,其擔心以色列在執行完第一階段,達成其人員獲釋的目標之後,就會找藉口恢復對加沙的戰爭。

  分析人士認為,內塔尼亞胡政府之所以對第2735號決議態度模糊,是因為以色列內部要求儘快解救人質的壓力越來越大,對其繼續戰爭的質疑也越來越明顯。

  在內塔尼亞胡看來,目前這個三階段停火方案,或許能夠用來讓哈馬斯釋放人質。

  6月13日,耶路撒冷。一些以色列學生舉行遊行,抗議內塔尼亞胡政府的戰爭政策。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以色列抗議學生:我們在這裡想説的是,從一開始就很清楚,這場戰爭和人質的返回是相互矛盾的。政府和它的戰爭,正在屠殺巴勒斯坦人和我們的人質。內塔尼亞胡和他的政府,不想讓人質回來。

  對以色列而言,這場戰爭一開始就陷入了“解救人質”和“消滅哈馬斯”這兩個目標相互矛盾的困境之中。

  而在戰火延宕8個月之後,以色列仍沒有徹底摧毀哈馬斯的軍事能力,更沒能把所有的人質帶回家。

  扎希羅的叔叔亞伯拉罕·蒙德如今79歲,作為以色列人質,已經被哈馬斯扣押了好幾個月。

  對扎希羅來説,“停火”協議的達成,讓他看到一絲希望的同時,也陷入了另一次絕望。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以色列人質家屬扎希羅:我希望這次不會像上次或之前那樣令人失望,我們已經經歷了六七次從希望到絕望的循環。

  以色列政府自然也明白人質回家對於維繫國內民心的重要,於是,他們為了解救人質,竟然不擇手段。

  6月10日,特拉維夫的一塊大螢幕上顯示著諾亞·阿爾加馬尼回家的圖像。

  她作為人質在加沙被扣押245天后被救出。

  然而,她和另外三名人質的營救,是在一場屠殺之下完成的。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加沙中部的努賽賴特難民營,這裡住滿了巴勒斯坦平民。

  以色列情報官員事先確定了兩座相距約180米的建築,他們認為有人質關押在裏面。於是,6月8日,以軍便在此進行了一場謀劃已久且充滿風險的營救行動。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加沙記者薩塔裏:人們看到了一輛專門為巴勒斯坦流離失所者運送行李的卡車,後來證明是(以軍)特種部隊,偽裝成流離失所者。

  接近公寓後,兩隊突擊隊員同時衝進了人質所在的房屋並與哈馬斯守衛發生交火。

  加沙記者薩塔裏:他們把一個梯子架在墻上,然後爬進了大樓。在爬進大樓之前,有無人機在向該地區的民眾開火,他們(以軍士兵)向民眾開槍。然後還有一些F-16戰機瞄準了敏感地區。當時是上午11點,這是個非常特殊的時刻,人們都去市場。

  以軍方事後表示,為了給突擊隊員足夠的時間和掩護,以空軍攻擊了附近市場等數十個目標。

  許多巴勒斯坦人是聽到炸彈爆炸聲才知道發生了戰鬥。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努賽賴特難民營中的巴勒斯坦難民:飛機是隨意轟炸的,他們用炮彈襲擊房屋,街上到處都是人的屍體。我失去了家人,14人被殺。他和他的母親是唯一倖存下來的,其餘的都不見了,大約有14個。有超過14人被埋在廢墟下,街上到處都是屍體。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據加沙相關部門消息,以方為救4名人質,導致至少27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另有700多人受傷。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巴勒斯坦裔美國政治分析人士奧馬爾·巴達爾:那次行動是一場大屠殺,我們看到數百具屍體,包括兒童的屍體。我們在醫院看到父母哭泣,兒童傷亡的可怕場景。發生了如此規模的死傷,(以色列)卻在慶祝行動帶來某種成功。這幾乎相當於堂而皇之地説,以色列人的生命比巴勒斯坦人的生命更寶貴。

  更讓外界懷疑的是,襲擊努賽賴特難民營發生在安理會通過停火決議前兩天,時機十分微妙。

  而更為微妙的是,就在安理會決議通過前一天,以色列主要反對黨國家團結黨領導人甘茨宣佈退出以戰時內閣。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以色列國家團結黨領導人甘茨:不幸的是,內塔尼亞胡阻止我們取得真正的勝利,而這正是付出痛苦和持續代價的理由,這就是我們今天離開戰時內閣的原因。

  甘茨曾任國防部長,在以政壇屬於中左翼陣營,與內塔尼亞胡本是政治對手。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去年10月後,他與內塔尼亞胡及國防部長加蘭特成為戰時內閣擁有表決權的3名核心成員。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美聯社記者喬·費德曼:甘茨的退出並沒有對內塔尼亞胡構成迫在眉睫的威脅,他仍然控制著議會的多數席位。但這確實使他失去了,一個重要的中間派聲音的支持。

  有分析指出,甘茨代表的中左翼力量缺席戰爭決策,可能導致以政府對加沙衝突態度更加強硬,執行安理會停火決議的可能性也因此下降。

  6月13日,以軍分別從陸地、海上和空中對拉法以西的馬瓦西發動襲擊。

  而此前,這個地區被曾以方指定為“人道主義區”。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英國廣播公司認為,沒有甘茨的政治緩衝,內塔尼亞胡更容易受到強硬派部長本-格維爾和斯莫特裏赫影響。這兩名極右翼政黨領導人曾威脅稱,如果執行停火方案,將推翻聯合政府。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美聯社記者喬·費德曼:最大的問題是這些事態的發展,突擊隊的突襲和甘茨的辭職,這將如何影響正在進行的停火談判。但是甘茨的離開幾乎肯定會把內塔尼亞胡推向更右的方向,他現在依賴於聯盟中的極右翼政黨,這些政客反對停火努力,希望以色列繼續打擊哈馬斯。

  主持人: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中東問題專家齊塞爾看來,甘茨等人退出後,內塔尼亞胡會完全依賴右翼和極右翼勢力,這將使加沙停火更加困難。而更讓外界擔憂的是,就在加沙停火面臨重重障礙時,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之間的衝突也在升級。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6月12日, 以色列北部遭到超過200枚來自黎巴嫩的火箭彈襲擊,覆蓋多個以軍軍事基地。

  同時,薩法德市和塔貝裏亞市接壤的上加裏勒地區的許多定居點都拉響了警報。

  這是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以來,以北部遭受的最大規模火箭彈襲擊。

  當天,黎巴嫩真主黨議員承認,此次行動是對11日晚以軍對黎南部空襲的回應。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黎巴嫩真主黨集團議員哈桑:無論敵人如何努力地進行破壞、殺戮和犯罪的侵略行為,這種抵抗無疑將得到加倍力量的回應。

  真主黨的憤怒不無緣由。

  就在6月11日晚的空襲中,真主黨高級指揮官薩米·阿卜杜拉和另外三名軍官喪生。薩米·阿卜杜拉,又叫阿布·塔勒布,是新一輪巴以衝突以來真主黨中死亡的“最重量級人物”。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黎巴嫩真主黨執行委員會主席哈希姆·薩菲丁:阿布·塔勒布犧牲後,我們的回應是在強度、品質、和數量上,加強我們的行動。

  黎以衝突,正在螺旋上升。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6月13日,真主黨公佈了過去250天對以色列發動襲擊的相關數據:

  自2023年10月8日黎以臨時邊界“藍線”爆發衝突到當天,黎真主黨已對以色列進行了2125次軍事行動,平均每天襲擊達9次。

  就在以色列對加沙的戰事吸引了全球目光的時候,作為另一條戰線的以黎邊境卻很少受到關注。

  事實上,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真主黨不時向以北部發動襲擊,以軍則通過空襲和炮擊黎南部目標進行報復,雙方在黎以邊境的衝突持續至今,兩國邊境大量居民也已經撤離。

  而從今年5月底以來,雙方衝突開始朝著危險的方向愈演愈烈。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6月5日,當以軍在加沙南部與哈馬斯激烈交火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卻出現在以北部地區。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昨天這裡的土地著火了,我很高興你們把火撲滅了。但黎巴嫩的土地也著火了,誰要是以為他可以傷害我們,我們會袖手旁觀,那他就大錯特錯了。我們準備在北方採取強有力的行動。

  兩天前的6月3日,黎巴嫩真主黨向以色列北部地區發射了火箭彈,引發了大面積山火。

  4日,真主黨首次動用自殺式無人機對以色列進行蜂群攻擊。

  作為回應,以軍戰機對黎巴嫩南部的艾塔阿爾沙布定居點進行了轟炸。

  在局勢升級之際,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雙雙撂出狠話。

  以國防軍北方司令部司令戈爾丁稱,已完成對真主黨發動大規模攻勢的部署。

  真主黨二把手謝赫納伊姆卡西姆則表示,已經準備好打一場全面戰爭,給以色列毀滅性打擊。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6月5日,一個觀察組織發佈報告稱,以軍對黎南部5個村鎮的居民樓使用了白磷燃燒彈。

  黎巴嫩國家通訊社也證實,黎南部馬爾卡巴鎮等多地6月4日遭到以軍白磷彈襲擊。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觀察組織研究員拉姆齊·凱斯:我們的武器專家和數字調查小組,審查了100多張照片或視頻,發現其中47張照片或視頻中,使用了白磷彈藥。

  白磷是一種有毒物質,但它在戰場上的殺傷力主要來自熱量。

  觀察組織研究員拉姆齊·凱斯:這種化學物質可以通過火炮、炮彈、炸彈和火箭彈擴散。(白磷)具有燃燒效應,可能會導致死亡或終身痛苦。它會使房屋、農業區和其他民用設施著火,它會持續燃燒,直到氧氣被切斷或白磷耗盡。當它與人體接觸時,它會灼燒至骨頭並導致終身痛苦。

  目前,國際法並未將白磷彈列入禁用範圍,但其使用受到嚴格監管。

  而在分析人士看來,在戰爭中使用白磷不僅意味著局勢出現新的、危險的升級,更意味著加沙衝突會牽涉進更多的複雜因素。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國際危機組織聯合國分析師瑪雅·昂加爾:就我們目前所看到的糟糕情況而言,如果你看到以色列和黎巴嫩邊境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例如,該地區有很多(戰爭)觸發點,可能導致這場衝突變得比現在更糟。

  實際上,在巴以問題的錯綜複雜的國際背景中,黎以衝突和真主黨也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因素。

  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的衝突由來已久。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1948年以色列宣佈建國第二天,包括黎巴嫩在內的多個阿拉伯國家聯手向以色列宣戰。

  結果阿方遭到慘敗,100萬巴勒斯坦人出逃,其中約40萬人涌入黎巴嫩。

  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6天之內佔領了黎巴嫩四分之一的領土。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1982年新聞報道:以色列坦克進入黎巴嫩南部,以色列説目標只有一個,就是一勞永逸地根除所有巴勒斯坦基地。

  同年,為了抵抗以色列的侵佔,什葉派組織黎巴嫩真主黨成立。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卡內基中東研究中心副主任阿裏:黎巴嫩真主黨,將自己視為一個抵抗組織,抵抗美國和以色列的(中東)政策。

  上世紀80年代,以色列軍隊一直與真主黨武裝在黎以邊境進行小規模的衝突。

  2006年雙方曾爆發了一次激烈衝突。當時以色列軍隊直逼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戰火燃燒了34天,造成上千名黎巴嫩人死亡,超過900000人流離失所。

  不過回顧歷次以色列與真主黨之間的衝突,以軍並未能佔到多少便宜。

  2006年黎以衝突以軍最終也未能達成作戰目標,以撤出黎巴嫩並結束海上封鎖收場。

  相比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戰力更強且裝備更加現代化

  2022年,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將黎巴嫩真主黨武裝描述為“中東乃至世界上最強大的非國家軍事體”。

  2023年10月巴以衝突爆發後,黎以緊張局勢再次升級。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黎巴嫩真主黨副秘書長納伊姆·卡西姆:如果以色列升級軍事行動,我們也會升級行動予以回應。

  而在安理會通過呼籲加沙停火的決議案後,外界對以色列面臨的“新的選擇”表示擔憂。

  有分析認為,以色列或許會考慮加沙停火後,騰出手來收拾更棘手的對手——真主黨。

  而《華盛頓郵報》甚至認為:在以色列和黎巴嫩邊境,一場戰爭正在緩慢展開。

  6月13日,伊拉克外長侯賽因會見到訪的伊朗代理外長巴蓋裏時,同樣表達了這種擔憂。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伊拉克外長侯賽因:我們還討論了我們收到的危險跡象,即黎巴嫩南部可能受到攻擊,戰爭可能擴大到黎巴嫩境內。真主保祐,如果黎巴嫩受到襲擊,那麼這將對整個地區産生影響。

  中東問題專家認為,以色列和真主黨如能達成陸地邊界協議,衝突可能會得到緩解。

  不過,以色列要求真主黨完全撤出利塔尼河區域,這對於真主黨而言顯然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雙方通過談判達成協定的可能性不高。

  而在此前,埃及媒體透露,英國等通過外交渠道向黎巴嫩發出警告:此前有情報顯示,以色列計劃在6月中旬對黎巴嫩真主黨發動全面攻勢。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以色列選擇動用激烈手段對付真主黨,最大的倚仗仍然是美國。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巴勒斯坦裔美國政治分析人士奧馬爾·巴達爾:拜登一直(對以)提供無條件的外交支持和軍事支持,這讓極端主義在以色列政府內部滋生,這就是他們的政策變得越來越極端化的原因。

  不過,戰爭只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選擇。對以色列而言,真主黨不是一個弱的對手。

  在以往衝突中,真主黨曾多次擊落以軍戰機,以軍對黎巴嫩不能像在加沙那樣肆意轟炸。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2021年,真主黨領導納斯魯拉曾表示該組織擁有10萬名戰士,西方情報機構雖認為這一數字可能有所誇大,但其規模遠遠超過哈馬斯,以軍地面進攻面臨的抵抗可想而知。

  同時,聯合國在黎南地區駐有4000人的臨時部隊,這對以色列和真主黨也是一個制約因素。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聯合國秘書長副發言人法爾漢·哈克:就像我説的,藍線(以黎臨時邊界)兩邊的,局勢都要冷靜下來,這樣事情才不會失控。

  而在另一方面,如果美國對以色列毫無底線的支持政策不改變,中東恐怕也永無寧日。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巴勒斯坦裔美國政治分析人士奧馬爾·巴達爾: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這種模式,每當事情到了緊要關頭,拜登政府就不願對以色列施加任何有意義的壓力,這種做法不會帶來任何積極的結果。

世界週刊丨拭目待“以”

  主持人:阿拉伯新聞網認為,“以色列同黎巴嫩真主黨的戰爭也是真實的,而且有可能變得與加沙戰爭一樣血腥和恐怖。”

  一邊是調解努力一再失敗,一邊則是緊張局勢逐步升級。

  國際危機組織高級分析師宗澤因認為,其根源在於美國對以色列施壓不夠,因為“沒有美國的援助和支持,以色列無法發動戰爭。”

  的確,對美國而言,如果想同時扮演“縱火犯”和“消防員”兩個角色,中東的“火”恐怕永遠難以撲滅。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