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國際銳評】三個字看懂外企為何深耕中國
2024-06-17 20:10:2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磊

  “我們在中國的營收一直保持增長,而且增速引領全球。飛利浦對中國市場永遠保持高投入、高産出的期望。”近日,荷蘭飛利浦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程凝對《國際銳評》這樣説。與此同時,德國媒體稱企業最大的風險是“因不在中國發展而失去全球競爭力”。外企如此看重中國市場,原因是什麼?

  17日,中國官方發佈5月份經濟運行情況,給外界打開了一扇觀察的窗口。當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企業生産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4.3%,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7.0%,繼續保持在較高水準;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3%,企業效益持續改善……總的來看,中國經濟運行平穩,主要指標有所回升,延續了回升向好的態勢。這也增強了外資深耕中國的信心。

  這一信心,首先源於中國市場的規模之“大”。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7%,比上月加快1.4個百分點。特別是文旅等服務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前5個月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7.9%,這反映出中國經濟內生動能持續恢復、消費潛力持續釋放。“五一”假期期間,多項消費數據刷新紀錄,中國遊客的足跡遍佈全球1000多個城市。更重要的是,這個大市場還在提質升級。彭博社近日報道稱,4月份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銷量飆升52%,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市場的高端化趨勢,消費者有較高興趣更換新設備。

  對企業來説,創新就是生命。中國市場的魅力還在於創新之“快”。從最新數據看,5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0%,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4.4個百分點;積體電路、3D列印設備、全集裝箱船等高技術産品産量快速增長;1-5月份高技術産業投資同比增速快於全部固定資産投資……種種的“快”表明,中國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態勢明顯,新質生産力釋放的新動能正在加速形成。

  不少外企認為,中國的人才、技術優勢,加上活躍的用戶群體、豐富的應用場景以及完備的供應鏈,為他們創新産品的應用注入了“加速度”。正因為這樣,他們紛紛選擇與中國企業共創,從而保持全球競爭力。5月底,法國汽車製造商雷諾與中國車企吉利正式成立合資企業,共同開發高效混合動力技術。雷諾首席執行官盧卡·德·梅奧稱,這是“決勝未來的關鍵”。法國BFM電視臺3日報道稱,雷諾和中國“越來越靠近”。

  不僅如此,中國市場還為世界經濟帶來了“一潭活水”。前5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6.3%,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不管是給世界提供龐大的“消費力”,還是出口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産品,中國正在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加速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巴奈特指出,中國經濟每多增長1%,與中國有聯繫的經濟體就會多增長0.3%。

  鋻於中國經濟今年以來的強勁表現,多個國際機構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開局良好、展現韌性”“持續向好”成為外媒評價中國經濟的關鍵詞。這樣的表現從何而來?韓國《亞洲經濟》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好于預期,及時有效的改革措施功不可沒。

  近期,中國高層通過多個會議,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其中,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開放環境、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等部署,為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進一步指明瞭方向。不管是擴大免簽政策、擴大市場準入,還是暢通創新要素流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將為世界帶來更多共享紅利的機遇。

  當前,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多變,中國國內經濟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但是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創新動能不斷增強、宏觀政策靠前發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國經濟有望延續回升向好的態勢,有條件實現全年增長目標。這樣的中國,自然成為眾多外企的“必選項”。

  (國際銳評評論員)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