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小籽粒走向大世界 外國記者聚焦中歐班列高品質發展的“內蒙古引擎”
2025-05-18 10:12:42來源:環球網編輯:陸華宇

  【環球時報-環球網 記者 魏薇】在遼闊的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正憑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農牧業資源,書寫著特色農産品産業發展的新篇章。當呼嘯的中歐班列跨越亞歐大陸,將“中國製造”源源不斷送往世界各地,內蒙古的國際物流樞紐正日益成為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節點。5月15日,“走讀中國”國際交流項目內蒙古行帶領20國記者走進烏蘭察布·二連浩特國家物流樞紐園區,探尋這片物流熱土如何以鋼鐵巨龍編織內蒙古農産品國際貿易新圖景。

  “樞紐經濟”激活草原腹地

  2022年3月17日掛牌成立的烏蘭察布·二連浩特國家物流樞紐園區,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家跨盟市開發區。園區內目前擁有七蘇木國際物流園片區、綜合物流園片區、北方陸港物流園片區、北方家居産業園片區、臨空産業園片區、二連浩特邊境經濟合作片區6個片區。作為烏蘭察布-二連浩特國家物流園區的重要片區之一,七蘇木國際物流産業園定位為中歐班列集散中心和特色農畜産品進出口加工産業集群。園區以標準化廠房項目為依託,成功引入多家特色農畜産品加工企業。

  鐵路運輸相較于公路運輸安全性更高。在七蘇木國際物流園片區,一批即中國電器正在裝載,並將在當日下午運往內蒙古二連浩特口岸進行換裝,經蒙古國最終抵達俄羅斯莫斯科。據稱,從烏蘭察布出發的中歐班列最遠已達歐洲德國杜伊斯堡,全程約10000多公里,運輸時效約在25天。各國記者驚讚于中歐班列的“烏蘭察布速度”,並紛紛對中歐班列是否開向自己的國家感到好奇。

  據介紹,自2016年開行中歐班列以來,烏蘭察布已開行中歐、中亞、中蒙、中老國際班列,常態化運行6條線路,通達俄羅斯、白俄羅斯、德國、老撾、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歐班列沿線7個國家、16個城市,烏蘭察布已初步成為中歐班列中通道上的重要節點。所羅門群島記者德里·奧索在七蘇木鐵路國際物流園接受採訪表示:“我很幸運被邀請來到內蒙古,親眼見證到你們的進步發展以及中國在經濟和貿易領域為全球崛起貢獻的力量。”

  區位優勢帶動地方“經濟活力”

  烏蘭察布位於北緯 40°的黃金産業帶,擁有優質農牧業種植資源。這裡的農産品以其綠色、有機的特性而聞名,為特色農産品加工産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在園區內,南瓜籽、葵花子、玉米、馬鈴薯、果蔬等特色農産品的出口加工産業蓬勃發展,同時,亞麻籽、油菜籽、燕麥、蕎麥、肉類等進口加工産業也在穩步推進,形成了進出口落地加工産業集群集聚發展的良好態勢。

  據烏蘭察布·二連浩特國家物流樞紐園區管理委員會經濟發展局局長趙冬陽介紹:“烏蘭察布市地處距北京350km、距二連浩特口岸320km、距天津港540km的黃金位置,是‘南聯北開,東進西出’的重要交通樞紐。”烏蘭察布市作為中蒙俄國際物流大通道的前沿地區,不僅便利對接京津冀國內大市場,更是國際開放口岸的門戶,擁有獨特的聯動發展和功能互促區位優勢。

  依託這一區位優勢,烏蘭察布全面打通了中歐班列的中通道、東通道及西通道,以及通往天津的海鐵聯運大通道,構建起全方位的物流網絡。“以南瓜籽加工産業為例,與黑龍江、新疆等地相比,烏蘭察布在運輸距離上可縮減2800km,每噸物流運費節省約600元。這一顯著的物流成本優勢,為特色農産品産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趙冬陽介紹稱。

  外國記者點讚內蒙古“開放引擎”

  伊朗《德黑蘭時報》記者沙羅克·賽義在文章《七蘇木物流園區:內蒙古如何塑造“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歐亞貿易未來》中寫道:“此次走訪活動不僅凸顯了烏蘭察布在全球貿易網絡中日益增長的重要性,也展示了中國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合作的更廣泛努力。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七蘇木國際物流園等樞紐將在塑造歐亞貿易和經濟合作的未來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鞏固內蒙古作為中國與世界橋梁的地位。”

  烏蘭察布·二連浩特國家物流樞紐園區的成功證明,內陸城市同樣可以成為全球貿易的弄潮兒。內蒙古通過優化物流網絡,不僅激活了自身經濟,更為沿線國家創造了合作新機遇。

  站在烏蘭察布·二連浩特國家物流樞紐園區的高處俯瞰,往來穿梭的班列與堆滿貨物的場站勾勒出開放經濟的生動圖景。這片曾經的草原邊陲,正以國際物流為筆,書寫著聯通世界的嶄新篇章。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