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輝煌60載 魅力新西藏丨七百年湘巴藏戲:“活化石”發時代新聲
2025-07-24 19:40:1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楊磊

  作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戲距今已有700餘年的歷史。誕生於日喀則南木林縣的湘巴藏戲,是藏戲四大流派之一,經數代藝人的傳承創新,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風格與曲調,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跟隨記者鏡頭,走進湘巴藏戲的故鄉,一起來聆聽來自雪域高原的獨特戲腔,感受藏族群眾對於它們的熱愛與傳承。

  從拉薩出發,沿雅魯藏布江向西南行駛二百餘公里,便抵達了南木林縣——這座被稱為“高原綠洲”的小城,正是湘巴藏戲的誕生地。

  總臺央視記者 申楊:這裡是日喀則南木林縣米如村,我們來得很巧,這裡正在舉行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六十週年湘巴藏戲展演活動,南木林縣有30多支藏戲隊伍在這裡進行為期三天的展演活動。

輝煌60載 魅力新西藏丨七百年湘巴藏戲:“活化石”發時代新聲

  悠揚的唱腔裹含著高原的清冽,舒展的舞姿流轉著千年的故事,從附近鄉村趕來的觀眾看得如癡如醉。在數支湘巴藏戲隊裏,有一支少兒隊非常打眼,儘管他們的唱腔和舞姿尚顯稚嫩,但他們的一招一式已有模有樣。

輝煌60載 魅力新西藏丨七百年湘巴藏戲:“活化石”發時代新聲

  對湘河流域的百姓而言,湘巴藏戲早已不是單純的藝術,而是融入血脈的生活方式。藏戲特有的近距離表演,讓觀眾極易沉浸其中,每一個眼神、每一段唱詞都能引發強烈共鳴。《文成公主》裏漢藏聯姻的溫情,《智美更登》中人性至善的光輝,《朗薩雯波》裏女性堅韌的力量……這些劇目不僅是一幕幕表演,更鐫刻著藏族人民戰天鬥地的勇氣、勤勞勇敢的品格,以及對幸福生活滾燙的嚮往。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次多告訴記者,南木林縣通過惠民演出、校園傳承、文創開發等多種方式,讓藏戲這門藝術不僅走進村村戶戶,也走進了年輕人的生活。

  湘巴藏戲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次多:我們多角鄉湘巴藏戲隊現有25人,這些人在傳承、表演等各方面都比較好,為了繼續保護好、傳承好湘巴藏戲,我有很大的信心培養更多的年輕人。

輝煌60載 魅力新西藏丨七百年湘巴藏戲:“活化石”發時代新聲

  藏戲演員佩戴的面具各有深意——藍色象徵智慧正直,白色代表純潔善良,均由男性演繹。作為藍面具派的代表,湘巴藏戲的面具就是以藍色為底色。經過數代藝人的努力,在風格和曲調上不斷創新,湘巴藏戲已成為頗具代表性的藏戲流派之一。

輝煌60載 魅力新西藏丨七百年湘巴藏戲:“活化石”發時代新聲

  西藏自治區劇協主席、國家級藏戲傳承人 班典旺久:之前對藏戲傳承有擔心後繼無人,但是現在國家一年比一年對傳統文化,尤其是非遺文化越來越重視。現在光是南木林縣就發展到30多個藏戲隊伍,傳承工作是非常顯著的。所以説,現在既有市場又有很好的藏戲傳承發展工作,一年比一年好。

  如今,南木林縣正以創建文化生態保護區為契機,系統性推進藏戲的保護與傳承,全力打造“藏戲之鄉”。

  南木林縣文旅局副局長 德珍:藍面具四大派系都在我們這兒匯集,不用分散著去看,我們就想把整個舞臺打造出來,把四大派系都呈現給大家看一下藏戲的不同魅力之處,想把南木林打造成藏戲之鄉幸福南木林。

  (總臺央視記者 申楊 李志貴)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