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11月6日至9日,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研修院在烏鎮峰會期間舉辦2025年全球互聯網人才卓越計劃研修班(WIC-GET 2025),匯聚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關政府部門和機構的40余名官員和專業人士。在這裡,學員們不僅致力於學習先進的技術與理念,更通過中國這一面“鏡子”,積極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數字發展路徑。
歐中聯合創新中心聯合創始人、比利時前駐華大使帕特裏克·奈斯在研修班上授課(焦炬凝攝)
數字鴻溝下的核心命題:人才培養是突破口
“全球仍有大量人口無法接入互聯網。如何應對?答案就是培養人才。”歐中聯合創新中心聯合創始人、比利時前駐華大使帕特裏克·奈斯(Patrick Nijs)提出問題癥結和應對方式。他認為,在技術快速迭代的當下,單純硬體的援助已不足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於培育內生人才力量。對於承擔這一重任的關鍵力量,奈斯認為中國是當之無愧的引領者,“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同時擁有全球領先的數字技術水準,而這正是連接發展水準各異的國家、推動數字公平普惠發展的橋梁。”全球互聯網人才卓越計劃研修班正是這一國際定位的重要體現,這裡匯聚了來自世界多地的學員,學員們將成為未來解決數字鴻溝的中堅力量。
理念先行:點燃治理變革的火種
發展理念是引領發展行動的先導。與引進技術和籌措資金等“硬體”支持不同,先進的理念往往是點燃變革的火種。當來自斯裡蘭卡旅遊部的亞庫皮蒂亞格·卡蘇尼·桑杜尼卡(Yakupitiyage Kasuni Sandunika)目睹中國早已普及的電子支付時,她深刻認識到,這不僅是技術層面的革新,更是交易全程留痕與透明可溯的體現,“電子支付可以作為一項社會治理的工具”。研修班的核心價值在於,它首先是一場思想的啟蒙,為發展中國家的官員打開了一扇眺望數字文明前沿的窗口,幫助像卡蘇尼這樣的建設者們在理念上先行一步,從而在歸國後可以參與繪製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藍圖。
研修班授課現場(焦炬凝 攝)
賦能個體:將中國經驗帶回去
奧克西莉亞·利法拉洛(Auxillia Lifalalo)來自贊比亞,目前任職于該國財政部國家規劃局。她對贊比亞信息通信技術領域的迅猛發展充滿期待。她説,贊比亞政府的戰略願景正在進行關鍵轉型——從“技術的受益者”積極轉向“創新的共創者”,這一從“輸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轉變,不僅體現了發展理念的革新,也折射出眾多發展中國家在數字化浪潮中的普遍覺醒。對於參加本次研修班的意義,她表示研修班為各國學員提供了知識滋養與人脈網絡,並將發展中國家個體的求知熱情轉化為推動國家發展的動能。
奧克西莉亞表示,在參與研修班課程的過程中,她有機會向全球各領域的頂尖專家學習,深入領會數字發展的寶貴經驗。展望未來,她已明確規劃,將所學所感用於大力倡導更多數字創新項目的落地,並著力推動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完善,努力將中國經驗切實融入贊比亞的發展實踐中。
作為數字研修院年度能力建設旗艦項目,全球互聯網人才卓越計劃研修班清晰地表明,彌合數字鴻溝是一場需要全球智慧與協同的行動。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從過去的“參與者”轉變為積極的“倡導者”與“連接者”。中國所貢獻的,不僅是技術方案,更是一種基於平等合作、共享發展機遇的新範式。(宮夢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