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時政微觀察丨“全民全運”閃耀大灣區
2025-11-11 15:10:1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丁天怡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

  11月9日晚,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並宣佈運動會開幕。這是總書記連續第四次出席這一國內水準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開幕式。

  △2025年1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廣州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開幕式並宣佈運動會開幕。這是總書記在主席臺上向大家揮手致意。

  開幕式前,習近平主席在會見國際奧會主席考文垂和終身名譽主席巴赫時説:“相信這屆全運會不僅將見證新時代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新成就,也將展現中國式現代化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萬千氣象。”

  第十五屆全運會,是粵港澳三地首次聯合承辦的大型體育賽事。這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是融合發展的舞臺。以體育為橋、以賽事為媒,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閃耀粵港澳大灣區,一個更加一體化、更具活力的大灣區呈現在世介面前。

  11月8日,備受矚目的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舉行。這是全運會歷史上首個跨境自行車比賽,也是本屆全運會一項聯結粵港澳三地的標誌性賽事。

  騎手們6次跨境穿行而無感通關,這背後是三地的共同籌劃和密切配合。賽事組委會開創性採用對人、車、物“前置查驗、閉環管理”的方式,集成無線射頻、人臉識別、北斗定位等技術,確保通關“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231.8公里的騎行賽道串聯起珠海、澳門、香港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勾勒出大灣區山海相連、城脈相通的生動圖景。

  △2025年11月8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決賽開賽。圖為參賽選手經過港珠澳大橋。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11月8日,總書記在聽取廣東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強調,要錨定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同心協力、穩紮穩打,努力實現重點突破、全面推進。

  本屆全運會,粵港澳三地共同奏響“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的樂章。

  十五運會的會徽由廣東木棉花、香港紫荊花、澳門綠蓮花的三朵花瓣交疊旋轉,形成同心禮花圖案,體現大灣區同心同源、交融互通;挂環加入港珠澳大橋上標誌性“同心結”設計的獎牌,取名“同心躍”,代表三地同心協力、共躍未來。

  開幕式上,粵港澳三地同步升國旗、唱國歌;三地一脈相承的嶺南文化被融入文體展演中,包括粵劇、醒獅、英歌、港樂、廣繡、麒麟等嶺南文化元素,同時巧妙融入香港維多利亞港、澳門大三巴、廣州“小蠻腰”等城市地標,展現粵港澳大灣區共生共榮的融合之美。

  賽場上,港澳同胞參與國家盛事、主場觀賽,見證國家運動健兒拼搏的精神,自豪感油然而生。

  同根同源、同心同緣、同夢同圓,十五運會進一步為大灣區體育交流、人民交往和經濟協同等領域創造新的機遇。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現場

  11月9日下午,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掌聲熱烈。

  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先進個人代表和全國體育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個人代表。總書記向大家揮手致意,不時同代表親切交流,並同大家合影留念。總書記勉勵大家奮力拼搏、再創佳績,為建設體育強國作出新貢獻。

  △2025年1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廣州親切接見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先進個人代表和全國體育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個人代表。

  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建設體育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他強調“建設體育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一個重要目標”,要求“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産業協調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

  2017年,第十三屆全運會在新的歷史坐標書寫下“全運惠民,健康中國”的絢麗篇章——19個群眾比賽項目讓普通體育愛好者走進了國內最高體育賽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群眾性體育納入全運會,組織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就更好起到了舉辦全運會的作用。”

  如今,全運會已成為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相結合、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相融合的平臺。本屆全運會設競技比賽項目34個大項419個小項、群眾賽事活動23個大項166個小項。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榮譽閃耀的名將等,齊聚大灣區,在這片活力四射的土地上釋放激情、揮灑汗水。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就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健康中國作出重要部署。以全運會為契機,我們大力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事業,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向著建設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的目標不斷邁進。

  △2025年5月8日,參賽選手在男子定向接力賽中出發。當日,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群眾賽事活動定向接力賽決賽在廣東茂名高州根子鎮舉行。

  體育是重要的社會事業,也是前景十分廣闊的朝陽産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體育産業高品質發展,不斷滿足體育消費需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總書記的關心推動下,體育産業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和速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也點燃了經濟增長新引擎。2024年我國冰雪産業規模達9700億元。杭州亞運會賽會期間帶動周邊地區消費最高增長超40%;浙江今年已舉辦國際和全國賽事300余場,亞運紅利持續釋放。火爆出圈的“村超”與“蘇超”,帶火文體商旅、盤活地方經濟,拉動全域多場景消費。

  “十四五”以來,我國體育産業穩步發展,2023年全國體育産業總規模已經實現了3.67萬億元,年均增速10.3%,增加值達到了1.49萬億元。

  △2025年10月28日,廣東廣州,“全運號”新能源遊船啟航。

  “跟著賽事去旅行”!本屆全運會期間,粵港澳三地精心設計“競賽動線即文旅路線”,將19座辦賽城市的體育場館與文化旅遊資源有機串聯,構築出一批文體旅融合的“天然場景”。廣州“賽事+珠江夜遊”,珠海“觀賽+海島遊”等,推動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培育融合發展新業態、新産品、新服務,帶動住宿、餐飲、旅遊等各行業增收,實現從賽事流量到經濟增量的轉化。

  這是我國體育産業高品質發展的生動縮影。

  預計到2025年,“體育産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的目標,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2025年8月1日,市民在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澳門賽區官方特許商品零售店選購。

  灣區潮涌,千帆競發,同心向未來。

  十五運會奏響“激情全運會,活力大灣區”的協奏曲,在我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壯美畫卷上寫下雋永的一筆。這場體育盛會,展現著中國式現代化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萬千氣象,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